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所有學科牆壁 交叉學科將成第14個學科門類

原標題:交叉學科將成第14個學科門類

剛剛結束的全國研究教育會議釋放出重磅信息,我國將新增交叉學科作爲新的學科門類,交叉學科將成爲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而這距離上一次增加藝術類學科門類的重大調整已過去8年。

比起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這13個學科門類,交叉學科類顯得與衆不同,像是打通了所有學科之間的“牆壁”。記者採訪江蘇高校瞭解到,學科交叉研究已成趨勢,不少學校已經進行了交叉學科的規劃佈局

高精尖集成電路等交叉學科即將出爐

爲什麼學科交叉獲得如此重視?南京大學學科建設發展規劃辦公室主任陸現彩教授告訴記者,已有學科的分化融合是學科發展的趨勢,也是新學科的生長點。“南大以基礎學科見長,上個世紀70年代末,比如計算機等學科從數學系分化而出,之後電子科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從物理學科生長而出,南京大學曾一度建有50多個一級學科,學科體量位居全國前列。”

最近幾十年來,科學上的突破和創新越來越依賴於交叉學科,據學者統計,從諾貝爾獎結果來看,最近25年交叉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的比例已接近一半(49.07%)。比如集成電路專業就涵蓋了工科和理科多門專業知識,相關人才培養也需要高校各相關學科之間的有效協同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操太聖教授認爲,此次設立交叉學科門類,是對高校知識生產方式和未來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一種政策引領。“過去細化學科分類、按部就班的培養方式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人才的培養目標和過程都是‘一目瞭然’的。但對於當下社會來說,過於細化的學科分類、單一學科培養方式,已經與科技發展,社會人才需求等相脫節。”

操太聖告訴記者,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尖端、前沿的研究越需要突破單一學科的限制,而基於交叉學科的思維和共同努力纔有可能成功,而交叉學科相對於過往邊界劃分明確的單一學科而言,可以提供更多元的理論基礎和視角,更容易產生創造性成果。“作爲一個學科門類,其下級學科是充滿潛力和未知的,因爲不同學科未來的組合數量是難以窮盡的。學校需要根據自己的辦學實際和國家戰略需求,作出專業判斷和動態的調整。”

記者諮詢各高校瞭解到,除了國家擬設於交叉學科之下的集成電路,包括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多個學科都正在列入到不少高校交叉學科的設置規劃當中,交叉學科將有望成爲未來新興科技的“集中地”。

提前佈局,學科交叉早成潮流

在未增設交叉學科之前,在高校中“學科交叉”早已經成爲潮流,記者瞭解到,各高校多學科交叉和多領域協同研究的趨勢愈加明顯。

南京大學基於學科前沿、國家急需、南大特色三個維度進行了很多學科交叉性的佈局。“比如面對前沿產業技術領域,我們成立南京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化學和生物醫藥創新研究院等交叉學科的研究院;面對國家急需的領域,我們成立了海疆與海洋安全方向的交叉學科方向,提前佈局了應急管理方面的二級學科。”陸現彩說,很多學科方向在成熟爲學科之前,已頗具特色但隊伍很小。“我們不會將人束縛在原有的學科邊界,在行政管理方面鼓勵學科交叉研究,充分激發人的創造力。比如說南大的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雖然體量很小,但在水文地質學方面特色鮮明,與地質學深度融合,是我國地下水科學人才培養的主體。”

不少高校根據自己的主體學科和優勢特色學科選擇了學科交叉方向,面向社會需要深入推進學科專業的調整。

爲加速現代農業發展,南京農業大學幾年前成立了國內高校首個作物表型組學交叉研究中心,融合物理、計算機、工程、控制、植物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發展。南京農業大學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姜東介紹,目前南京農業大學作物表型組學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後備項目。對植物表型的研究,是最新興起的多學科交叉研究領域,是加速農作物種質資源創制的“新武器”,“未來,作物表型組學在農業上的應用會相當廣泛,通過把軟件接入無人機、VR眼鏡等人工智能產品,讓它們觀察農作物的狀態和問題,從遠期來看,這項技術成熟後,就不需要農民下地了。”

在江蘇大學,通過學科行動計劃這一“指揮棒”,學校正不斷強化農業工程學科的交叉,農業工程對接農業裝備、收穫機械植保機械領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對接農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農業工程中的應用……“學校正以發展農業裝備高端化和智慧化爲制高點,着力解決我國農業裝備共性技術供給嚴重缺失、高端裝備支撐缺乏等‘卡脖子’問題,切實把學科發展與農業現代化進程有機統一起來。”江蘇大學校長顏曉紅說。

打破壁壘,交叉融合並非易事

設置交叉學科是對高校學科交叉的又一次認可,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學科交叉還面臨一定的困難。

操太聖表示,一個學科往往遵循着其學術自身的規則和相對獨立性,某種程度上學科壁壘是客觀存在的。而知識的生產過程,也伴隨着權力和利益的分割。“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大家都是囿於本學科的視野來看待成果,跨學科的成果很難得到應有的承認。學校層面如何完善管理制度評價制度,讓各學科的組織單位和科研人員有着更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是交叉學科發展實際推進中的關鍵問題。”

南京理工大學智能電網與控制學科負責人孔建壽教授告訴記者,學校幾年前圍繞國家智能電網與能源互聯網建設的需要,結合優勢專業特色,將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兩個學科“融合”成爲智能電網與控制,“此外我們的團隊長期從事信息化技術,自然而然地把計算機與前兩個學科融合在了一起。”孔建壽說,交叉學科建設起步並不容易,一方面依靠學校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與香港城市大學建了跨學科實驗室,也引進了一些交叉學科的老師,“目前已經實現了從本科到碩博研究生的貫通的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體系。”

孔建壽認爲,在行政主導的學科專業設置的體制機制下,學科與專業成了資源分配的依據。因爲是跨學科,很難和具體的分管部委進行銜接,學科資源分配模式和學術評價制度難以有效支持學科交叉的未來發展。

“很高興看到,這次賦予了交叉學科與傳統學科同等地位。”孔建壽認爲,交叉學科一直被視爲“雙一流”建設的新增長點,但交叉學科建設目前爲止也沒有和“雙一流”建設實現接軌。“以項目合作爲紐帶,以資金投入爲支撐,是促進學科交叉融合資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交叉學科要存活下去,要拿出成果來,一方面要有申請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的成果,另一方面要積極爭取交叉學科國家層面的重大科研項目與相應的研究實驗中心,目前來看也是相對比較困難。要破除高校設立交叉學科的制度障礙,保障交叉學科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活動的平穩開展。”

陸現彩說,目前我們不同學科的學者攻關一個課題,嚴格來說屬於學科交叉研究。但交叉學科的設置則是一個更具探索性和創新性課題。交叉學科和學科交叉如何區分和辨別?交叉學科如何處理新舊學科之間的邊界?“實際上我們學科交叉研究很多,但成熟的交叉學科並不多。學校目前正在醞釀建設若干個成熟度較高的交叉學科,將以蘇州校區建設爲契機和辦學重要載體,在交叉學科方面做好大文章。儘管有不少問題值得深入探討,但毫無疑問的是,交叉學科的設置將會讓學科具有更強的問題解決能力,讓科學研究變得更加繁榮,讓學科建設更具活力,進而推進科研目標實現的路徑革命。”陸現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