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準國葬隆重送別李登輝 蓋棺不論定

這半年多來,前總統李登輝健康狀況傳出多次假警報,就是在一個看似無風無雨連新冠肺炎疫情都沒那麼緊繃時,突然傳出李登輝病危消息,平面媒體忙着向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求證,電子媒體則是火速開SNG車到臺北榮總連線

依據李登輝生前心願,將於8月14日在濟南教會進行入殮火化禮拜,至於後續治喪事宜仍有待治喪大員討論公佈。7月28日晚間10點多,傳出李登輝病危,接着11點多傳出一張新聞稿截圖,說明李登輝半年來都持續昏迷,在高齡與搶救無效下,已拔管仙逝。這張截圖用字遣詞非常官式,不像是網友任意僞造,讓大家覺得「這次是真的」!

隔天早上,超過百名記者,衝到榮總大廳守候消息,但即使是原本跟李辦要好的媒體,也沒有獲得任何只字片語。不過當天王燕軍的反應,其實就讓人覺得蹊蹺,因爲鐵血心腹王燕軍不像過去一樣,親自對着攝影機做簡短說明,而是發了文字檔澄清病況,並交給總統府迴應。這其實就意味着,要由總統府來接手國葬事宜了。

就在媒體守候三天,逐步將第一線人員撤回日常運作時,李登輝於7月30日晚上過世,享耆壽98歲。其實還是有很多媒體提前接到消息,默默趕往現場,因爲李登輝不是「拔管」,而是「停藥」,並按照基督教儀式,逐步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

這個時候,守候現場變得不是那麼重要,各家媒體最重要的是要調出已經做好的「福壽稿」,把李登輝生平,及過去近半個世紀來對政壇影響,做全面性回顧。

李登輝從年輕時愛看書,自詡爲哲學家,接着當學者,然後當政治家,順序跟一般人相反,青少年時期就在思考人生的大哉問:「我是誰」,在《浮士德》、《出家人及其弟子》、《衣裳哲學》等書的啓蒙下,李登輝奉行着:「我不是我的我」哲學,走上他的政治路,以及兩岸關係、憲改、戒急用忍、南向、六年國建政策。退休後更脫離吃了一輩子奶水國民黨,走上主張臺灣獨立道路。前總統陳水扁、總統蔡英文、臺北市長柯文哲,無一不是李登輝牽着手捧起來的非藍營政治明星

日治時代成長、受教育、說日文,李登輝代表着那個年代「多桑」的形象。即使已經塵歸塵、土歸土,李登輝的一生仍只能蓋棺,但無法論定。最後一關,就是如何在不遵循國葬法,在首都設立墓園規範下,以準國葬的形式下葬,樹立新的民主時代總統下葬形式,也是「李登輝牌」半世紀以來的最後政治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