大小里人口差226倍!新北明年底前調整 拚2026年7月實施

新北29個區現有1032裡,隨重劃區等新建案林立,大小里人口差距加大。記者劉懿萱/攝影

新北29個區現有1032裡,最大里是林口區南勢裡3萬2814人,最迷你是瑞芳區碩仁裡145人,規模相差226倍。隨重劃區等新建案林立,大小里人口差距加大,近期定期會上,藍綠議員針對「新北市裡鄰編組調整自治條例」草案,促市府儘快有進度。民政局長林耀長說,預計下半年到29區公所辦地方說明會、提報裡編組調整方案、送市議會審議等,照原計劃2025年底完成裡編組或調整公告,拚2026年7月實施。

林口南勢裡是新北第一大里,里長陳國烝指出,裡內新建案陸續完工,人口移入快速,現有1萬4944戶、3萬2814人,新建案約佔裡內人口1成。裡內人口多、服務案件也多,陳國烝說,有時一天要辦6、7場會勘,里長分身乏術,即便一刻也不得閒,新遷入的里民仍會在社羣上抱怨找不到里長,「讓人看了有點傷心」。

陳表示,盼市府儘早切分,多一點人力、資源服務里民是好事,目前市府只打算將南勢裡切分成3裡,他主張最少應分4裡,每裡8000多人,最理想是分成6裡、每裡5000多人,避免一分割完人口又追上來。

此外,新北不少重劃區里長反映,轄區內涵蓋新舊社區,新舊住戶容易出現對立、分歧等衝突,盼市府劃分能以「居住人口」去調整,而非戶籍人口。

板橋區溪頭裡長餘柏緯管理範圍涵蓋大漢橋到江翠國小,也包括江翠重劃區DE區。他說,裡內未設籍、租屋人口多,礙於經費有限,活動通常會限制「本里里民」參與,希望市府未來調整,不要以戶籍人口數去算,畢竟外來租屋者、沒設戶籍很多,盼從居住人口數去調整。

「里長只能居間去溝通。」餘柏緯說,重劃區管理與舊社區有很大差異,例如新社區住戶期待巷弄要有標線型人行道,舊社區則會反彈,不想打破現況,若協調不成,容易產生疙瘩;餘柏緯坦言,以前會去認識新社區管委會主委,但一年一任,很難全部認識,既然目前無法分鄰,就只能鄰長選在新社區,由鄰長去聯絡新社區住戶,舊社區住戶若有問題可直接找他,纔有辦法落實管理。

新莊區昌平里長林玉華說,裡內橫跨新莊副都心及舊市區,兩邊需求、宣傳管道大不相同,里長需花更多時間、人力管理裡內事務。林提到,副都心住戶普遍較年輕,注重社區美觀及環境,聯繫多用line溝通,舊社區平均年齡較大,人情味較濃,用志工宣傳裡內事務成效較好。

民政局指出,今年上半年已擬訂裡編組實施計劃、標準作業程序,持續開工作小組討論會議及教育訓練,預計今年下半年辦地方說明會、提報裡編組調整方案,並送請議會審議。

民政局強調,將做整體性評估,考量各區居住型態及城鄉發展情形,以人口數、戶口數、面積大小、人口密度級距等爲評估依據,與地方溝通後,再調整裡鄰。

市議員周勝考表示,有的裡在重劃後人口暴增,有的裡只有數百人,市府在審酌是否提高里鄰長補助費時,也要思考大小裡特性及挑戰。

市議員黃淑君說,地方關注該自治條例能否趕上2026里長選舉,牽動層面多,主張江翠重劃區等應畫分成一個裡,畢竟新興社區和傳統聚落需求不同,市府要合理分配資源。

市議員黃永昌更要求民政局在3個月內完成地方說明會,林耀長迴應,要3個月內完成有難度,希望趕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初,將草案送進議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