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 社靈廟王船遊江 登錄無形文化資產

基隆市和平島社靈廟王船海上游江活動通過審查,登錄爲基隆民俗無形文化資產。(文史工作者尹德根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基隆市和平島社靈廟每年都會舉辦海上游江儀式,社靈廟王船不燒、不送與其他地區不同,經基隆市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嚴格審查,以「和平島王爺海上游江」名稱通過,這是繼雞籠中元祭後,基隆市再次有民俗無形文化資產項目登錄。

基隆文史工作者尹德根表示,和平島社靈廟又稱三府王爺廟,和平島居民則是稱爲「王爺公廟」,相傳200餘年前,有王爺神像隨船漂流到和平島,民衆發現後搭建草屋祭祀,到了1917年遷至現址,主祀林、溫、傅3名王爺,經研究調查發現,日據時期便有王船遊江的紀錄,距今已有超過百年曆史。

「王爺公」信仰在臺灣來源已久,但在基隆和平島社靈廟祭祀的三府王爺,卻與西部海線的王爺公祭祀大相逕庭。一般來說,臺灣西部王爺公的「王船祭」多是「恭送王爺上天」儀式,但在基隆不管是和平島社靈廟或外木山協安宮,都是請王爺上船,巡迴海港以祈求平安。

尹德根指出,社靈廟三府王爺的王船是常祀性質,且不燒不送是少見可以下水航行的王船,海上游江儀式在國內相當特殊,具有文化資產發展潛力。

他說,早年社靈廟都在海上遶境,祈求漁民海上作業平安、漁獲滿載而歸,因基隆港發展後商船衆多,於1975年一度中斷,改由陸上出巡,2010年再度恢復海上游江傳統。在廟方努力及和平島居民高度認同且能自主參與的前提下,經審查符合登錄民俗基準,正式通過無形文化資產審議。

尹德根表示,今年海上游江活動將於7月14日一早從和平島正濱漁港出發,由王船率領漁船船隊遊港遶境,經深澳漁港、八斗子後,於下午抵達基隆港小艇碼頭再返回社靈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