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渴不缺水 這些訊號預警:身體正在脫水

圖/shutterstock/康健雜誌 文/康健網站編輯整理

才五月天就像猛暑!臺灣地區近日豔陽高照,連午後雷陣雨機率也不高,正午平地的溫度上看37度,只要一站在戶外,不過多久就會汗流浹背。在不少人關注久未降雨,臺灣地區又將面臨缺水困境的同時,也要注意,除了水庫需要水,身體也是。如果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很可能脫水而不自知。《完全跑步聖經》作者維傑費德與戴夫艾倫表示,脫水的症狀之一,竟包括「失去口渴的感覺」,嚴重忽略身體已經渴到脫水的警訊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李秉穎表示,脫水會出現的症狀包括眼淚減少、口腔黏膜乾燥、體溫上升、體重下降、皮膚張力變差、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嬰兒前囟門下陷等。

1.心跳加快 長時間在炎熱的氣候下活動,這時如果身體水份又不足,心臟爲了補償體內因缺水而血液減少的狀況,會跳動得比平常更快,進而使人產生心悸。因此,如果感到莫名的心悸,可能不是心臟出問題,先坐下來補充一些水份,心跳也許就能和緩。 2.頭暈/頭痛 當身體的血液量因缺水而減少,會使血流無法迅速到達頭部,這種情況在變換姿勢的時候,尤爲嚴重,從而造成暈眩。這時適時補充水分,體內血液量增加,頭暈的狀況即可減輕。此外,大腦80%是水。當身體缺水時,大腦的細胞組織也會缺水,細胞便會萎縮,進而引發疼痛。同時,當大腦血流減少,攜氧量不夠,大腦的血管會擴張,導致腫脹、發炎,這也會造成頭痛。 3.記憶力變差、煩躁焦慮 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失去體重0.72%的水分,就會影響記憶與情緒。若平日覺得事情老是記不起來,或是不斷感到焦躁不安,這可能是水喝太少的警訊。 4.疲倦 當我們缺水時,身體自然會降低循環速率以儲存能量。血液循環會將氧氣運作到器官、肌肉,當循環減緩,氧氣量變少,自然會覺得疲倦、精神不振。 5.皮膚鬆弛 捏一捏手掌背面的皮膚,如果皺紋遲遲不消,就表示皮膚的保溼力不夠,需要多喝水。身體愈是缺水,皮膚的回彈力愈差。 6.嘴脣乾裂、口臭眼睛乾澀 少了唾液淚液滋潤,嘴脣、眼睛就會變得很乾。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就是「舌頭」。正常的舌頭看起來是粉紅且溼潤的。脫水時,舌頭會變得乾澀、舌苔明顯且顏色偏白。甚至舌頭或嘴脣太鮮紅,也可能是身體缺水的警訊,因爲在中醫來看,水具有穩定、滋潤、降火的功能。只要缺水,就會有燥與熱的表現。此外,唾液量減少,口腔的自潔作用降低,細菌就開始繁殖、發酵,進而引發口臭。 7.尿液味道太重 不只顏色過深,尿液如果聞起來有一種進入公廁的臭味,也是身體缺水的訊號。身體水份若是足夠,尿液應該呈現透明微黃,且味道不致於太重。(資料來源/clevelandclinic.org、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林頌凱曾在《康健》建議

1.愈早開始補充水份愈好,最好早上起牀時,就喝1~2杯的水。 2.出門時,別忘了帶裝水的瓶子。除了方便喝水以外,更可用來計算水份補充的量。 3.運動前兩小時喝500c.c.的水,如此可讓多餘的水有充份的時間排出體外。 4.運動前30分鐘再喝300c.c.;運動時,每15分鐘就要補充150c.c.的水。 5.運動的時間愈長,在高溫潮溼的環境下運動,以及汗流過多時,必須適度增加水份的攝取。 6.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7.運動結束後要大量補充水份。

1.女性,尤其坐辦公桌的人,平時多喝水,可遏止尿道中的細菌繁殖,避免膀胱炎。 2.痛風尿路結石、腎臟結石的人,多喝水,可間接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體內的廢物如尿酸、結石排出體外。 3.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人,在早上6~9點,應該多喝水,以避免心肌梗塞、腦中風。 4.糖尿病的人容易感到口渴,也應該多喝水,但是千萬不可以喝含糖飲料,以免血糖升高。 5.感冒、便秘的人應該多喝水。想要減肥的人,也可以在飯前先喝水,使胃的容量變小。

1.心臟病、腎臟病肝硬化的人,都需要特別留意。因爲這三種人的腎臟功能較差,無法排出過多的水和鹽分,容易造成水中毒。 2.水中毒的人會發生水腫,先從小腿、足踝開始,簡單的判斷方式,以手指腹按肌肉,無法馬上回復原狀,就代表是水腫。

一般人每天最少要喝2000c.c.的水。活動力愈強、或停留在戶外時間愈長的人,所需要補充的水份就愈多。此外,咖啡與茶都含有利尿的咖啡因,會加速身體水份的流失,所以並不建議在運動前後飲用。

延伸閱讀:

口渴是唯一指標?4種症狀告訴你身體鬧水荒

每天喝2千CC就夠?5個指標瞭解水喝夠了沒

水情吃緊,達人傳授10大省水妙

運動時,喝「水」還是「運動飲料」好?

氣溫破錶怎麼辦?5個改變讓你不被熱浪淹沒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