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力推「能源轉型」治空污 外媒關注:雄心勃勃

▲蔡政府力推能源轉型政策,希望能改善臺灣空污問題。(圖/資料照)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蔡政府推動的能源轉型政策,引起國際關注。英國《金融時報》於3日的「臺灣不畏能源安全隱憂,推動能源轉型」報導中提到,僅管存在着能源安全方面的擔憂,蔡英文政府仍然在推動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設法解決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報導寫道,臺灣在2017年12月17日舉辦反空污大遊行,使數千人走上街頭抗議燃煤發電,要求蔡政府解決日益嚴重的空污問題。總統蔡英文和民進黨雖然正在推動能源轉型政策,但由於成本的不確定性棘手能源供應問題,以及逐步廢除核能發電的承諾,都可能讓這政策更加複雜。

▲反空污大遊行臺中高雄連線 民衆怒吼要爭取「呼吸權」 。(圖/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直播影片

報導指出,綠色和平組織全球總幹事摩根(Jennifer Morgan)表示,「我們確實認爲這個目標很有野心。他們(臺灣)正試圖同時應對(核能風險氣候變化風險),這是相當獨特的情況。」蔡政府希望透過興建海上風電場和太陽能發電裝置,在2025年將可再生能源佔臺灣電力構成的6%提高至20%,到了2030年將碳排放量減少至2005年水平的20%。

報導顯示,這政策可能有助於提升臺灣高科技製造商蘋果等科技巨頭吸引力,因爲蘋果正考慮將採取行動減少對氣候變遷影響供應商視爲優先合作伙伴。不過在臺灣脆弱的電力系統下,推行政策的速度將威脅到能源安全。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提到,許多人都在擔心,這「不僅僅是晶片製造商。我們需要穩定的電力供應。」

澎湖風力發電。(圖/資料照)

815大停電影響全臺各地人民,也導致經濟部長李世光辭職。現在臺灣當局正加速興建新的風能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設備,同時安裝新的燃氣發電機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這對減少煤炭的使用至關重要。身爲臺灣最大的電力用戶之一的臺積電指出,將要在臺南興建一家200億美元的工廠,且政府已經「明確承諾」會解決電力問題。

官員們表示,只要有一個項目耽誤,就可能導致整個計劃失敗,並且增加再次發生停電的可能性。臺電認爲,「這是一個非常緊張的時間表。」正在爲臺電提供海上風電項目諮詢丹麥工程諮詢公司Niras的項目經理羅布斯特(Thomas Probst)提到,臺灣頻繁發生的颱風地震和狂風巨浪,都意味着風力發電工程師要面臨世界各地從未有的挑戰

開發商有信心完成計劃,且在臺灣推動《電業法》後,國際企業將紛紛涌入臺灣投標相關新項目。不過關於未來電價上漲的問題,光是風電投資就達到192億美金,但政府機關仍不清楚整個能源轉型的總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