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防疫漸鬆綁 趁勢佈局中國股市

聯博認爲,中國仍是驅動新興市場的主要動能,近期中國傳出經濟重啓跡象,包括嚴格清零政策緩步退場及中國政府加強因應房地產疲態,祭出多項措施,以期緩解持續衝擊民營房地產開發商的流動性問題。而中美雙方領導人11月在印尼峇里島會晤後,市場亦緩解了對中美關係的擔憂,帶動股市回補。目前中國股市表現較佳的類股爲房地產、通訊服務,以及受益於政策支持的金融產業。就通訊服務產業而言,受惠於監管機構可能放鬆對電玩遊戲產業打擊的跡象;房地產類股的上漲則來自穩定房市的一系列措施。至於科技、製造與醫療保健產業則相對錶現落後。

然而,中國經濟數據尚未顯示回暖的跡象,2022年11月發佈的官方數據顯示製造業與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進一步陷入衰退,其中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10月的49.2下滑至11月的48.0。消費支出持續低迷,零售銷售萎縮幅度擴大,總銷售額創下春季上海封城以來的低點。雖然封控措施近期有所鬆綁可望刺激經濟活動,不過,疫情隨之惡化也對政府的政策動向埋下不確定性。

此外,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6%,較11月的2.1%明顯下滑,更爲八個月以來的新低,市場認爲,這反映中國的封控政策持續衝擊經濟動能與破壞供需。中國政府日前宣佈20條防疫政策鬆綁措施,包括縮短強制隔離時間、鬆綁篩檢政策、重啓老年人口疫苗接種計劃等等。聯博認爲,儘管中國政府沒有對清零做出任何明確的改變,但官方聲明中的措辭有所緩和,這種基調的轉變似乎顯示中國政府可能正在對疫情采取更靈活方法。

中國經濟逐步重新開放的前景雖可望有所改善,仍要觀察2023年第一季是否逐步取消疫情管控限制,其國內經濟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過渡到疫後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剛落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將堅持「穩」字當頭,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在財政政策方面將要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貨幣政策則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強調把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外界因此解讀中國政府政策寬鬆方向愈來愈明顯。

隨着政府主導性較過去更強,聯博建議,投資人可依循中國政府的政策方向,尋找投資主題,例如減碳、綠色基礎設施、替代能源等。另外,逐漸鬆綁的防疫與房市政策,可能使得以消費者爲導向的企業受惠。在當前動盪的市場中,投資人不妨繼續在具有品質和紮實基本面的股票中尋找機會,目前這些類股評價已遠低於其長期盈餘能力。

中國股市在過去一年股價歷經大幅修正,目前評價相對具有吸引力且提供大量機會。但也正如同之前所說,聯博認爲,這些機會在未來十年,將不再是尋找年報酬率達到兩位數的超速成長股票,而是由下而上研究,挖掘具獨特想法、並具有穩健盈餘且具價值吸引力的公司,且符合政府方向的重點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