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王如玄》少年是國家資產,請接住被社會遺落的孩子

陽光普照》劇照(圖/甲上娛樂)

「你之前在哪裡工作…?我剛從少年輔育院出來…,喔…」這是國片《陽光普照》的一位觸法少年求職時和僱主的對話,而這再熟悉不過的場景,映照的正是臺灣觸法少年的社會生存困境,亦是一個長期被忽略的社會議題家庭功能失衡、中輟生回不了家、未成年懷孕、觸法少年的安置輔導及就業、暴力犯罪與貧窮循環等。

爲何從這部電影說起?因爲正如同《廢墟少年》一書看見的臺灣少年樣貌:父母因貧困、失業、重病、入獄、吸毒或婚姻等種種原因,少年們在家庭或學校不得其所,被迫及早進入社會,但是我們的教育、就業、社福司法體制似乎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如何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協力接住他們,只能任由他們在社會邊緣與命運搏鬥

11月20日,是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在1954年12月14日訂定的國際兒童日(The Universal Children's Day)。今年也是國際兒童權利公約通過30週年,亦是臺灣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滿5年。在此國際兒童人權日,更有必要一一檢視並關注少年相關議題及措施

先看一箇中輟生的數據。107學年度臺灣國中小學中輟生有3000多人,其中國中生佔2700多人,比例88.68%。在中輟生的家庭背景分析有將近6成是單親家庭,輟學原因以個人因素居多。雖然復學比例84%,但仍有近500人未復學。這些未就學未就業的少年們離開學校之後,社會安全網有即時接住他們了嗎?提供的輔導關懷資源,有到位了嗎?或者他們已成了觸法少年呢?

而當少年成爲曝險或觸法少年時,雖然少年事件處理法已於今年6月21日修正施行,以強化少年輔導保護能量爲主要核心,並且撕下少年虞犯標籤,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從過往少年事件處理經驗,能不能真正落實少年輔導保護,並且重建少年人生,仍然有諸多待政府和民間一起努力之處。

美國兒童福利聯盟指出,在安置機構接受安置服務的少年,往往是他們接受社會服務的最後一次機會,若他們無法成功的完成機構安置,他們的人生下一站恐是進入少年司法系統。這道出少年司法安置輔導(轉向處分)的重要,但也正是臺灣在少年司法安置輔導的困境。

22年來,即便在少年事件處理法已有責付及結合司法、社福及教育資源等少年司法安置輔導規定,但是目前僅約20家安置機構願意接納,近兩年來的機構管理、教養差別待遇、專業人力因應不足,屢見不當管教的悲劇事件。因此,在少年安置輔導長久以來存在的「有法規裁定、無機構執行」的困境,能否在少年事件處理法修正後讓司法及社政系統有更密切的合作,而不會只是互踢皮球,或淪爲召開協調諮詢等形式會議,值得觀察。

司法少年復歸社會更是一條漫漫長路,讓他們離開安置機構或矯正學校之後具備社會生存的能力,職業培力亦是極爲重要的課題。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如果依少年事件處理法交付安置或感化教育結束等追蹤輔導人數,106年有680人、107年有562人。但在協助離開少年矯正機關之少年就業服務方面,106年提供就業服務人數16人、推介就業9人;107年提供就業服務人數54人、推介就業18人。另在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結論對於「強化未繼續升學觸法少年技能訓練就業輔導,並依少年特性及需求,研擬合適多元之訓練課程決議執行情形」,通篇所見的是辦了幾場活動、多少人次參加,即便開設專班,但離開了訓練、離開了矯正機關,是否也離開了社會連結?而對於司法少年穩定就業的職業動向及友善僱主制度的建構,更亟待創新與檢討。

臺灣宣示人權立國,雖現實上無法加入聯合國國際公約,但自2009 年起即積極透過立法院三讀通過各個人權公約的施行法,展現追求人權的理念及決心,其中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即於2014年通過施行。人權不僅是口號,更應逐步落實並積極迴應民間倡議。因此,對於司法少年的保護及輔導,本人有以下呼籲:

一、司法安置輔導部分:請檢討目前安置機構缺失、設置能量、人力及資源不足,提供少年最佳利益的處遇及銜接服務。

二、司法少年後續追蹤輔導資源部分:目前對於司法少年有法規、有措施、有資源,但欠缺資源整合者,亟需建立平臺。同時,提醒教育、社政、勞動、法務司法機關各項統計應串接整合,才能找出社會安全網的漏洞,將資源真正用在少年保護的刀口上。

三、落實司改國是會議《維護社會安全的司法》有關「兒少與性別友善的司法制度檢討」的各項決議:包含女性少年多元職業訓練課程、落實協助有需求少年相關自立生活適應協助、職業訓練、就業服務等。

四、期待少年事件處理法的修正實施,能改善以往斷裂式的資源及服務,讓各機關拋開本位、傾盡資源協力合作,勿陷過往結案績效迷思,並提高司法少年預算分配及對健全少輔會組織的支持。

少子化問題引起大家關注,獎勵生育對策只是其中之一,持續健全教育及就業環境資源分配,才爲首要。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6、10項均有提及減少貧窮、大幅減少失學或未接受訓練的年輕人及確保機會平等,減少不平等,作法包括消除歧視的法律、政策實務作法,並促進適當的立法、政策與行動。但願臺灣不會只是虛應故事。

人的一生,都在尋找雙腳可以踏定的地方,是司法少年的艱難盼望。建構完善社會安全網、鋪上踏實堅定的土壤,讓每個孩子都能安身立命、不再處處碰壁,雖然這是一條不容易的路,但卻是很值得我們努力的事。開一堆燒錢政見,然後呢?誰能真正爲人生處處碰壁的少年,拆除歧視的高牆,鑿出一片光呢?

(作者爲華夏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