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唐飛、張善政見證政權輪替 皆憂心經濟、兩岸

文/曾嬿卿、遊筱燕

唐飛張善政,一位是16年前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執政時的首任閣揆,一位是16年後國民黨政權再度被輪替、下臺前的最後一任閣揆;這兩個人,也是歷任行政院長中任期最短的,唐飛在位139天,因陳水扁總統宣佈停建核四而請辭下臺,張善政接替執意去職的毛治國,幫國民黨政府看守內閣109天。

這兩人在接任閣揆時,就已經知道自己的「過渡」命運,卻還是選擇接下這個表面位極人臣實則寸步難行的職務,不能不說頗有勇氣使命感。唐飛回顧當年:「那時候國民黨有人說,你去接幹什麼?就讓他爛嘛!不是說我有多偉大,只是說爲什麼要讓他爛?爛對誰都沒有好處!」

即使任期短暫,唐飛仍不後悔當年的決定,當時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讓政權順利移轉,「我的功能已經達成了」。68歲出任行政院長,今年84歲的唐飛即使經歷兩次肺疾考驗,如今看起來仍行動自如、氣色頗佳,看今天民進黨重新執政,他仍憂慮像當年突然廢核的政策大轉彎事件會發生,「美國總統在選舉前政見很多,上來之後很多政見也就擱在一邊了,還是要追尋國家利益目標,很多既定政策不能隨便改變。」

唐:既定政策不能隨便改變張:新政府少做意識形態的事

以「接力賽最後一棒」自我定位的張善政,卻創下馬政府歷任閣揆中的最高滿意度,清楚自己要平順把內閣交接給新政府的使命,無黨籍的他反而能夠沒有包袱講話,他最憂心的仍是臺灣的經濟,甚至在總辭前因爲一席「新政府少做意識形態的事」的談話,意外引起爭議。

花蓮擁有一甲農地,種植芭樂木瓜香蕉果樹的張善政,過去只能每週六就搭早上第一班普悠瑪火車去花蓮除草整理農地,晚上再回臺北,卸職後終於有餘暇可以邊務農邊想未來的工作生涯,但對藍營力推他在兩年後出馬選臺北市長,他則敬謝不敏

擔心經濟、擔心兩岸問題,是這兩位前閣揆的共同憂慮,他們也都看到臺灣政府體制的缺失,讓政府運作失靈,而每一次的政權輪替,都面臨「新手上路」的困窘,但臺灣就在這十六年來,進步的速度被其他國家遠遠拋在後面了,因此,他們對新政府,都提出了一些觀察與建議

蔡比扁更讓人放心,但...」唐飛:兩岸問題比16年前緊迫

「行政院長是有責任權力,前8年換了6位行政院長,後8年也換了6位,16年換了12位行政院長,這樣事情怎麼做得好?」擔任二○○○年民進黨第一次執政的首任行政院長,唐飛對這16年來的人事動盪感慨萬千。

16年前那一次陳水扁在意外下當選,民進黨上上下下沒準備好執政,國民黨也沒準備好交出政權,一切跌跌撞撞情有可原;但唐飛對於經過了16年,行政院和總統府交接的標準作業程序竟然都沒有做出來,法規也沒訂好,仍感到不可思議;而長期以來缺乏人才養成制度,以至於每一次政權輪替,大家都一副「新手上路」的情況,也讓他不解…(本文截自財訊503期,詳全文)

相關報導叫我世界第一名: 臺灣消耗閣揆閣員的速度新總統要跨越的三座大山 兩岸、經濟與分配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