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S:非洲野生象爲「限制買賣物」 禁止狩獵出口至動物園、馬戲團

▲波札那5月時曾宣佈取消狩獵大象禁令,如今國際公約卻宣佈禁止出口非洲大象。(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實習記者陳宥芯/綜合報導

瑞士日內瓦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27日宣佈重大決策,非洲野生大象未來將被視作限制買賣物,嚴厲禁止當地民衆再捕捉出口到動物園、馬戲團等,若是想要將大象轉移居住地,就必須要經過CITES委員會的批准。對此,衆多專家認爲,這是一項保育野生動物的重大里程碑

野生動物學家舒伯特(D.J Schubert)表示,這次會議總共有46個會員國參加,大部分成員都認爲出口非洲大象已成爲常態,甚至達到飽和或是衰退期,再加上牠們從出生開始就居住在非洲草原,因此沒有再比那裡更適合的家了。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也表示,通過《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不只是保育問題,更是動物福祉問題。

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非洲野生動物主管奧黛麗.德爾辛克(Audrey Delink)指出,儘管部分國家反對「限制出售大象」的提案,但該法案最終仍以高票通過,大象對此贏得了一場勝戰,現在也不必再遭受家人分離的痛苦。據悉當天,除了辛巴威跟波札那做爲大象主要出口國,因爲無法透過交易,換取急用現金而反對外,美國和歐盟也持反對票

歐盟表示,由於他們害怕非洲大象會造成各國原生物種發生基因突變,因此贊成通過《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然而經過修改法案之後,允許原本生活在動物園的象羣能全球動物園之間移動,所以改變主意。美國則表示,因爲該法案有損經濟利益,且破壞非洲自主性意願,因此反對。

辛巴威公園和野生動物管理局拉沃(Tinashe Farawo)表示,非洲是受害的一方,國際政府一直提倡投入大量資金保育動物,但國家卻沒有受到實際的回報,舉例來說,辛巴威最多隻能容納5萬4千頭的大象,但現今卻有8萬4千頭,比當地生態所能承受的數量多了3萬頭,就現實而言,非洲必須承受這樣的負擔和花費,所以爲了提升經濟發展,應該要繼續出口大象。

據悉,辛巴威跟波札那是全球擁有最多大象的國家,數量共約兩萬頭,而大多數出口的都是2至3歲的幼象。在2012年至2017年期間,辛巴威就出口了上百隻大象到中國售價從13500美元(約43萬臺幣)到41500美元(約130萬臺幣)都有。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