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溢滿亞諾寨

光明日報記者 任維東

5月18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重重大山深處基諾族鄉亞諾寨,迎來了一個基諾族傳統茶文化節慶——“老博啦”。

基諾山,古稱攸樂山,在清朝位居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首。不過,這裡的祖祖輩輩生活於雲南偏遠的原始森林中,新中國成立時,這裡直接從原始社會末期一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1979年6月,他們被國務院批准認定爲一個單一的民族,成爲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第56個民族——基諾族。

上午8時許,按照世代沿襲下來的禮茶習俗,寨子裡的鄉親們身着基諾族服飾,在山寨長老們的帶領下,首先來到海拔1200米以上的龍帕古茶園的一棵粗大古茶樹下,宰殺了一隻大公雞,獻上美酒供品齊聲用基諾語高喊着口號,向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帶來美好生活的茶樹、茶葉表示敬意。

隨後,一場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動拉開帷幕。那邊四五個基諾族婦女燃起柴火架上兩把大鐵壺,開始燒煮“包燒茶”,供大家飲用;這邊方桌上,幾位基諾族姑娘和一個小夥子,用新採的茶葉拌上辣椒、大蒜、鹽巴等,在一個小木槽中搗制“臘攸”(涼拌茶)。涼棚下,擺開了幾個茶臺,熱情的基諾人免費沖泡自家茶園的普洱茶招待客人。

亞諾寨村民跳起大鼓舞。光明日報記者 任維東攝/光明圖片

在昆明上大學、畢業後回鄉經營茶葉生意的基諾族青年茶農切薇,高興地對記者說:“今年我家春茶銷售比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時好,用自家古茶樹料製作的普洱生茶古樹曬紅和白茶基本上都賣完了。”在她家的茶臺前,她的丈夫吳應華一邊招呼記者入座,一邊倒上他親手製作的普洱生茶。金黃茶湯在透明茶盅閃閃發光,入口後短暫苦澀很快就回甘,送來陣陣清爽。

正當人們三三兩兩地把盞品茶時,音樂聲驟起,舞臺上演起了由亞諾寨和周邊幾個基諾族山寨村民們自編自演的歌舞節目,還跳起了歡快的大鼓舞。

接着,在主持人的指揮下,全場各界人士齊聲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發自肺腑的歌聲久久迴盪在亞諾寨上空。

在現場,長期研究基諾族的雲南大學教授尹紹亭激動地說:“老博啦節其實是基諾族感恩的節日,表達對茶、對祖先的感恩,對時代的感恩。”

茶在基諾人的歷史中一直扮演着十分獨特而重要的角色。在基諾族創世神話傳說中,是女神阿嫫堯白在基諾山裡撒下了茶種,教他們種茶吃茶。雖然從清朝起基諾山的茶一度被選做貢茶,但直到1949年,基諾族人民還備受壓迫與剝削。是新中國、是共產黨才讓基諾族真正與全國各族人民一樣,過上了幸福生活。

改革開放以後,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基諾人依託優越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產業。近年來,擁有2988畝古茶園、9萬多棵茶樹的亞諾寨抓住機遇,探索以行政村爲主、自然村爲成員的合作社發展模式,做優茶葉產業,全面提升茶葉品質,通過多種渠道與外地茶商搭建了合作橋樑,外引內聯,進行產業化發展。

村支書沙腰老漢告訴記者,亞諾寨的人依靠種茶、製茶、賣茶,茶農年收入在三四十萬元以上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現在家家戶戶都買了小汽車,住上了2層小樓,手機、電視機也都普及了。到2018年年底,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599.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853元;2019年,亞諾寨的茶葉銷售總收入爲842萬元,人均收入已達兩萬元,成功走出了一條農村經濟“一村一品”發展和穩步增收的路子

目前,整個基諾族鄉種植茶葉的有38個村民小組,茶農達到1820戶。全鄉共有茶葉面積28398畝,產量1322.09噸,產值4362.89萬元。

基諾族鄉黨委書記王超說,鄉里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不等不靠,不斷增強自主“造血”能力,7個行政村中,原有貧困行政村4個,於2018年年底全部脫貧出列;建檔立卡貧困戶191戶638人,於2019年11月全部脫貧出列。未來,基諾族鄉要鞏固住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在鄉村振興中打好茶文化牌,讓基諾族人的日子越來越好。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21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