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科創板AI語音第一股,雲知聲的底氣何在

(原標題:衝刺創板AI語音第一股,雲知聲底氣何在)

最近,越來越多的AI企業衝刺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

其中就包括語音賽道的AI獨角獸雲知聲。

11月3日,成立8年,總部位於北京的雲知聲正式遞交了招股書,擬募資9.1億,如果順利上市,將成爲AI語音賽道里的第一股。

從招股書上看,一方面展現了大多AI企業的特質。

技術,重研發,募得資金大都投向研發領域

在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爲0.99億元、1.52億元、2.58億元和9242萬元。

營業收入額比重分別爲163.5%、77.6%、117.7%和109.1%,累計研發投入佔累計營業收入的比重爲107.4%。也就是說,100%投入研發。

本次雲知聲將募集資金9.1億元,均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緊密圍繞主營業務進行。

可以看到將主要面向人工智能技術中臺建設項目」、「面向物聯網邊緣計算的人工智能芯片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建設項目」

其中關於芯片研發將投入3.1億元,佔比最高,爲34.7%。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專注語音AI技術的雲知聲,8年打磨,在語音賽道上探索出自己的生存法則和市場嗅覺

率先啓動造芯並實現量產、打造全棧AI技術體系、從語音交互產品到智能物聯解決方案……

那麼招股書裡具體情況究竟如何?爲何選擇這個時候上市?上市之後將有什麼樣的計劃?

以及還有對雲知聲還不太瞭解的旁友,現在帶你一文看盡雲知聲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企業。

當然,作爲深度學習浪潮裡的語音AI公司,從雲知聲招股書也能瞭解行業最新發展特點。

還得先說造芯

芯片的重要性,自然就不必細說了吧。而「造芯」,似乎也成爲了AI企業的技術標配。

雲知聲自然如此,甚至要比大部分企業察覺的要早。

他們在2015年,阿爾法狗掀起AI浪潮的前一年,就率先宣佈搭建了芯片團隊,着手開發 uDSP 處理器和 DeepNet IP 技術。

2018年,雲知聲就率先交付人工智能語音芯片——「雨燕」。

2019年,推出了車規級芯片「雪豹」和麪向家居領域的第二款升級版芯片「蜂鳥」系列,並啓動具備“圖像+語音”多模態交互功能的芯片「海豚」的研發。

目前,雲知聲自主研發三類芯片IP(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IP、數字信號處理器芯片IP、圖像處理芯片IP),都已經投入使用,並在持續優化中。

應用場景涵蓋智能家居、智能醫療、車載產品、教育機器人等語音、圖像交互場景中。

其中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IP DeepNet 1.0已經應用於量產的AI芯片中,DeepNet 2.0的設計工作已經完成,即將完成驗證工作。

在研發投入上,過去幾年中,公司在AI專用芯片上進行了大額投入。招股書上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投入分別爲553.09萬元、1166.93萬元、6071.15萬元和1755.80萬元。

在招股書上可以看到,目前雲知聲有一款通用芯片和三款AI專用芯片:雨燕、蜂鳥系列、雪豹。

其中,「雨燕」和「蜂鳥」系列芯片已經實現量產並且規模銷售。

而用於行車場景中的「雪豹」車規級芯片,已經完成了芯片的設計和生產,目前正在進行車規驗證測試。

雲知聲此次募得資金,也將34.7%投向芯片研發項目上,建設週期爲三年。

招股書顯示,在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6114萬元、1.96億元、2.19億元及8468萬元。

可以看到,自2018年推出自研芯片「雨燕」之後,營收結構大爲改善,不僅有了較大的增長,並保持着逐年增長的態勢。

其中,2017年至2019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爲89.37%。

全棧人工智能技術體系

至於爲何造芯?

就還得從公司技術嗅覺——全棧人工智能技術體系開始說起。

雲知聲招股書這樣介紹的:

公司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構建了自下而上的全棧人工智能技術體系,自主搭建 了 Atlas 超算平臺,將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廣泛應用於信號降噪增強、語音識別、聲紋識別、語音合成等技術開發,並取得了多項發明專利。

具體而言,就是既包括人工智能語音相關核心技術,主要是感知、認知、生成等方面,還包括語音芯片核心IP、知識圖譜、圖像識別等技術。

2012年,在少數AI企業嗷嗷待哺、深度學習尚未成熟之際,他們就宣佈要構建深度學習神經網絡(DNN),將其應用到語音識別技術當中去。

於此同時,還完成了大數據雲平臺、Altas超算平臺等基礎架構的構建。

隨後就在第二年,就提出了「雲-端-芯」概念,並在15年宣佈啓動造芯,18年即開啓芯片量產模式

可以看到,從一開始就宣佈專注語音賽道,雲知聲走的每一步都是爲了自身全棧AI能力的實現,並且他們每一個時間點都要比市場上要更靠前一點。

雲知聲CTO樑家恩曾在公開採訪中表示,

AI行業發展迅速,技術和應用的領先都是時間差,需要將時間差轉化爲用戶、數據、品牌和模式的優勢,才能建立真正的商業壁壘。

語音賽道場景碎片

在圖像AI賽道上,有着一些明確的命題可以做,比如安防。

而語音賽道,場景顯得碎片化,就像是在一個開放性考題裡,如何獲高分

裡面的選手,有ToC端的智能音箱小度天貓精靈、也有科大訊飛這一老牌選手……

雲知聲也很早就確定了自己的主營業務,包括智能語音交互產品、 智慧物聯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技術服務。

隨着市場變化,比如像智能音箱、兒童陪伴機器人等語音交互市場日趨白熱化,雲知聲也進而轉向依靠自研芯片的語音模組方案,進而應用到智慧物聯中。

營收數據也有直觀表現:

作爲率先進入智慧物聯的AI語音公司之一,雲知聲已經在智慧生活、智慧醫療等領域展現了市場潛力。

比如,在智慧生活的子領域——白電市場,根據灼識諮詢研究數據,公司通過與格力等白電巨頭合作,市場佔有率高達70%。

再比如,智慧醫療領域,其產品已經在北京協和醫院等近百家三甲醫院中上線使用,語音病例錄入系統市場佔有率達70%。

所以從數據而言,此時選擇上市,也到了天時地利人和兼具的時候。

IPO上市,Why Now?

先說人和。

AI芯片完成,AI軟硬件一體化發展優勢得到驗證。

雲知聲招股書介紹稱,公司自成立起,就注重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數據」基礎架構的建設。

就拿芯片爲基礎打造的「雲-端-芯」一體化解決方案來說,面向家居場景的「雨燕」芯片和「蜂鳥」芯片已經量產,用於公司模組和整機類產品。

截至目前,面向智能家居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總出貨量已經超400萬臺,是出貨量最大的模組供應商,有包括格力、美的、海爾、京東、海信等合作伙伴。

從技術到商業,都實現了閉環,到了規模化發展的時候。

再說地利。

科創板的推出,讓更多的科技公司有了更好的選擇。

首次試點註冊制、放寬上市標準、取消盈利要求,企業實現資本市場的統一……科創板對AI企業的孵化和發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並且科創板符合科技互聯網公司投入產出的設計,也讓更多重視研發和前期投入巨大的原創技術公司,能借助科創板實現更快更大的發展。

此外,過去這些新技術或新模式的公司,都面臨如何向資本市場解釋自己的問題。但科創板的推出,讓雲知聲這些公司,在自己技術和產品落地應用的地方,同時也是公開上市的地方。

對於企業來說,模式更容易被理解,成績也更容易的被看見。

最後是天時。

科創板的推出是天時,但更大的天時是國家上上上下下對於新一代技術創新的渴求和鼓勵。

最近,政府發佈的《中 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建議」中還指出,「要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放在了前三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其重要性上的優先級。

「科技」這一詞,在整個「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中,一共出現了36次,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而在這當中,國家對「集成電路」、芯片創新的扶持則是一以貫之。

前不久,政府發佈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可謂是最強Buff夾持。

最高十年免稅、上下游企業一攬子扶持,明確「集成電路」爲一級學科……

所以有AI芯片、有完整全棧技術、實現商業模式閉環生態的雲知聲,此時不上市,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