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璁:安控業者IP化後各擁一片天

文/先探投資週刊

一向被視爲獲利穩定、不景氣中也能穩定成長的安全監控產業,面臨IP化後諸多競爭者跨入,位於產業中游的臺灣安控廠是否有機會脫穎而出?

【文/陳信璁

安控產業隨着全球反恐意識擡頭,與人民生活品質提升後對安全的重視,下游需求和應用越來越廣泛;由早期主要的企業需求(如金融、零售業),到現今個人、家庭、校園、其他公共區域等對於監控需求全面提升。主要應用方面有防盜、門禁、道路監控、健康照護等等。

網路監控全面啓動

安全監控(security monitoring)產業的變化與科技的進步密不可分,由八○年代早期以VCR(Video Cassette Recorder)爲儲存設備的第一代CCTV類比監控系統,其中由於儲存耗材錄影帶,影像品質受限,加上同軸纜線佈線成本高,現今已極少使用。

PC時代後的第二代數位監控系統也是建立在原本CCTV架構上,主要是爲了解決錄影與儲存的問題。儲存裝置改變成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後,數位資料庫減少了錄影後的調查影像時間,也減低了VCR時代人工操作上的不方便;概略來分有PC-based DVR與Stand-alone DVR,顧名思義,就是建立在以PC系統上的監控系統。

在影像壓縮技術提升、與網路頻寬提升後,安控產業再度升級至新的階段,IP CAM、NVR(Network vedio recorder,網路影像儲存主機)、Vedio server(影像伺服器)、監控軟體等,都較DVR系統更具優勢,對於未來接軌智能系統後成長性佳,也是走出以往封閉架構的轉捩點,DVR將面臨成長趨緩,獲利下降的狀況。

硬體制造是條不歸路?

在解釋了產業發展過程後,再由產業上下游來了解臺灣安控廠商在產業鏈中的定位。臺灣一直以來就是全球監控影音器材的主要生產國家,不僅從DVR時代到現在的IP CAM生產,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早期由於一些關鍵性技術仍掌握在日本廠商中,如影像感測元件CCD(charge couple device)、光學鏡頭、被動元件等,但隨着臺灣在IT產業軟、硬體實力逐漸加強、上下游零組件的掌握度變高,都有助於整體產業供應鏈完整性的提升,臺灣製造逐漸邁向世界第一流水準

臺灣製造能力不差,那爲何許多廠商最後都只能陷入價格戰營運陷入泥沼之中?以DVR產業來觀察,歸納其中幾個原因:一、開發重硬輕軟、人才資源分配不均:臺灣監控業者大部分都是在VCR時代轉入DVR時成立,起步已落後韓國一步,加上臺灣人才集中在IT技術層面,對於軟體技術開發應用層面遠不如韓國。

二、缺乏長遠計劃:業內人士都知道,當初DVR技術掌握在韓廠手中,臺灣安控業八○%以上廠商,實質核心技術都是來自韓國;在九一一攻擊事件後,安全監控產業受到全球重視,而臺灣許多廠商仍抱着炒短線心態,向韓國買來主機板後加工後出口,等於間接幫韓國打工。在缺乏技術核心下,不能走出產品差異化,當然就只能淪落爲價格戰,最後得利的還是韓廠。

「整合」將能開發新藍海

在產品走向高度競爭下,傳統制造商已轉而思考如何爲客戶提供微調客製化專案工程商與系統整合商(SI)常面臨到的問題,就是設備之間的整合,若供應商只有提供標準產品的能力,那麼勢必大大增加工程商與SI在專案人力、技術成本上的支出,導致專案經驗難以複製,專案績效也大打折扣,這就是打入海外市場時一定會面臨到的基本問題。所以如何先從產業分工再做到整合,培養各階層專業人才就是企業跨出整合關鍵的一步。

臺灣先天不足(市場不大、政策常缺乏整體考量),但不代表我們沒機會勝出,市場一般已經對臺灣製品質有很大認同,無線通訊、PC硬體制造、產品設計、IT產業人才等等,比起歐美先進國家也絲毫不遜色,亞洲戰略位置也具優勢,IP化時代後對臺廠來說是有優勢的,擺脫中國廠商糾纏、進而領先南韓不是不可能。

安控廠各擁優勢

在安全監控上市櫃公司中,現今安控股王奇偶在PC-based DVR時代,就以自有品牌GeoVision深耕國際,專注於數位保全監控系統的創新研發,提供客戶最有彈性的應用設計及最佳經濟效益解決方案,長期毛利率都能維持六○%以上,在全球許多地方都設有子公司,品牌國際知名度高,在跨入IP CAM生產後仍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未來IP CAM仍朝中高階市場方向前進,系統整合與軟體開發能力有機會爲公司帶來更多附加價值。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90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