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貴婦 Mary花10年神救援千隻米克斯

臺灣人不愛養的米克斯,Mary過去10來在街頭救援了上千只。(記者歐昶廷攝)

文/蔡百蕙、歐昶廷

今年1月底寒冬的某一日,Mary(蔡殷殷)如往常般開車出門尋找待援的流浪狗,在1個新店駕訓班停車場空地,她發現了包括China在內同胎的7只小狗,把牠們全救了回家,但只有China疑似因嚴重車禍被撞,左後腳最後不得不截肢

手術後約莫半年,當我們前往採訪時,China毫不怕生,還頻頻上前親近示好,Mary見狀立即拿起手機拍攝影片,她說:「已經有人表示對China的興趣,想領養牠,牠跟你第一次見面就這麼友善,我要趁機拍影片證明牠是親人的,個性很好的狗狗,放在牠的profile。」

沒多久,China即於8月底由熱心志工帶往美國,讓舊金山的Nick和Jeanette認養,加入了原本已有2只貓的新家。從10年前開始,像China這樣的臺灣街頭流浪狗,被Mary從救援、訓練到篩選配對送往美國和加拿大的,已有超過1100只。

▼受傷截肢後只剩3只腳的China,最近剛被領養,到了舊金山開始新生活。(圖/記者歐昶廷攝/Mary Choi提供)

不當董娘,寧可全職救狗

獲救後的小狗們在訓練期間直到送養前,都住在Mary家,狗狗來來去去,記者到訪時,Mary家仍有約莫近100只,如果是公立收容所,需配置至少1名獸醫師和2到3動保員,很難想像,這些照顧工作全由Mary一個人扛起。

「其實我從小到大沒有接觸狗,本來因爲不認識還會怕狗。」Mary說,直到她結婚前1年,先生養了1只黃金獵犬,才接觸到生平的第1只狗,倆人也因爲這隻狗搬到了新店山上,她開始看到山上沿路數不完的流浪狗,「全身沒有毛、瘦到皮包骨的,還有很多山區被捕獸夾夾斷腳。」生命從此改變。

▼救狗多年來,Mary從怕狗,到能夠專業地訓練流浪狗適應新生活。(圖/記者歐昶廷攝)

讓Mary開啓救援生活的,是一隻在馬路邊全身皮膚都爛掉的小狗,她當時見了覺得好可怕,拍了張照片,就趕到動物醫院問獸醫該怎麼辦?跟獸醫拿了藥,但是小狗怕人,Mary無法近身,只得把藥包在飯裡,留在路邊,3個禮拜後,發現小狗的皮膚狀況好了很多,「我就開始幫那山區的狗,一隻只捉了去做治療,然後帶回家。」

救狗的生活開始之後,Mary日覆一日重複着同樣的作息,7點叫狗狗起牀、餵食、訓練、遛狗,晚上8、9點狗狗去睡覺後,Mary接着必須整理網站上小狗的檔案,撰寫小狗的故事、介紹牠們,通常到了凌晨左右,就開始讀認養申請書,爲狗狗篩選飼主,「昨天晚上就做到早上5點,每天睡覺只能找零碎的時間,吃東西也是。」

連睡覺都要少量多餐?!「我是一個時間很不固定的人,有時候會有突發狀況,不知道哪天要去救狗,有時候看到狗還救不到,你要回到同一個地方等。」Mary說。果然採訪快結束時,我們試着多捕捉不同的小狗影像畫面,幾分鐘後轉身一看,Mary已捉住空檔,在餐桌上打盹補眠。

邊救狗邊哭也是Mary每天重複的日常。僅管救狗多年,她說,看到那些狗狗,全都很慘,雖然10年了,每次看到,還是忍不住,說着說着,又開始眼紅鼻酸

難得的是,以Mary的背景,她大可選擇不要這麼辛苦的生活,老公之前是外商公司高級主管,最近則接下了某金控公司獨董,家中經濟無虞。「以前會享受、很愛玩,每天就是找一些好吃的餐廳吃,有空就去shopping,比較輕鬆。」感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Mary下意識地低了下頭笑着說。

▼路上看到生病或受傷的流浪狗,Mary一隻都不放棄,全部救回家。(圖/記者歐昶廷攝)

選擇不當攸閒的貴婦,Mary不只發心從事流浪狗救援,更拿出專業。走進Mary的流浪狗中途之家,聞不到一般收容所撲鼻的臭味,更聽不到小狗此起彼落的吵叫聲,爲了訓練獲救後的狗適於領養,Mary甚至曾赴美跟過3位訓練師受訓。

「從瞭解一隻狗狗的肢體語言,才能知道牠現在是開心還是害怕,才知道怎麼幫助和訓練這隻狗,訓練一隻很有自信的狗跟訓練一隻很害怕的狗,其實是不一樣的。」

Mary強調,多數救援的小狗都受驚過或受虐過,心靈受創,「要怎麼幫助牠們再信任人,這是最重要的,」而且被領養必須具備3個條件。第 1,牠不能怕人、又不能太活潑;第2,也不能怕狗,要能夠跟一羣狗和平相處;第3,不能有攻擊性,跟小孩在一起必須是安全的。爲此,Mary每晚甚至讓不同的小狗輪流和自己10歲的兒子Wesley一起睡。

臺人不愛米克斯,流浪狗萬里送養美加

救狗難、送狗也難,而且,Mary送狗非常挑剔,她99%的狗甚至都是送養北美,手續繁雜,難度更高。

問她爲什麼不在臺灣送養?「這些被棄養的、在馬路上的狗狗,95%都是沒有品種的,就是所謂米克斯或土狗,又是成犬,送養的家庭在臺灣比較難找,」很多人還會害怕,覺得牠們有攻擊性。

▼由於臺灣人對米克斯接受度低,Mary救援來的狗99%都送養國外。(圖/記者歐昶廷攝)

Mary表示,臺灣人會考慮養米克斯或土狗的,都是想養來當看門狗或者顧工廠當工作犬,「但是我希望牠們是被領養到一個家,而不是被當成一個工具。」

於是,透過「Mary’s Doggies臺灣瑪莉愛狗協會」,每一隻獲救的臺灣流浪狗,幾乎都成了外國家庭的寶。「我的挑選很嚴格,領養申請書很長,快4頁,當看門狗或者關籠子、綁鐵鏈,我是不送的。」

有的小狗到了新家,會不小心出門走失,這些送養到國外的小狗們也不例外,Mary曾經3度爲了找回小狗,在越洋指揮也捉不回狗狗的情況下,索性買了機票自己去捉,就是捨不得臺灣的狗去了國外,當美國的流浪狗。

其中最難捉的是一隻送到舊金山叫Bear的小狗,「在美國已經不見6個禮拜了,當地的動保團體也有幫忙,社區居民還會拿牛排給牠吃,可是就是沒有人可以碰得到牠。」就連Mary去了,Bear仍舊非常害怕,「牠本來就是一隻非常膽小的狗,狗恐懼的時候,什麼都會不記得。」

爲了帶Bear回家,Mary細心觀察牠出沒的地點和作息,「平常睡在哪裡、幾點起來、幾點經過這條街,」根據這些觀察她設了2個捕狗籠,而且吃睡都在租來的車上,只爲就近等待,前後花了7天的時間,才終於捉回Bear。

不怕收不下,一隻都不放棄

由於Mary把狗全收容在自己家,問她是否曾考慮空間有限,放棄某些流浪狗?她聽了立刻搖頭,直說絕對不會,「遇到一隻狗,你只有2、3 秒的時間要決定救不救牠,車子一開過,想再回來,那隻狗就不在了。」

Mary說,很多人會問她,爲什麼要做這麼辛苦的事,「其實沒有特別的原因,我反而不太能瞭解,這麼多的生命、這麼多的狗在馬路上受苦,怎麼會沒有人願意去帶牠回家?」

▼原本在臺北街頭受困的小狗,到美國一週後,即和新家人相處融洽。(圖/Mary Choi提供)

更令她不解的是,「如果來了1只流浪狗,有的社區可以住50、100、300戶,有這麼多的人,居然沒有1個人可以幫助那條狗,讓牠有個家,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閃開,」很多人會覺得可憐,可是很少人會用行動去幫助那隻狗。

「我們希望做到民衆不只是同情,而是實際願意去幫助牠們,不是隻是去可憐、施捨牠。」

爲了有足夠的空間收容越來越多的小狗,也避免鄰居的抱怨,Mary近10年來在新店山區一共搬過5次家

救狗10年,很多人認爲Mary一定是愛心過人,她卻說她不敢談愛心,「我覺得我是有那個耐心跟經驗去幫助牠們,」從救援到讓牠們恢復健康,再把牠們送到領養家庭過新生活,看到牠們幸福,「其實這就足夠了,每天可以幫助牠們,我的心也可以開心一點。」

約定採訪的前幾天,正好是Mary的生日,在Mary的臉書上,許多領養人紛紛貼上小狗展開新生活的近照,以此祝Mary生日快樂。「透過這些狗狗,也幫助了這些領養家庭,帶給他們很多的喜悅和回憶。」Mary說。

誰料得到,從Mary不忍心對一隻生病的野犬視而不見開始,在1100多隻獲救流浪狗的背後,也有了1100多個因此獲得幸福的家庭。想想, 當面對改變的機會時,選擇不冷漠以對,也許就開啓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十二夜後仍不見曙光,人類的錯誤,卻是毛小孩的痛?更多報導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