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公開喊話要對抗中國 默克爾立馬發表不同意見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美英加日想對華強硬,德法意踩剎車。”這是德媒《圖片報》(Bild)在G7峰會後做出的一番形象比喻。而此後,部分國家領導人英國轉場至比利時參加北約峰會,坐上另一輛“高速反華快車”,仍在試圖“踩剎車”。

當地時間6月14日,北約峰會的公報中發佈了一系列錯誤涉華內容,並首次點名中國聲稱中國構成了“系統性挑戰”。

同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相繼在峰會結束後發表“對華政策應當找到適當平衡”以及“中國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等言論,媒體解讀這是兩人試圖緩和北約對華強硬立場,淡化北約對華尖銳措辭

連日來,美國總統拜登藉着參加G7峰會和北約峰會,帶領部分國家渲染“中國威脅論”,試圖聯手對抗中國。但多家外媒注意到,在對華問題上,無論是在G7還是北約內部,成員國仍然存在嚴重分歧

美聯社報道北約峰會,內文提及中國

據美聯社報道,在拜登此次爲期8天的歐洲之行中,他一直試圖團結盟友,在有關對抗中俄的問題上發表相一致的看法。當地時間6月14日,北約峰會後的聯合公報中首次點名中國,聲稱中國構成“系統性挑戰”。

公報宣稱,中國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安全挑戰”,“正在破壞全球秩序”。與此同時,拜登也公開喊話,聲稱各國應在貿易、軍事和人權等問題上對抗中國。

北約布魯塞爾峰會公報截圖

不過,美聯社也指出,相比於北約各成員國嚴厲抨擊俄羅斯,在有關針對中國的措辭部分,這些國家之間其實仍存在着分歧。

14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峰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北約將中國列爲是威脅的決定“不應被誇大”,中國和俄羅斯一樣,在某些領域也是合作伙伴。對於中國這一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她認爲對華最重要的是“找到適當的平衡”。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北約峰會後召開新聞發佈會 視頻截圖

同日,在峰會後的另一場新聞發佈會上,法國總統馬克龍則敦促北約,不要讓中國問題分散了該聯盟對於更緊迫問題的注意力,包括打擊恐怖主義以及和俄羅斯有關的安全領域問題。

他說:“我認爲非常重要的是,在與中國的關係上,我們不要分散努力,不要有偏見。這(對華議題)比軍事議題要廣泛得多,它涉及經濟戰略價值觀和技術。”馬克龍還認爲,中國既是一個“可以在全球問題上共同努力的大國”,也是一個“競爭對手”。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北約峰會後召開新聞發佈會 視頻截圖

此外,也有其他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反對與中國開展“冷戰”。據法新社報道,14日,當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聽到媒體詢問他是否擔心北約與中國進入冷戰時,他表示匈牙利反對任何形式的冷戰。歐爾班說:“我今年58歲,但在冷戰中度過26年。相信我,這(發起冷戰)很糟糕,所以不要這樣做”。

會議公報發佈後,對於其中提及中國的內容,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14日在峰會閉幕演說中對記者稱,本次峰會爲北約“至關重要的時刻”,他呼籲成員國“正視中國的崛起”。

斯托爾滕貝格表示,中國“不共享我們的價值觀”,在軍事和技術方面正“越來越接近”北約。但他同時強調,中國不是北約的“敵人或對手”,北約不希望與中國發生新的冷戰。他說:“中國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在網絡的任何角落可以看到中國,在非洲可以看到中國,我們也看到,中國有大量投資在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上。”

據美聯社稍早前的報道,和參加G7峰會一樣,拜登希望在北約峰會中塞入美國自己的議題,希望形成一致的對華調門。會前,白宮方面就曾預告:北約峰會的聯合公報,將不會“大篇幅”討論中國,也不會使用“刺激性的語言”,但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點名中國。

作爲歐盟中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體領導人,默克爾和馬克龍在北約峰會期間的對華表態,與幾天前出席G7峰會的相關言論如出一轍。

多家外媒早已注意到,在對華問題上,G7內部分歧嚴重。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與美國相比,參加本次峰會的歐洲領導人對於“激怒中國”一事,顯得更爲謹慎。

6月14日,北約各國領導人合影。圖自澎湃影像

德媒《圖片報》更是做出形象的比喻:雖然美國、加拿大和英國呼籲“更強硬”的對華行動,但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意大利總理德拉吉“踩下了剎車”。

默克爾13日曾表示,相比於與華“對抗”,她更依賴於與華合作。“峰會不是關於‘對抗’什麼,而是關於我們代表了什麼。”一名消息人士還告訴《圖片報》,默克爾不想讓外界認爲G7是一個“反華集團”。

同樣的,馬克龍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在峰會後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G7不是敵對中國的“俱樂部”,在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貿易以及發展政策等問題上,七國集團成員仍要同中國一起努力。

而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則表示,西方必須在關鍵領域與中國合作,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方面。

針對北約峰會公報中的涉華內容,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注意到北約布魯塞爾峰會公報有關涉華內容,北約稱中國構成了所謂“系統性挑戰”,是對中國和平發展的詆譭、對國際形勢和自身角色的誤判,更是冷戰思維延續和集團政治心理作祟。

發言人強調,中方奉勸北約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停止渲染各種形式的“中國威脅論”,不要將中國的正當利益和合法權利作爲操弄集團政治、人爲製造對立、刺激地緣競爭的藉口,把更多精力用在推進對話與合作的正道上,多做真正有利於維護國際和地區安全與穩定的事。

延伸閱讀

馬克龍稱"不要成爲中國的附庸" 默克爾提出不同意見

連G7內部都分了這麼多層級,這算哪門子多邊主義啊!

文 | 海上客

“不要成爲中國的附庸,也不要與美國結盟。”這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西方七國集團(G7)峰會的新聞發佈會上所言。

“有些問題如果撇開中國,將永遠無法找到解決方案。”這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說法。

G7峰會進入第二天,在卡比斯灣,“中國”成了最熱詞,顯露出G7領導人在擔憂着什麼。不過,伊麗莎白二世到場後,卻對各國領導人來了句:“你們看起來很享受嘛!”

從當地時間6月11日開始開會,到6月12日會議進入第二天,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成了本次G7峰會的最熱詞。海叔搞不明白了——中國領導人又沒有與會,號稱地球上“七個最發達的工業國”開峰會,一直以來牛哄哄地似乎能搞定全球所有事,可爲啥“中國”不離嘴,如今那樣子看起來心慌得不行……

野獸日報》截屏

“由於七國集團(G7)領導人與拜登就中國問題發生爭執,(房間裡的)互聯網據稱被中斷。” 美國《野獸日報》6月12日如此報道。

1

美國總統拜登牽了頭,昨(6月12日)G7宣佈啓動一項幫助較貧困國家建設基礎設施的計劃(Build Back Better World,簡稱B3W),口號吼得挺響亮——“價值驅動、高標準、透明”的夥伴關係。有沒有覺得像什麼?沒錯,還真有點像“一帶一路”倡議。然而,也正如有網友所評論道的:“這個計劃的目標不是爲了建設,而是還擊。這就是爲什麼G7將會失敗的原因。”

白宮發佈聲明,宣佈G7峰會上開聊B3W議題

海叔也不看好 B3W 。原因何在呢?

且看B3W,看似是一個幫助縮小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的計劃,然而,從6月12日白宮聲明中,就已經能讀到種種“美國優先”的先決條件——

首先,這是個“由主要民主國家領導的、以共同價值觀爲導向”的計劃。言下之意,就是必須在意識形態上跟定美國所謂的“自由民主”價值的第三世界國家,纔有資格受助。在這方面,不聽話的,蹦子兒沒有!

其次,美國尋求調動本國發展融資工具的潛力,補充美國就業計劃中的國內基礎設施投資,並創造新的機會來展示美國在國外的競爭力。也就是說,讓美國國內的剩餘資金找到出路,讓美國國內的過剩勞動力找到出路,終究是讓美國找到出路。

再次,這個計劃的重要目的,是和“一帶一路”倡議唱反調。看起來來勢洶洶撲將過來,可按照《華盛頓郵報》12日的分析,這是“拜登的挑釁性的提議,是美國政府針對中國不斷升級的行動的一部分”,但同時,《華盛頓郵報》又稱,拜登當局目前尚不完全清楚B3W該如何運作。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卻要小夥伴們跟你混? 這帶頭大哥當得也太令人無語了吧!

美國新聞網站《政治》報道稱,“拜登呼籲G7領導人大聲說出——抗爭中國”。可《華爾街日報》的分析則認爲,拜登的想法並不現實,G7中的一些國家不願在這一問題上與中國公開對立。

確實,但凡聽一聽馬克龍、默克爾等人在G7開會的第一天的說法,也就明白——拜登再怎麼招呼歐洲,歐洲還是得首先出於自身利益來三思,來後行……

至於“一帶一路”所倡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說,在觀念上,在所追求的目標上,與B3W孰優孰劣,海叔認爲根本沒啥可比較的了。一句話,等待世界人民的感受吧!

2

美國拉幫結夥之餘,不妨聽聽代表中國政府的聲音。

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應約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在談完“對話合作應該是中美關係的主流”之後,接下來,楊潔篪強調——

世界上只有一個體系、一種秩序,那就是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而不是少數國家主張的所謂體系和秩序;

只有一套規則,那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爲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而不是少數國家制定的所謂規則;

只有一種多邊主義,那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國際法爲基礎,平等相待、合作共贏、真正的多邊主義,而不是基於“小圈子”利益、“集團政治”的僞多邊主義,更不能以多邊之名行單邊之實。

3月18日,楊潔篪與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安克雷奇參加中美高層戰略對話

可以說,楊潔篪此番在電話裡對布林肯所說,是繼3月18日在安克雷奇舉行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之後,又一次對美方曉之以理,同時亮明中方的態度。

3

海叔要說,所謂多邊主義,確實並不是G7開個會就算多邊了。G7成立的時候,當時這7個國家是全球主要工業國,且GDP相加,在全球很有分量。可時過境遷,G7早已不是往昔的G7。這一點,西方七國集團自己也是明瞭的。故而,在蘇聯解體以後,又曾把俄羅斯拉進圈子,將G7擴圈爲G8。

一度,G7擴大爲G8

可回頭看看, 1998年俄羅斯加入 G8的時候,國家經濟是個什麼體量?那時候剛剛經歷了葉利欽“休克療法”的俄羅斯,像是個發達國家的樣子嗎?無非因爲令西方恐懼的蘇聯解體了,當時的俄羅斯在價值觀上看上去似乎偏向西方了,這就導致了 G7擴圈到 G8 。而俄羅斯之所以被踢出 G8 ,難道是2014年的時候俄羅斯的經濟景氣程度不如1998年?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啊!無非克里米亞問題觸動了西方的神經。

可以說,G7就是個打着“西方工業國”旗號,實質上各種小圈層一環套一環的會議。

英國女王出現在G7領導人峰會C位,部分領導人“罰站”

海叔在昨天的文章 中已經寫道了,英國方面安排伊麗莎白二世坐 C位,並給默克爾、馬克龍、約翰遜、拜登安排了坐席,而歐盟領導人馮德萊恩、日本首相菅義偉、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意大利總理德拉吉、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只能站着。

某種程度上,這張照片就體現了目前的G7的各種小圈子——

英美,大家都是盎格魯撒克遜,又算有實力的,自然是前排坐;

法德想要主導歐洲,美方對此可以適當尊重,可以前排坐;

至於加拿大,儘管也算盎格魯撒克遜,可經濟體量擺在那裡,前排真沒座位了,後排讓你站中間;

意大利經濟體量不算大,又不是盎格魯撒克遜,靠後吧;

日本經濟體量足夠大,但看這長相就與美英距離遠,靠後吧;

歐盟代表,給面子纔給進會場的……

連G7內部都分了這麼多層級,這算哪門子多邊主義啊!

遊客們正在看由電子垃圾製作的“回收山”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這時候,難怪行將離任,最後一次來參加 G7會議的默克爾會提到——許多問題沒了中國就不行!

馬克龍的別緻說法,不與美國結盟——不知道拜登心裡怎麼想。總之,海叔感覺,這屆 G7 ,開會地方選得不錯,風景如畫。

可會議期間,照樣有人抗議,認爲七國領導人坐下來開會卻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只有七國繼續成爲地球上製造最多電子垃圾的國度,這一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