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57號|人工智能PK"最強大腦" 人臉識別有多難

新華社北京1月7日新媒體專電 題:人工智能PK“最強大腦人臉識別到底有多難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繼Master創造圍棋連勝紀錄後,“百度大腦”又在6日晚登陸 《最強大腦》節目,並在人臉識別上以3:2險勝“最強大腦”的代表王峰

至此,人工智能在視覺、聽覺、深度學習和思考等方面已經展現出了“可怕”的實力。下棋和人臉識別到底有多難?人工智能pk成功意味着什麼?未來人工智能還將“碾壓”哪些領域

看點一:人臉識別是不是就靠“一眼準”?下棋是不是就靠背棋譜

人臉識別,似乎就是“看一看”,但實際並不簡單,它挑戰的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視覺和聽覺,運用的是人工智能領域“兵家必爭”的技術——深度學習,背後支撐是萬億級別參數和超級複雜的算法,未來將應用在非常廣泛的領域。

在《最強大腦》pk中,百度人工智能和人類選手通過分析照片中出現的幼年人臉,來識別出現場的成年人,並在30張共近千人臉的小學畢業照中鑑別主人公。

人的面貌在成長過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兒童時期的面部特徵時間而改變甚至消失。人臉識別並非將諸多圖譜記憶就能選出這麼簡單,這裡面涵蓋了深度學習能力

“如果人類識別主要靠 氣質 ,那麼計算機則是通過算法和學習將 氣質 一一分解。”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林元慶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人臉識別,其實就是計算機視覺。它需要依靠大規模的神經網絡,萬億級別的參數,千億的訓練數據,億級別的特徵以及一些推理能力,是非常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

這其中,推理能力並不是傳統計算機擅長的,需要通過幾步走來實現。第一步,建立起強大的人臉識別數據系統,比如,每個人有一百張不同的照片。然後從海量的數據裡面提取共性。如果一個人嘴邊長了一顆痔,機器學習就比較難,因爲不是共性,只是一個案例裡面發生的。但人就可以輕鬆辨別。此外,還要基於數據和共性提煉設計出非常好的算法。

林元慶說,人臉識別與智能駕駛、增強現實並列,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領域,是正在孵化且會產生深遠影響的項目。經過幾年的技術改進,百度已將錯誤率降低到2.3%,未來有望降到1%以下。

如果說人臉識別是“算”出來的,那麼下棋呢?

和此前不同,很多人注意到,Master在下棋過程中的很多時候並沒有按照常理出牌,這與人們理解的人工智能學習人類棋手方式方法並不同。業內專家認爲,這裡麪包括了深度學習和增強學習兩個過程。

AlphaGo系統中,有 Monte Carlo tree search(蒙特卡洛樹搜索),可以把它理解爲武俠小說中的“左右互博”。即自己和自己打。互博時間越長,就是把各種可能的對弈方案訓練越長。在自我對弈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未來可能完全不需要去搜集和背誦人類棋譜。

在林元慶看來,新一代人工智能不僅有對過去的學習,還有對未來的思考和預判。“下一步我要下這,能夠給我帶來多少得分,這就是增強學習,需要非常好的算法和非常有效的搜索。”林元慶說。

看點二:人臉識別和下棋就是“比着玩玩”嗎?將用在哪些領域?

人工智能費這麼大勁戰勝人類,可真的不是爲了“挑釁”。這些技術將在很快走進產業服務百姓生活。

包括百度在內的諸多人工智能領軍企業都表示,人機大戰是爲了檢驗人工智能和人類差距。但是,打敗人類並不是目的,而是希望在此過程中不斷進步,演化出好的技術來服務人類。

人臉識別會用在哪?

比如門禁。基於最新的人臉識別技術做成的門禁系統,人走到閘機前,一秒左右的時間閘機就能夠識別成功並進行開門,不會出現誤識別、走到一半卡住的現象。

比如金融。基於1:N的超高精度識別系統就能對身份證等信息精確識別。比如安保,可以做到快速“萬里挑一”,包括識別被拐賣的兒童等,很多和人臉識別相關的應用都將大力推進。

除了人臉識別,在無人駕駛智能家居等各個方面,人工智能已經展現出了極強的應用潛力

比如語音識別,科大訊飛語音輸入能實時準確地將語音轉換成文本,讓人工智能突破“智能認知”;基於人工智能的優化理財資產配置已經開始投入市場,在金融智能投資領域嶄露頭角;智慧家庭系統、兒童陪伴機器人等終端產品上市,讓家庭生活更便捷安全……有人認爲,未來很多工作將被人工智能取代,大量獨角獸公司將誕生於人工智能領域。

看點三:中國如何抓住“人工智能”窗口,搶佔發展先機

科技創新在哪裡興起,發展動力就在哪裡迸發,發展制高點和經濟競爭力就轉向哪裡。當前,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世界主要國家爭相尋找突破口,搶佔未來發展先機。我國也不例外。

當前,人工智能帶來的效果正逐步顯現。比如,圖加科技公司用智能技術對圖片信息識別和深耕,挖掘出更多市場信息和消費需求。在不久的將來,拍張照片就能識別景點名稱、歷史和參觀路徑;通過秀場直播的圖片,就能同步買到最新潮的服裝;甚至可以通過用戶瀏覽圖片記錄,自動分析出消費喜好和流行趨勢,進行精準產品推薦。

不僅圖片如此,基於人工智能,語音識別、體感交互等技術都將迎來重大突破,催生出一系列創新成果,顛覆人們的傳統認知,推開萬物互聯的大門。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認爲,信息技術已經成爲支撐工業和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在經歷自動化、數字化之後,智能化將提升整個產業的技術水平,打開新的空間。這當中,人工智能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

工信部也把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智能製造列爲主攻方向,打好政策措施組合拳,培育融合發展新生態,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

日前印發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將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有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9月,我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數量200餘家,大部分創建於2010年後。語音和視覺是創業公司的兩大方向

不少專家表示,未來人工智能將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逐步“進化”。中國有望成爲人工智能科研與應用的高地。特別是在製造業、物流業、服務業,人工智能將彰顯出巨大潛力。

(原標題:財經57號|人工智能PK"最強大腦" 人臉識別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