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納卡衝突看未來作戰體系構建新特點

【長城走筆

當前,納卡地區衝突告一段落,數十天的時間內,阿塞拜疆亞美尼亞雙方均出動了較大規模的坦克火炮地面重型裝備。然而,這些傳統意義上的陸戰之王、戰爭之神卻沒能當上主角,反倒是原本並不引人注目的無人機多次完成摧毀坦克、火炮、防空陣地任務,取得了不俗的戰績。這迫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未來作戰體系將呈現哪些新特點,會不會出現無人機淘汰坦克等地面重型裝備的新局面。

應該說,儘管無人機大放異彩,但作爲地面奪控、打擊重要目標的核心力量,坦克、火炮等重型裝備不會被淘汰,也不會被空中無人機替代。無論是偵察、指控、突擊、火力、保障平臺或力量等,都是體系中的一類節點,缺一不可。只有確保體系節點建構注重實效、結構按需調整、凸顯無人優勢,深度發揮體系綜合效益方能在未來作戰中贏得主動。

體系,是將各類武器平臺、裝備系統等視作節點並將其建構成整體,確保其相互聯繫更緊、協同效率更高、配合效果更好,進而驅動整體釋效。爲適應信息化乃至未來智能化作戰向更多維度領域拓展的趨勢,應關注體系節點建構的實效性,包括功用涉及更全、空間覆蓋更廣、時間利用更準,方能確保體系真正發揮效益。

納卡衝突中,儘管阿方投入的無人機並未達到最高技術水準,卻能大顯神威,多次擊毀亞方地面重型裝備。究其原因,就在於亞方的防空系統崩潰瓦解,體系節點功用缺失一環,在非對稱的較量中落入下風。未來作戰,體系節點建構首先要求功效更具優勢、作用趨於全面,避免因節點的“短板效應”致使體系出現漏洞,給對手可乘之機。同時,體系節點建構應做到覆蓋所有作戰空間。既要關注體系覆蓋實體空間,陸海空天遂行任務均能遊刃有餘,也要關注體系覆蓋虛擬空間,力爭在心理認知空間攻心奪氣,在電磁輻射空間壓制對手信號傳遞,在網絡數據空間騙、竊、阻並用,全方位爭奪信息優勢。

時間是未來作戰必須關注的又一領域。要想發揮體系效用,還需做到快於對手、抓住先機。既要達成體系節點建構比對手更快,各類武器平臺、裝備系統等節點均能快速融入體系,儘快釋放整體功效,又要達成體系節點相互間的關聯更加緊密,確保體系釋能速度比對手高,時刻佔據主動

未來作戰敵我態勢更迭迅速,拘泥於特定體系功效往往會跟不上態勢發展。納卡衝突初期,原本利用無人機贏得優勢並佔據要點的阿方,出現過因陣地控守欠缺,已佔的要點又被亞方重新奪回的狀況。據此,一旦體系的功能無法適應態勢發展,則需要找出更爲關鍵的節點,如,在佔領陣地後,除利用無人機外,需關注建立多維偵察配系、強化信火運用、做好抗擊準備等。通過體系節點結構調整、更新體系功能,將驅動體系持續適應態勢發展。除戰場雙方對抗驅動態勢發展外,我們還應把目光投向戰場環境變化對體系帶來的影響,特別是掌握對作戰與指揮帶來負面效應的不利地形、惡劣天氣、電磁干擾等。此時,既要採取多種措施有效應對不利的戰場環境,確保己方體系中各類節點的運行能夠適應戰場環境突變,還要儘可能讓對手陷入不利的戰場環境中,削弱和影響其體系功效。

無人系統具有抗毀性強、智能化高、分佈域廣、部署便利等優勢,能夠進入有人系統難以觸及的複雜空域,看得更遠;能夠輔助指揮人員高效判斷形勢、制定決策,想得更深;能夠形成分佈聯動整體毀傷優勢,打得更準。可以說,無人系統勢必在未來作戰體系中作爲關鍵節點發揮重要作用,將驅動體系功能更強、效用更高。

發揮全維立體感知優勢。無人偵察系統能夠突破更多空域限制且其攜帶的載荷更加多樣,並能做到一體聯結,從而能夠利用更多的偵察手段對更爲廣闊的空域進行全時段的搜索監視,確保看得更全、更快、更真,既能精準覈實特定目標的屬性,又能有效偵測一定時空範圍的態勢變化,能夠爲體系整體釋效提供重要依據。

發揮智能輔助決策優勢。無人智能系統可與指揮人員相互配合、凝爲整體,以高效協作超越其各自功能,充分發揮二者優勢,確保制定決策更加精準及時。就無人智能系統而言,既能按照預設的作戰規則,與指揮人員共知態勢、共同決策、共施調控,還能查清當前態勢與作戰計劃間的細微差別,爲指揮人員提供突發情況的應對舉措,特別是在無人智能系統發現指揮人員存在不足之處時,能進行及時、有力的提醒,確保作戰與指揮活動持續向着正確方向前進。

發揮聯動整體釋能優勢。無人作戰系統可以形成異地同步運行態勢,展開空間廣佈、時間協調、釋能一致的行動。此時,可以將整體作戰所需的相同或不同功能附加在大規模無人作戰系統上,如火力打擊、電子干擾、反輻射攻擊等,利於執行更多任務、提升行動效果。即便是某些無人作戰系統被毀傷,也能確保體系運行不致失效,依託分佈配置的大量無人作戰系統將持續凝聚合力、聯動整體釋能。

(作者:馮斌,系陸軍指揮學院作戰指揮系副教授牛曉明,系61516部隊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