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鎮城隍廟公普」登錄無形文資 黃偉哲百年普度儀式授證

臺南市長黃偉哲出席「安平城隍廟公普儀式,並頒發無形文化資產登錄證書,表達對保存團體之敬意。(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所謂「城隍廟無普,無人敢普」,是安平自古流傳關於普度俗諺,七月普度時節,城隍廟普度必先舉行,其他廟宇才進行私普,爲表彰臺南地方廟宇傳承民俗貢獻市長黃偉哲8月4日出席「安平鎮城隍廟公普」儀式,並頒發無形文化資產登錄證書,表達對保存團體之敬意。

黃偉哲市長說,經過文化局召集相關學者專家審慎地研考,經過審議後通過將「安平鎮城隍廟公普」儀式登錄爲南市無形文化資產,登錄名稱即爲「安平鎮城隍廟公普」,並由城隍廟與安平十角頭廟共同保存。

黃偉哲表示,非常感謝安平地區宮廟後代子孫傳承了這個歷史悠久的公普儀式,成爲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希望透過今日的授證致意,讓這項於民間習俗甚有意義宗教儀式可以永續流傳。

文資處表示,「安平鎮城隍廟公普」傳承迄今已1百多年,城隍廟主事者盡心盡力,傳承此俗。安平的各角頭廟輪流承擔起主普的重任,從最早期的六角頭至現今的十角頭,自動自發,從不間斷。先公普、再私普的模式,亦運作完善,除了顯現出城隍廟公普的特殊地位,也展現了安平人高度向心力。如今登錄爲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可謂實至名歸。

「安平鎮城隍廟公普」於2018年11月公告登錄爲臺南市定民俗,保存者爲安平城隍廟暨安平十角頭廟。安平城隍廟創設於清乾隆年間,爲安平四大公廟之一,每年七月的城隍廟公普皆由各角頭廟輪流擔任主普,俟公普完畢,其餘角頭廟始進行私普,當地自古即有「城隍廟無普,無人敢普」之俗諺,民俗傳承迄今,至少已1百多年。原先之六角頭增爲十角頭,各角頭廟輪流擔任城隍廟公普的模式仍持續而未中斷,普度前之放水燈、山燈、走赦馬、牽水車藏等儀式內涵豐富,值得肯定與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