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中國電動車產業漸成熟,長期競爭力可期
純電動車引領潮流
中國在全球純電動車(BEV)產業迅速崛起,如今產量與市場需求均享有獨佔地位。如此態勢固然可望持續卻不乏挑戰,如何瞭解與駕馭其中的短期風險,進而佈局長期機會,將考驗投資人能力。
中國的純電動車霸位可追溯至2000年代初期。中國當時意識到,即使國內的傳統內燃機汽車製造業優異,但難以超越美國、歐洲與日本車廠。考量日本已有油電混合車優勢,中國有機會分庭抗禮的領域在於純電動車。
基於環境與經濟效益的考量,中國政府爲業者提供高額補助,併爲了帶動產業成長而引進外來競爭,例如允許歐美車廠到中國設廠。中國政府亦扶植電池廠,亦即純電動車最關鍵的零組件,如今中國已是磷酸鋰鐵電池大國,因磷酸鋰鐵電池成本較低,有助於壓低電動車價格,相對安全性亦是賣點。
2023年,中國的純電動車產量達620萬輛,超過全球總產量(1,120萬輛)一半,亦遠高於西歐(200萬輛)、美國(120萬輛)與日本(8.7萬輛)。然而,成長態勢出現趨緩,中國純電動車車廠在2019年達到500家的高點後,如今已驟降至100家左右。
純電動車銷售成長力道近期減緩,主因中國境內面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價格競爭,二三線城市的充電基礎設施亦有限。影響所及,車廠紛紛降價與設法保護利潤。此外,中國的純電動車出口雖然自2020年以來強勁成長,但目前在主要市場如歐盟、加拿大、美國等地因關稅問題而面臨阻力。
儘管中短期不乏挑戰,但聯博認爲,中國電動車長期前景相對正面。例如,中國輸往新興市場的純電動車出口量強勁成長,可望減緩歐美國家貿易障礙的衝擊。
更關鍵的是,中國純電動車產業已具備規模、品質與發展成熟的優勢,建立起長期競爭的實力。放眼長期,聯博認爲中國的純電動車挾其低成本、高品質的優勢,足以挑戰內燃機汽車業者,導致後者降價因應,利潤遭到擠壓。
觀察中國純電動車產業目前的成長趨勢,與家電、紡織與機械等傳統產業不謀而合:初期快速大幅成長,接着出現價格競爭與產業重整。
聯博建議投資人關注這些變化,並尋找產業逐漸成熟的初期跡象,包括價格競爭趨緩、市佔率穩定、現金流量強勁等。能否深入研究市場與個別企業,進而慎選標的,將是未來的投資關鍵。
在全球市場不斷進展的背景下,中國純電動車車廠具有電池供應鏈一體化的優勢,且電池製造商的國內外客戶羣龐大,兩者後續發展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