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未吃泡麪、漢堡!飲食專家陳俊旭「公開外食秘訣」
文/陳俊旭
外食的問題既然這麼多,所以可以的話,我會鼓勵大家儘量在家裡用餐,如此一來,你就可以完全掌控食材的乾淨度與烹飪的方法。尤其是單身的年輕人,雖然外食好吃又方便,但自己下廚的樂趣是無法言喻的,而且學會煮菜又多了一項才藝,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如果不得已要外食的時候,我會建議大家每餐都要補充水果、多叫一盤蔬菜。其次,要注意澱粉類、蛋白質、油脂的比例,每一餐都要均衡。還有,要避免喝甜的飲料或吃零食。
舉例來說,早餐的選擇,可以是無糖豆漿+肉包+新鮮蔬果,或者無糖豆漿+全麥麪包+水煮蛋或茶葉蛋。午餐、晚餐,可以把白米改爲糙米或五穀雜糧,炸雞腿改爲滷雞腿,炸排骨改爲燉排骨,一定要有一盤蔬菜,餐後再補充水果或抗氧化劑(例如維他命A、C、E加植物營養素)。這便是最簡便的外食守則。
▲外食時,也要選擇對食材有腰求的餐館。(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我的飲食大公開
經常有人問我:三餐都吃些什麼?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我太太,多年來爲我料理、準備營養均衡的三餐。簡單來說,我每餐都會吃蔬菜、水果,蔬果約佔每餐總量的三分之一至一半。蔬果儘量是無毒的,住美國時,後院有半英畝的地,我種了三十幾種蔬菜,回臺灣後沒什麼空間,但我也儘量在大樓的陽臺上種番薯葉,種到吃不完。
別人的盆栽種花草,只能觀賞,我的盆栽是種九層塔、番茄、蘆薈,不但能看也能吃。吃到一整盤的無毒蔬菜時,我會很快樂,飯後的口氣很清香而且會有甘甜味。蔬菜把我的體質調得比較鹼性,蚊子都不愛叮我。另外,每餐必須有蛋白質,以穩定血糖。
除了三餐外,我不吃零食,但是水果例外。偶爾如果吃零食,我會挑烤豆或堅果類高蛋白質的食物。我也不吃精緻澱粉類的餅乾蛋糕等甜食。還有,我不吃奶製品。水是唯一的飲料。
通常,早餐在家吃完飯後,剩餘的菜我會帶便當,中午用電鍋蒸十分鐘。我不用微波爐。比較少外食,因爲我要避免吃到「來路不明」的食物。偶爾外食,我會啓動我的感官,仔細分析食材的好壞,因此,我也發現臺北有不少「有Sense」的餐館。例如住家附近有一家自助餐廳,所用的雞肉是新鮮土雞,吻仔魚沒有漂白劑,帶有淡淡的灰色,從來不會吃到不新鮮的蔬菜或肉類。另外,有一家養生餐廳也做得不錯,生意也很興隆。
在這裡,我要建議常常外食的人,選幾家品質可靠的餐館當做自己家的廚房,固定光顧,可以減少外食的風險。至於速食店,我是不會光顧的,自從知道垃圾食物對身體的傷害後,我大約有九年未吃漢堡或泡麪了。本文摘自《吃錯了,當然會生病》/ 陳俊旭(自然醫學專家)/新自然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