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逸/是誰讓「直升機父母」降落的?

作者陳鴻逸(博)

大學開學季到來,大一新生帶着雀躍、不安還有爸媽一起進了校園,對!是爸媽,也就是大家談論直升機父母

有人提出直升機父母其實才是最捨不得離開、依賴兒女的一羣,試圖通過參與孩子生活證明自已的價值,但真只是親子間的愛與離而已嗎?也許還要談談誰讓他們降落的纔是。社會學校、外在環境無不期望給孩子好的學習環境,可是過度細節的干涉、無微不至的照料,正壓縮學習自主空間,也讓直升機父母有最好的降落基地

時代在改變,可某些精神、價值是可被訓練與堆累的。對於直升機父母的現象,或許應該讓我們省思精緻與瑣碎的差異、累贅與累積的問題。記得筆者當時高中畢業前,家裡希望我填離家越遠的大學越好,因爲離家越近依賴越深。等到開學前的入宿,父母親陪伴整理、選課後,隔天就返家。從此,洗衣服、打掃房間、修機車、繳電話費、買日常用品,甚至吃挑食不敢吃的食物等等,都是在大學階段養成的。當然那時一遇到困難就是打電話回家抱怨,家裡方式就是你先處理再說,連我的哀嚎與埋怨,家人也只是忍耐地聽完。最後我還是得摸摸鼻子自己做。遠水救不了近火,回頭思考,真虧了家裡當時決定與「殘忍」,否則現今會變成什麼模樣不可而知。

時代、觀念資源享用當然在改變,可是人的獨立思考行動卻是一輩子的。對親人的照顧發乎於本心,也期允用最多的資源、心力投注在下一代,如此出發點毋庸置疑,可是界線在哪裡就有待思索了?直升機父母究竟是多做、做太多還是過度干預,不可因一人一時而定,卻能發現外在環境、社會、學校爲了遷就某些要求,置讓了最好的降落處。如果當相關例子越來越多時,是否也該思考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只是家長嗎?學生嗎?學校嗎?還是教育政策呢?或是每一小點累積起來的呢?

開學在即,一架又一架的直升機不時地盤旋在校園上空,驚懼的狀態或不可知,可是真要讓他們都降落嗎?

●作者陳鴻逸,彰師大國文博士。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圖片爲版權照片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