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跟食物一樣重要的生存需求!穩定情緒、維持良善互動都必備
▲(圖/Pexels@Andrey Grushnikov)
這個月,陸續寫了許多和安全感有關的文章;但是,安全感爲什麼這麼重要呢?因爲安全感牽涉到了一個人生存下去的需求。
20 世紀初期,行爲主義盛行的年代,心理學家們以爲,搖鈴鐺之後喂狗吃東西,久了之後只要搖鈴鐺,狗就會流口水的古典制約理論,以及把一條魚放在機械箱子外面,把貓關在機械箱子裡面,貓會不斷觸碰,直到不小心打開箱子,進而學會開箱子的操作制約理論,可以套用在人類身上。
這一羣心理學家,設計了機械式的育兒院,他們認爲,給父母養育小孩是不好的,擁抱會造成嬰兒對父母的依賴,會讓嬰兒沒有辦法獨立,因此,把嬰兒關在育兒院裡面,透過行爲主義的制約,才能教養成好小孩。
結果,這樣的想法徹底的失敗了。許多嬰兒因爲不明原因而死亡,儘管他們都有充足的食物可以吃。
和食物一樣重要的存在──安全感
▲(圖/Pinterest@sistacafe.com)
心理學家哈洛對於行爲主義的做法提出了質疑,他設計了恆河猴的實驗,將恆河猴關在籠子裡面,裡面有兩個娃娃,一個是絨毛布做成的,另一個是鐵絲做成的,並在鐵絲的娃娃上面放上了奶瓶。哈洛想要知道,猴子到底比較需要食物,還是擁抱的感覺。
實驗結果出爐,猴子 24 小時當中,只有短短的三、四個小時會在鐵絲娃娃身上進食,其他時候都會緊緊抱着布娃娃。
擁抱,到底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呢?邁克爾·梅尼的研究團隊,觀察大鼠媽媽和孩子的互動,他們發現,有些大鼠媽媽時常爲孩子舔毛,有的則很少。結果發現,那些時常被舔毛的大鼠寶寶,在面對高壓力刺激時,他們的壓力賀爾蒙顯著地比那些少被舔毛的大鼠寶寶低上許多。
▲(圖/Pinterest@wattpad.com)
事實上,擁抱和撫摸,正是哺乳類動物最需要的安全感來源。當一個嬰兒碰到危機時,他就會喪失安全感,進而出現情緒反應,此時,依附系統也會開始作用,希望透過哭喊來召喚父母的注意。如果父母能夠適時出現、敏感覺察嬰兒的需求,並給予適切的支持,那麼嬰兒就能恢復平靜,同時關閉依附系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循環之中,嬰兒將能內化安全感,在長大後成爲一個有安全感的人。
有安全感的人有多麼神奇呢?約翰·高特曼發現,一對伴侶在吵架的時候,高安全感的人,幾乎都能停留在中性情緒當中;但缺乏安全感的人,則會陷入強烈的負面情緒裡頭,開始大聲責怪對方或悶不吭聲。由此可知,安全感不僅僅能讓我們在小時後恢復平靜,充足安全感的成長環境,也能讓我們在長大後獲得比較良好的伴侶關係與夫妻關係。
安全感,是食物之外,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需要的東西,它能讓我們調適情緒、恢復平靜、不容易衝動與情緒波折,因此,說是食物之外,最重要的生存必需品並不爲過。
本文由「 Psydetective-貓心」撰寫
延伸閱讀:
擁有理想愛情的重要因素:會成爲什麼樣的情人,與家庭價值觀勢必有一定的連結
感情中不乏爭執和冷戰:從生理學研究,瞭解與另一半吵架時的心理變化
https://shar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