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翻譯家許淵衝逝世:一生都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

6月17日上午,我國翻譯界泰斗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許淵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因爲他,中國讀者遇見了包法利夫人李爾王、哈姆雷特;因爲他,西方讀者認識了李白杜甫蘇東坡……“書銷中外百餘本、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衝名片上的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在翻譯事業上作出的巨大貢獻

許淵衝對待生活和翻譯的態度非常認真,他曾經說過,“我的一生都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只有堅持中國文化美感,才能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他亦是按照這樣的準則過他的一生。

“每天和每天的區別只有一個,有沒有翻譯”

1921年,許淵衝出生於江西南昌,1938年前往西南聯大外文系求學,師從錢鍾書、聞一多、馮友蘭、柳無忌、吳宓等學術大家,1944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文學研究所,1983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

《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許淵衝在國內外出版的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並形成了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他的中譯英作品《楚辭》,被美國學者譽爲“英美文學領域的一座高峰”,《西廂記》被英國出版社評價爲“可以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朱麗葉》媲美”。

許淵衝堅持文學翻譯是“三美”“三之”的藝術,要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讀者“知之、好之、樂之”。他總想通過“再創作”來“勝過原作”,更將追求美、創造美視爲畢生目標。

“對我而言沒有日夜。每天和每天的區別只有一個,有沒有翻譯。”許淵衝在接受採訪時曾如是說。他還常將英國詩人托馬斯・摩爾的詩句掛在嘴邊,“延長生命最好的辦法,是從夜裡偷幾個鐘點。”

2010年,許淵衝獲得中國翻譯協會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他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每個小時,都要快快活活”

生活中的許淵衝是個“養生達人”,他每天都要看報紙,堅持工作。在年長時,他仍舊保持着在聯大時的生活習慣,早上起牀第一件事就是做早操。而這個早操習慣來自於聯大的體育老師,他建議學生們每天做體操,保證身體康健

天氣好的時候,許淵衝也常常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大附近的小公園坐一坐,散散步,看看風景。享受了生活的悠閒與愜意後,他又繼續投身到熱愛的翻譯工作中去。

許淵衝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甜食愛好者。在讀大學的時候,他擔任夥委,負責大家的伙食,就把甜甜的玉米作爲素菜放進了菜單,不料引起了很多同學的反對,他這才知道南方人把玉米當菜,北方人卻當粗糧。從此,他“南北兼顧”,但依舊愛好玉米。他還一直習慣用熱牛奶奶油蛋糕做早餐,牛奶裡還要加糖。對甜食的喜愛,讓許淵衝的生活充滿陽光,潛心從事翻譯事業。

許淵衝始終保持着認真、樂觀的生活態度,“越向前走,越有光明的前途,每個小時,都要快快活活。”

“只有堅持中國文化的美感,才能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從1956年開始出版譯作,許淵衝自此60多載筆耕不輟。60歲之後,許淵衝仍以“一年至少新譯一本名著出一本論文集寫一本散文集”的速度創作;86歲時,他被診斷罹患直腸癌,當時醫生認定他最多能活七年,許淵衝照舊抓緊一切時間翻譯詩詞和名著,有條不紊地忠於自己的所愛。

在100歲時,許淵衝還在堅持翻譯《莎士比亞》,他打字很慢,眯着眼湊近鍵盤,堅持自己敲下每一個字。雖然因爲年紀大了,眼力有所退步,行動也不是很方便,但老先生還是堅持着,用自己的方式,“儘量使世界變得更美”。

同時,許淵衝對於中華文化有着一份癡迷與熱愛,他說:“在不歪曲作者意思的情況下,翻譯一定要把一個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靈魂體現出來”“只有堅持中國文化的美感,才能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對此,好友楊振寧曾評價他:“把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植在翻譯中。”老師錢鍾書也稱讚他:“帶着音韻和節奏的鐐銬跳舞,靈活自如,令人驚奇”“要是李白活到當世,也懂英文,必和許淵衝是知己”。

前段時間,講述許淵衝、楊振寧等西南聯大師生教育救國、讀書報國的紀錄電影《九零後》上映。今天,《九零後》官方微博發文致敬許淵衝先生:“他是100歲還每天起早貪黑翻譯莎士比亞、王爾德的翻譯界泰斗;他是《九零後》中給觀衆帶來最多歡樂和笑聲、大家心目中最可愛‘百歲少年’;他是半個月前,看着電影預告片裡的老同學,還在比較‘我年輕些,更神氣’的‘不服輸的老爺爺’……先生千古,星辰的光芒將永遠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