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早矯正 學者:犯罪少年變大尾
校園割喉案敲響社會警鐘,中正大學犯防所教授鄭瑞隆主張,少輔會應從警政署轉給衛福部或教育部才能發揮更好的輔導效果,他說拋出這想法超過二十年,但衛福部始終抗拒,「國家真的重視少年嗎?我覺得很悲觀」。
「刑度比預估的輕,但如何真正矯正與治療纔是重點;犯罪少年若不及早矯正會愈來愈『大尾』。」鄭瑞隆說,少年時期有犯罪紀錄,長大後再犯機率是一般人的三至五倍,爲避免今日少年犯成爲明日的成人犯,輔導及矯正一定要及時且有效介入。
鄭瑞隆認爲應把目前由警政署主責的少輔會移轉給衛福部,由強而有力的部會來整合,警察局少年隊在少輔會體系裡的功能依舊在,卻能強化社政、衛政、教育等資源挹注,讓校內輔導與校外機制充分合作,少年輔導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衛福部擺明不想接燙手山芋,難道是對犯罪少年有偏見?」鄭瑞隆說,中央給錢給人給資源,衛福部應該勇於任事,別再推卸責任,期待賴清德總統、行政院長能關注此事,好好思考怎麼做對社會、對少年輔導更好。
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說,少年輔導委員會已成立廿多年,具法律位階,爲協助法院、協助曝險少年的正式組織;少輔會成員雖爲社工,但常與少年警察隊合作,如醫院有醫務社工、法院有法務社工、監所有矯正社工,少輔會社工由警政署管轄可針對偏差少年提供及時協助。
張秀鴛表示,將少輔會納入衛福部只是利用現有人力提供服務,無法得到少年隊資源,僅有一加一等於一效果,少輔會由警政署管轄,個案需社福資源可即時轉介、協助,一加一大於二、利大於弊,「我們就把他當作是孤兒」。
另外,中正大學犯防系教授林明傑直言「這悲劇不是意外,系統早已失靈」。
他說,現行「少年事件處理法」將少年調查官與少年保護官職責合併,常由同一人任雙重角色,出現角色衝突及執行困難等問題,影響少年案件處理的效果與公正性。日本把少年調查官隸屬於司法單位、少年保護官歸屬於行政單位,值得臺灣借鏡。
「司法體系隱藏在『假人權』保護傘下,真正兒少權益無法獲得保障,少年被利用成爲犯罪工具。」林明傑建議應在法務部下成立觀護署,使觀護一元化,不需區隔少年與成人觀護人,重點在增強輔導與監督,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