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外食、沒遺傳卻罹大腸癌! 男2次檢查:我不可能得啊

▲男在連續2次糞便潛血檢查都呈陽性後,做大腸鏡檢查確診爲大腸癌。(圖/光田綜合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外食遺傳生活習慣不佳是現代人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子,然而臺中一名62歲的李姓男子生活規律不良習慣、無家族遺傳,甚至不外食,餐餐妻子下廚,從沒想過自己會罹癌,直至上個月連做2次糞便潛血檢查都呈陽性,就醫做大腸鏡竟被確診爲大腸癌。

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吳喬森表示,李姓患者就醫時安排無痛大腸鏡檢查,發現乙狀結腸有約2公分大的腫瘤病理檢查發現癌細胞侷限在大腸黏膜下層未出現淋巴腺轉移的情況,確診爲第1期大腸癌,經醫師切除腫瘤及淋巴結治療,住院一週後即復原出院,不需化療

▼醫師切除李姓患者的腫瘤並做淋巴結治療。

李先生表示,自己於公營企業上班,家就在辦公室旁,生活朝九晚五非常規律又不熬夜;多數同事午餐吃便當,自己都返家用餐,幾乎不外食,家裡也無大腸癌病史。他說:「你看我做2次糞便潛血檢查纔看醫生,我覺得我不可能得大腸癌呀!」直到上個月員工健檢發現糞便潛血篩檢呈陽性反應,本不以爲意,恰巧同一個月內,又接獲衛生局通知健保補助可施作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不料結果又呈陽性反應,在衛生局人員多次打電話催促回診檢查,才驚訝自己真的罹癌。

吳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最讓人擔憂即爲早期並無症狀,必須仰賴檢查才得以早期發現。許多患者在長期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或糞便變細,甚至血便導致貧血等症狀嚴重,就診且確診爲大腸癌時,臨牀統計第4期佔25%,2、3期則佔60~70%,第1期僅有15%。

吳醫師也建議,40歲以上民衆每3年就要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尤其長期患有腹脹、腹痛、便秘或腹瀉、糞便變細,或有便意卻沒有便的感覺,家族有大腸癌病史等風險羣,即早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他也提醒,尾牙年節聚餐多別忘了多吃蔬果;另外現今環境污染頻傳食安問題可能讓腸胃道腫瘤風險增加,定期進行大腸癌檢查纔是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

▼醫師建議,40歲以上民衆每3年要做一次大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