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翻譯官】如果優惠不再稀缺,你還會苦等一個購物節嗎?

今年雙十一,“尾款人”火了。

淘寶天貓的雙十一成交額在“尾款人”的助力下,11月1日至11日0點30分突破3723億;京東11.11全球熱愛季從11月1日從0點到11日14點26分累計下單金額突破2431億元。

從2009年至今,經過10餘年的發展,雙十一的銷售額不斷攀升,商品種類、售賣渠道物流配送等方面也在不斷豐富和升級。與此同時,優惠活動難度越來越高,規則愈發複雜,讓消費者直呼“感到心累、頭禿”。

“你變了,你以前不是這樣的……”

“預定抵扣、滿減優惠、贈品加量、售後延長”等字樣從10月開始就充滿了手機屏幕

嗯,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雙11的戰線拉長了:一些電商平臺從10月21日0點開始正式預售,付尾款的時間從11月11日當天改爲11月1日-3日、11月11日。

往年,翻譯君也會用盡閱讀理解能力算數能力,不能免俗地“買買買”。然而今年,翻譯君發現這些技能不太夠用了,還要拼體力、拼手速、拼網速、養“寵物”、組戰隊,一個“雙十一”下來要費好多腦細胞

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宣傳和折扣套路,翻譯君不禁想說:簡單點,簡單點,促銷的方式能不能簡單點?

有人甚至開始懷念最初的雙十一,沒有套路,直接五折促銷,簡單而純粹。

其實,經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消費促進生產,生產拉動就業,就業再促進消費,如此循環。商家藉助購物節促銷“回血”,消費者此時購入又比較划算,可以說是雙贏

如果這些優惠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換取,又有多少人能保持這份耐心呢?

選擇多了 優惠不再稀缺

最近幾年,直播帶貨成爲新風口。在疫情影響下,無論品牌大小,都在爭奪這個新型銷售渠道。如今,直播帶貨的商品已經覆蓋了我們日常的大部分消費,有些商品的主打賣點之一就是全網最低價。對於消費者來說,看直播可能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不必再苦等某一個購物節了。

天眼數據顯示,今年我國新增直播相關企業超過2.8萬家,爲2019年全年新增數量的5倍。另外,我國今年第二季度新增直播相關企業達8600家,環比增長470%。

除了直播購物之外,在電商這條賽道,不斷有新選手加入,平臺之間的較量每天都在上演,通過優惠和補貼引流獲客,這也使得打折不再稀缺。同一件商品,在不同購物平臺的打折、特價加起來價差不會很大,而線下實體店爲了吸引客源、拉動業績,也會給出更優惠的折扣。

由此,消費者的選擇增加了,折扣和優惠不再具備絕對吸引力,從最初的等待專門下單轉向平時有需要就會直接購買……據翻譯君觀察,不少人對購物節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比如:有些人爲了增加儀式感,還是會參加雙十一。秉持“該花花,該省省”的理念,在加滿購物車後,分出哪些是急需的,哪些可以緩一緩購入,然後再一件一件地刪掉;記下平時常用的物品價格貨比多家,減少盲買;還有的人開始踐行極簡生活和環保理念,不再爲了湊單而買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減少囤貨和浪費……

除了購買商品,還可以選擇“吃喝玩樂”,爲服務買單支付寶發佈的雙11前11天搜索數據顯示,“吃喝玩樂”各類服務的消費需求迎來集中大爆發:火鍋搜索量增長超5倍,機票隨心飛增長9倍,足療漲幅達8倍,電影隨心看的搜索增量更是高達16倍。11月1日-10日,京東京車會保養套餐訂單量同比增長118倍,生活繳費成交額同比提升5倍,家政保潔服務訂單數量同比增長3.5倍。

消費者的需求是一人千面,千人多面。下單更爲理性,消費態度趨向成熟,然而理性和成熟並不意味着消費縮水,而是“爲自己想要的生活買單”,在自身能力範圍內進行合理的消費規劃,擁有更多的支配權主動權,懂得分配消費重點。

玩法”,或許是時候改變了

今年,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各地消協均發出消費提示,呼籲商家大促期間要爲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並提升服務水平,提供“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同時,消協也呼籲消費者認清套路,理性消費,防範消費陷阱,依法維權等。

由於這兩年“直播帶貨”的快速發展,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了虛假宣傳、退換貨難、銷售違禁產品、利用“專拍鏈接誤導消費者、誘導場外交易、濫用極限詞、直播內容違法等七類網絡直播銷售中存在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爲的主要類型。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佈《規範促銷行爲暫行規定》,涵蓋有獎銷售、價格、免費試用等促銷方式,自2020年12月起施行。針對經營者在開展促銷時“先提價、再折價”的現象,明確規定折價、降價的基準等;對各種抽紅包、試手氣組隊分獎金的促銷方式,也將納入監管。

儘管今年的雙11已經告一段落,但是未來還有很多“購物節”,有人離場,也有新人加入。對促銷行爲作出明確規範,保障消費者權益,也爲新發展格局下全面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提供了一重製度保障。

最後,翻譯君想說:當商家促銷商品意識越來越強,優惠不再稀缺,當商家的銷售套路讓人應接不暇,消費者疲勞感與日俱增時,這是否算某種意義上的消費“內卷”化?

擺脫“內卷”,需要的是創新思維,創新產品,創新服務,挖掘消費者新的需求和獲得感,提前佔領用戶的心智

或許,電商平臺大促的“玩法”是時候改變了。(【財經翻譯官】高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