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姿造成頭形畸形 恐影響臉部對稱性與日後腦部發展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醫師嚴世島表示,嬰兒姿勢性頭形畸形其實並不少見,需要及時矯正及作檢查,以免影響臉部對稱性與日後腦部發展。(圖/記者林悅攝,下同)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醫師嚴世島表示,嬰兒姿勢性頭形畸形其實並不少見,且幾乎都發生在新生兒剛出生的前幾個月,主要是因爲寶寶長時間躺臥於牀上,而出現症狀,畸形包括最常見的單側後腦杓扁平,前後一邊略爲突出另一邊扁平,更嚴重的甚至會間接影響到臉部的對稱性與日後腦部發展。
嚴世島醫師舉案例說明指出,1名6個月大的早產男嬰,近日父母發現頭部形狀不對稱,右後方看起來扁扁的,而且逐漸變得更明顯,因而前來神經外科門診就診。除了外觀異常之外,男嬰的活動力及餵食狀況都屬正常,經過理學檢查及X光輔助,證實無顱骨骨縫早閉現象後,判斷爲「姿勢性頭形畸形」,因而先行給予父母衛教,以增加變換姿勢的頻率,來看看狀況是否有改善。
1個月後回診,發現頭形不對稱的情形更加嚴重,嚴醫師建議父母可嘗試讓小孩穿戴矯正型頭盔,中間經過幾次的調整塑形,於2個半月後達到理想中的頭形,進而可把頭盔移除。
嚴世島醫師說,自從1992年美國小兒學會提倡嬰兒應該要仰躺着睡,以避免趴睡造成嬰兒猝死後,姿勢性頭形畸形的發生率就大大提升。其他相關因素還包括早產兒、困難生產、斜頸症及神經肌肉等問題都有可能造成姿勢性頭形畸形。看到外觀上的不對稱性日益嚴重,所有家長難免都會擔心,但只要確定嬰兒是因爲姿勢,而不是其他先天性的疾病所造成的頭形改變,就可以稍稍放鬆一下,因爲這個其實不是一種疾病,而日後也不會影響到腦部的正常發育。
既然姿勢性頭形畸形不是一種疾病,那還需要去就醫嗎?答案是需要的,因爲主要還是要經由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的病因,如:顱骨骨縫早閉症或是斜頸症等等。另外,診斷與治療另一個目的是基於外觀上的考量。若不處理,小孩在成長過程中若面臨外觀上的異常,很可能造成日後心理上的影響。
治療方式其實相當簡單,若早期發現,在還沒有很嚴重的情況下,多半可採用變換姿勢來改善頭形異常的狀況;若效果有限或是情況仍逐漸變得更嚴重,則可靠塑形頭盔來幫忙重新塑造出正常渾圓的頭形。這客製化的頭盔是經過電腦計算後,製造出專屬於每個嬰兒自己的頭盔,而且配戴過程必須因應嬰兒顱骨生長的速度不斷調整,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頭盔通常在1歲以前使用效果較好,1歲之後嬰兒的頭骨慢慢變硬後就很難去塑形了,也需注意嬰兒戴上頭盔後是否有悶熱的情況,因新生兒的汗腺尚未發育成熟,如不注意恐造成皮膚髮炎或是熱疹產生。惟塑形頭盔目前健保不給付,需要自費。
嚴世島醫師再次提醒家長,頭形畸形其實相當常見,大部分都因姿勢所造成,但最重要就是要排除是否爲顱縫過早癒合,因顱縫過早癒合會影響到嬰兒日後腦部發展的疾病,且民衆勿隨意自行訂製頭盔,若有相關問題,歡迎到門診諮詢醫師及接受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