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子談高考備考 | 彭諮鑫:給正在路上的你
編者按
或許,你正拼搏努力,爭取一份無怨無悔;或許,你正緊張牽掛,期待一朝夢想成真。在那些遨遊書海、挑燈奮戰的辛苦時光,你也許正渴望着一盞明燈,一個方向。追夢之路從不是一場孤獨的旅程,如今,身在燕園的學子爲你準備了一份真誠的“經驗談”,希望能伴你進步。請你相信,前方一直有光,北大一直在等你。
學生姓名:彭諮鑫
畢業中學: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
錄取院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2019年9月,鴻雁翱飛,涼風囈語之時,我正式成爲了一名北大學子,與未名同息,算是圓了從小到大十數年的願祈。達成這個願望的背後,是自身燃燈捧卷的努力、父母悉心陪伴的付出與老師嘔心瀝血的教導,是千千萬萬人的愛與支持,感恩。
以上所有,不管挑哪一條來說,都能書陳三日而不絕,無不令我燃起感念萬千之願。現在,我想重點談一談我在學習生活中總結的一些學習經驗,希望能對閱者有一絲裨益。
首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在是重中之重。習慣的養成先聖哲人已經告誡了許多,我不再贅述,介紹幾種對學習有所幫助的習慣吧。
一、開始寫作業前先複習當天所學知識
我一般會在正式寫作業、做練習之前,翻看白天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內容,主要藉助課本與筆記本。複習不需要過於咬文嚼字,而在於對照着課本與筆記本,將老師強調過的知識要點以及容易忽視的細節進行二次記憶,這樣做能夠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記憶。都說“背記是基礎,理解是靈魂”,牢固的知識記憶也能爲我們的知識理解打下基礎。
進而,複習過後再做練習寫作業,不僅有助於知識的鞏固,且能節省不少因爲知識記憶不牢而產生的:在作業過程中不斷翻書查閱的時間,相當於在無形之中提高了效率,是十分有效並且省時的。
二、重視全面學習,不僅僅重視“所謂重點”
所有的知識都是同等重要的,“重點”雖然能夠代表很大一部分出題人的考察意願,但都是暫時的。沒有永遠的“考試熱點”,要應對變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儘可能的將所有的知識都能鞏固紮實。我的建議是在進行作業前複習以及考前複習的時候,認真去看每個知識點,而不是在“重點”與“熱點”上花費大量時間,“不重要的小知識點”卻一掃而過。
三、日常積累非常非常重要
這個積累是適用於所有科目的。就語文來說,課外讀物的選擇不需要過於死板的按照所謂推薦書單,而應以自己喜歡的書目爲閱讀的首選。不論是何種類型的讀物,在閱讀過程之中,都會出現讓人記憶深刻的表達與觀點,甚至是生僻字,都可以成爲積累的對象。就英語來說,與語文相差不大,詞彙的積累應當予以高度重視。
作爲一名文科生,個人認爲在文綜科目中,最需要積累的是地理科目,積累什麼呢?積累典型例子與簡潔表達,地理知識的運用相對靈活,只背記死知識是用處不大的,需要記住一些典型例子、典型模型來幫助我們理解與做題。歷史而言,積累的重點不在於記住了多少課本外的高大上知識,而主要在於通過積累而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
總而言之,積累是日進之功力,不能也無法圖快,保守一顆恆心不斷積累日漸進步,你一定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效果。
說完了學習習慣的問題,接下來,我想要談一談專注力的問題。在我看來,專注力之於學習,就相當於武器之於角鬥士。中學的學習雖然學術研究的性質並不明顯,但同樣需要時間去對知識進行感悟與深入理解。這個時候,專注的巨大作用就在於能夠幫助學習者快速進入狀態,提高效率。高中期間,我的身邊有許多同學被老師指出有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問題,卻無法大力度改善,容易陷入苦惱與焦慮之中。在這裡介紹一些我提升專注度的小方法:
No.1
一、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若實在無法自律,必要時藉助他律。沒有任何一箇中學生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之中從沒有過高效率完成學習任務的經歷,在我們無法集中時,可以回想曾經有過的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可以具體回想某一次專注之後,效率提高、任務高額完成的快感。這樣一來,就給予了自身積極的心理暗示。
再者,當我們實在無法集中、自律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不要焦慮,但也不能因此荒廢寶貴的學習時間,可以向家長、老師發出監督的請求。他律除這種方式外,也可以採取前往圖書館、書吧學習的方法,這些地方學習氛圍濃厚,能夠很大的帶動人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時的專注程度,不妨試一試。
No.2
二、將時間劃分成段,制定每段時間內的小目標。以下分享我個人的小技巧。以英語學習爲例:
第一步,劃分時間段,可以將時間劃分成40分鐘的小段。在正式開始學習前,可以在自己的帶有計時功能的儀器(如手機、鬧鐘、電子錶等)上設置四十分鐘的定點報時;
第二步,在心中設定此時間段內的目標,如背四十分鐘單詞,目標設定完成後開始學習。一開始若是注意力不夠集中的話,也不要提前結束四十分鐘的定時,而是繼續計時,這無形中是一種鞭策;並且對於四十分鐘設定的持續,即便在此過程中由於注意力的不集中可能會中途去做別的事,也會讓自己產生浪費時間的愧疚感,有助於回到學習中去。
久而久之,這個方法對於專注力的養成是很有幫助的。
以上,學習習慣和專注力兩個方面屬於基礎素養培養,下面,我想就我比較擅長的語文、英語、政治三門科目,來講一講我在學習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學習小方法。
No.1
就語文而言,我個人認爲主要在於“積累+理解+規範+深刻”。語文學習中,語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體現在文言文的學習中,也同樣體現在現代文的學習與理解中。在文言文的練習中,我們不能做到將每一個文中出現的詞語都翻譯準確,甚至還會遇到從前沒有學習過的生詞,這時候,語感就非常的重要了,它能夠幫助我們在一定語境下推斷出生詞的大致含義,幫助我們順利讀文。
然而,語感不是憑空產生的,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我們在日常閱讀中,除了汲取營養充實自己外,也可以將我們認爲出彩的句段甚至是觀點積累下來,這都將有利於語感的培養,還對語文寫作有着顯著的促進作用,不僅能夠使我們的語言得到提升,還能使習作的深度增加,主旨得到昇華。再說,就算不做書面摘抄,我們也能從閱讀中獲得新的感悟,不也是積累嗎?
“理解”主要是指,對於文章的整體把控以及深層意義的挖掘。中學語文考試主體就是閱讀,各種類型的閱讀。不管是哪種閱讀,都離不開理解二字。文學類文本閱讀離不開對於文章所做目的以及文章象徵意義的理解;文言文閱讀離不開對於人物褒貶、社會背景的理解;詩詞閱讀離不開考生對作者感情、時代特徵以及特殊手法的理解,等等。理解了文意,理解了情感,纔能有深入挖掘其社會價值、時代精神的基礎。
作者講明月,只是講明月嗎?是描景還是抒情?若是描景,這景的作用是什麼,渲染氣氛還是烘托人物?若是抒情,抒的是什麼情,是浪人思鄉還是無成之悲,抑或是寂寞空對只有對影亂舞的孤寂?作者講那人穿着幾何,長袍還是馬褂,綢緞還是粗麻,是爲了突出人物還是暗示社會背景?這都是需要我們來體會的,也就是我在這裡所說的需要的“理解”。若是理解不到位,而導致答題方向偏離“標準答案”的話,對於高考考生來說,不管答案組織多麼規範,都必然失分。
而規範呢,是講在答題時對於答案的組織。首先,是要注意答案的組織形式,一般認爲分點列述是較好的形式。這種方式較爲簡潔,並且容易將得分點清晰的陳列,更能夠清楚的表達想法,展現自己的答題思路。除了上述的優點之外,分點列述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能夠幫助我們檢查是否有遺漏項。還有一種組織形式,那就是按邏輯關係組織。這種形式一般用在探究類題目中較爲實用,探究類題目切記不要大篇幅雜糅語言,可以依照並列、遞進等簡單邏輯關係進行組織,不僅語言組織有道,最重要的是能夠講清楚問題。
其次,是答案要點之間的排列問題,還是主要涉及到語言的問題。這個規範的要求,不算是硬性要求,但可以努力達成,屬於錦上添花的加分項。簡要來說,在注意了形式之後,可以在語言上下功夫,講究一下語言的美感。例如,可以使用四字、五字短語來增加語言的簡練程度;也可以使用對稱結構來增加答案組織的整齊度。
在語文學習方面最後一點需要講的就是“深刻”,這一點是針對於寫作談的。高考寫作,一般來說主題都比較宏大,有時候會不好把握,雖然跑題的可能性不大,但很有可能會泛泛而談,讓閱卷人覺得不知所云。更叫人擔心的是,容易陷入對主題的闡述過於淺顯、空洞的狀態,讓人讀來覺得不夠有深度,進而不能夠太深切的打動看作文的人。在前述的“積累”中,所說的閱讀就是非常好的增加思想深度,拓寬思想廣度的途徑。
在高考作文中,文章的深刻與否,還有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那就是文章的主旨方向新穎與否,說白了,就是看與其他人相比,眼前的文章是不是有所區別,是不是有新的闡述方向,能不能讓讀文的人眼前一亮。或許有許多人會說,語言的工整與優美才是第一要義。誠然,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然而我們不妨設想,一個主旨不夠突出的文章,就算詞藻華麗、排句工整,也只是一篇沒有靈魂的文章,會給人空洞之感。所以,深刻仍是首要。
No.2
接下來,我想要說一說英語學習的經驗與方法。英語與語文有許多相通之處,都屬於語言性質較強的學科,然而,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存在許多的不同之處。英語的學習,我將其總結爲“語感+詞彙+靈活+文化”。
首先,“語感”在英語中的作用甚至大於其在語文所發揮的。英語作爲一門外語,是另一個語言體系,其發音、文字、句子排列章法都與中文不甚相同,所以,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之中,語感就異常重要,畢竟英語學習的語法千千萬,我們不能做到全部記住,甚至於遇到一些高難度的複雜結構時,語感是做出此類習題的捷徑。
其次,在閱讀過程中,就像前文在語文學習中所說的那樣,當我們遇到生僻詞彙時,我們可以通過語感來感知他們的上下文意思,從而達到加強理解、連貫做題的作用。英語閱讀的主觀性相對較強,所以在英語閱讀過程中,過多的強調對文章整體的把握,而不在於某一個具體詞彙的深入應用。
再者,在高考題型中,會出現“猜詞”題,在這類題之中,有比較大的概率我們會遇到不認識的生詞,或者是熟詞生義,語感也可以幫助我們通過對於上下文的閱讀理解來推測出詞語的含義,進而做到準確做題,完成答案的選擇。由此觀之,“語感”實在是英語學習與做題過程中的重器。
接下來就是“詞彙”方面,詞彙量對於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也是幾乎所有英語學習者所推崇的學習方法。詞彙量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對於英語的把控能力,當然,這個把控力主要還是體現在對於英文的翻譯之上。或許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下,我們會由於緊張等因素而對於語法有所疏忽,這個時候,詞彙能夠幫助我們很好的使對方理解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
此外,上一段說到的“猜詞題”,對於詞彙量較大的同學而言,也是佔一定優勢的,憑語感猜詞縱然是很可行的方法,然而,“猜”總有一定的風險,尤其是遇到熟詞生義的時候,思維慣性會讓我們的思考發生方向偏離。所以,若是詞彙量足夠大,不僅能夠增強答案的準確性,還能夠大幅度省去糾結的時間。
“靈活”與“文化”這兩點,我想合併在一起說,它們二者既能用於考試也能用於日常交流。對於考試來說,就是靈活的應用詞彙、語法、句式。衆所周知,英文的詞彙,除了常見的意思之外,還會有其他不經常用的意思,這就需要我們運轉大腦,跳脫出固有的思維圈。一個動詞,到了其他的語境之下不一定不能作名詞、作形容詞,這都是靈活的體現。而這種靈活若是能夠建立在對於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之上,那麼會輕鬆很多。每一種語音都一定有其內在的組織規律,而這些規律的存在正是語音使用者的文化所賦予的。
在日常交流中,會有許多比較“地道的表達”,或者常用俚語、習語等等,如果能靈活應用,一定會有意外的收穫。若是能對其文化有一定的瞭解,那麼其中一些有趣的表達點或是一些充滿英文意趣的表達必定出彩。而且,瞭解更多,與人交流起來也能夠迅速拉近距離。
No.3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政治學習中總結的一些小心得。政治這門科目在文科六科中相對比較好學,但也會有些困難的地方。簡而言之,我認爲政治學習在於“背記+靈活”。
首先,“背記”是指對筆記與課本上的硬性知識進行記憶。雖說死記憶死背誦並不值得推崇,但我們在政治學習過程中,將一些簡練表達、細節知識點進行較爲牢固的記憶,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政治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太相同的地方,其他學科對於硬性記憶同樣有要求,但相比政治之下,就顯得相對較弱。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要求,是因爲政治這門學科的知識點比較多且零碎,能夠成爲體系的並不多;而且政治在答題的時候,要寫的知識點也相多要求完整、準確、精煉。爲了達成這樣的要求,在高考答題中獲得相對較高的分數,將書本中的“標準”表述記下來,是十分有必要且應當給予相當重視的。若是做不到這一點,很有可能會在答題的過程之中出現表述不清的情況,就算將材料剖析的再深入再準確,也必然會失去很大一部分分數。不僅如此,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雖然闡述了原理,但沒有完整而準確的表述,因爲同樣視爲沒有達到要求,同樣面臨扣分的情況,得不償失。
接下來是“靈活”,這個靈活與英語的闡述中“靈活”有異曲同工之處,來說一說政治的專屬靈活吧。我個人認爲,政治上的靈活體現在原理與材料的結合上面。我們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幾乎肯定會遇到自己的答案與所給答案契合度並不高的情況,明明自己的原理寫的很準確很完整,卻還是相差甚遠。這種情況一般就是我們在做到背記原理之後,沒有靈活運用,而導致了原理與材料分離,造成了答案組織僵硬。
我們在完整背下原理之後,不是簡單的對應材料,然後謄抄原理、謄抄材料那麼簡單,牢固記憶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學會與材料緊密結合。在答案組織的過程中,很多同學會將“原理+材料”這個模式僵化掉,表現在機械的先寫一條原理,在原理之後緊跟一句材料。實際上,“原理+材料”是指應該將材料與原理結合起來,達成一種在分析材料的過程之中引出移居,從而做到一種原理中有分析,材料分析中又有原理穿插的形式,不僅能體現運用與理解原理的程度,而且能夠使說理更具說服力。不僅如此,靈活的處理原理與材料之間的關係,還能使答案更具整體性,更加賞心悅目。
No.3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政治學習中總結的一些小心得。政治這門科目在文科六科中相對比較好學,但也會有些困難的地方。簡而言之,我認爲政治學習在於“背記+靈活”。
首先,“背記”是指對筆記與課本上的硬性知識進行記憶。雖說死記憶死背誦並不值得推崇,但我們在政治學習過程中,將一些簡練表達、細節知識點進行較爲牢固的記憶,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政治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太相同的地方,其他學科對於硬性記憶同樣有要求,但相比政治之下,就顯得相對較弱。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要求,是因爲政治這門學科的知識點比較多且零碎,能夠成爲體系的並不多;而且政治在答題的時候,要寫的知識點也相多要求完整、準確、精煉。爲了達成這樣的要求,在高考答題中獲得相對較高的分數,將書本中的“標準”表述記下來,是十分有必要且應當給予相當重視的。若是做不到這一點,很有可能會在答題的過程之中出現表述不清的情況,就算將材料剖析的再深入再準確,也必然會失去很大一部分分數。不僅如此,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雖然闡述了原理,但沒有完整而準確的表述,因爲同樣視爲沒有達到要求,同樣面臨扣分的情況,得不償失。
接下來是“靈活”,這個靈活與英語的闡述中“靈活”有異曲同工之處,來說一說政治的專屬靈活吧。我個人認爲,政治上的靈活體現在原理與材料的結合上面。我們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幾乎肯定會遇到自己的答案與所給答案契合度並不高的情況,明明自己的原理寫的很準確很完整,卻還是相差甚遠。這種情況一般就是我們在做到背記原理之後,沒有靈活運用,而導致了原理與材料分離,造成了答案組織僵硬。
我們在完整背下原理之後,不是簡單的對應材料,然後謄抄原理、謄抄材料那麼簡單,牢固記憶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學會與材料緊密結合。在答案組織的過程中,很多同學會將“原理+材料”這個模式僵化掉,表現在機械的先寫一條原理,在原理之後緊跟一句材料。實際上,“原理+材料”是指應該將材料與原理結合起來,達成一種在分析材料的過程之中引出移居,從而做到一種原理中有分析,材料分析中又有原理穿插的形式,不僅能體現運用與理解原理的程度,而且能夠使說理更具說服力。不僅如此,靈活的處理原理與材料之間的關係,還能使答案更具整體性,更加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