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是自己給的!羅大佑閃耀一世紀 最渴望的還是家

記者逸羣臺北報導

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30年前唱出《亞細亞孤兒》,戒嚴時期爲了突破禁忌,在發表會上播放越戰孤兒影片,30年來,他從南部、流浪至臺北、紐約香港,遊走了世界,淡他最想念、渴望的就是家,而這條回家的路卻如此漫長。27日他將上《中天青年論壇》與陳文茜面對面暢談人生故事

▲羅大佑從浪子變成愛家男人。(圖/中天)

羅大佑以叛逆的詩歌姿態改變了臺灣的流行音樂,擁有多首膾炙人口經典作品影響一代人的成長,但他卻稱自己是邊緣人,選擇流浪是突破自己的唯一方式。他離開醫師身分轉身當創作者,離開高雄闖入臺北,拒絕了等待命運仲裁,到處流浪穿過枷鎖,「我們身上的不滿,其實多半是自己給的!」

羅大佑在2010年秘密結婚,並在2012年喜獲女兒,讓他催生出新創作《戀曲2100•家》,歌詞中寫道,「但願成長在日後寒暑狂風暴雨裡,有顆不變的心」,好老公、慈父的心情完全顯露。這傳奇色彩的人生故事,閃亮一世紀的他,到最後最想念的還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