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60%都是水 口渴才喝水恐怕有「熱射病」上身

記者戴榕萱/綜合報導

陸媒報導因多日持續高溫,已有不少幼童因在戶外活動未適量飲水而患「熱射病」致死。成人體內所含的水分約有55~60%,人體藉水分調節體溫以保持生理正常運作,因此要有足夠的水分人體纔不至受到「熱傷害」,那麼該怎麼跟「水」打好關係呢?

烈日當空,進行戶外活動都須適時補充水分(圖/記者季相儒攝)

爲什麼攝取水份這麼重要?

水除了可調節體溫之外,在人體內也負責充當緩衝劑,例如關節的潤滑、滋養大腦脊髓...等。如人腦心臟的3/4都是水分,而肺就有83%,看起來堅硬的骨頭所含的水分也約有31%。人體爲了要維持恆溫在37℃,便會利用身體到水分來調節體溫或體液的代謝,若因爲戶外活動而未有適量飲水,就會因爲受到日曬而開始脫水。

▲人體水分佔比(圖/記者戴榕萱制

根據美國營養新聞網《naturalnews.com》所列「水分不足8大警訊」其中就提到,當你感覺到口乾舌燥時,其實身體已經有了脫水的預兆。進行戶外活動時,身體爲了散熱,會加快心跳與呼吸,過程中就會使水分加快流失,此時若沒及時補充水分就會因爲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就產生了熱傷害。而我國衛服部舉例:若以70kg的男性而言,每天喝水應2000cc,若烈日下工作或搬運重物則應該要增至2500~3000cc。

▲感覺到口渴時,其實身體已經有了脫水的預兆,接下來恐會面臨熱傷害(圖/達志示意圖

常見的熱傷害有「熱失神」、「熱疲勞」、「熱痙攣」、「熱射病」都是屬於中暑的症狀類型,尤其「熱射病」即是重度中暑,症狀會有意識障礙、體溫上升至40℃以上、脫水後而皮膚乾燥不出汗,甚至嚴重使器官衰竭死亡。

國健署也提醒民衆,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快速降溫方式可在鬆開患者衣物幫助散熱,於腋窩頸部或鼠蹊部放置冰袋或30%~40%酒精塗擦,可用電扇扇子等,吹風快速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