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山葵復育成功 首批種4萬株

嘉義縣府輔導阿里山山葵溫室種植,首批種植4萬株。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阿里山的山葵早期種在海拔2千公尺以上的國有林地,土地被收回後逐漸消失,有葵農近年引進日本品種交叉配種,在中低海拔成功覆育,縣府輔導興建溫室,首批種4萬株山葵。有議員建議納入林下經濟作物開放品項;縣府表示,種山葵會影響水土保持,以溫室與環境共存。

縣長翁章樑說,山葵從種植到上餐桌至少得花2年時間,中低海拔不具備山葵所需低溫條件,目前覆育狀況良好,盼推廣到部落內不涉及危害水土保持的地方,讓山葵繼續成爲阿里山象徵。

議員何子凡認爲,阿里山的山葵除了在原住民聚落推動覆育外,也應儘速推動納入林下經濟作物的開放品項,有效管理及總量管制,讓山區農民增加生計收入。

農業處表示,去年發起阿里山部落山葵產業栽種聚落亮點發展計劃,將費時4年、斥資2000萬元覆育阿里山山葵,興建2座山葵智能設施溫室、1座山葵簡易強固型溫室,也辦理教育訓練、生產履歷標章課程,成立有限責任嘉義縣阿里山原住民山葵生產合作社。

合作社理事主席安淑美說,從最深山的裡佳部落、特富野部落開始發苗讓班員栽種,目前社員共種植4萬株山葵,面積約6分地,今年估計會增加到5.5萬株,面積約7分地,同時開發1千公尺左右山坡地做高密度植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