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陳薪伊“開彈幕” 問年輕觀衆找情感共鳴

電視劇人間正道滄桑》,我追了好幾遍,非常喜歡這個劇本。”今年,著名導演陳薪伊時隔24年後再度與編劇姚遠合作,要將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搬上話劇舞臺。這二人曾強強聯手,締造了舞臺經典商鞅》。

爲了瞭解年輕觀衆情感共鳴,“最近我特地又開着彈幕看了一遍電視劇,有意思”,83歲的導演認真地說。

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日前發佈的首版概念海報上,“人間正道是滄桑”七個字揮灑出毛澤東手跡的豪邁瀟灑;紅黑白三色奔涌而出的主色調,既像黑夜裡燃燒的火焰,又像江河中流淌的鮮血,象徵着那個血與火的年代中無數人的犧牲與付出……陳薪伊感慨,用這出大戲來慶祝建黨100週年非常有意義,爲觀衆詮釋我們黨歷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的“成功密碼”。

江奇濤“放心”姚遠擔綱話劇編劇

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2009年播出後廣受好評,12年過去了,仍是觀衆心目中的經典。原著作家江奇濤告訴記者,過去十年間有許多人動過將《人間正道是滄桑》搬上舞臺的念頭,前來洽談版權的亦不在少數。然而,對於這部他本人最滿意的作品,江奇濤對改編事宜一直非常謹慎。三年前,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首次推出“東藝製造”原創計劃,話劇版《人間正道是滄桑》赫然在列。歷經多次拜訪、溝通和交底,江奇濤被東藝團隊的熱情和真誠打動,決定免費獨家授權給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打造話劇版本的《人間正道是滄桑》。

江奇濤創作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以1925年至1949年間楊家三兄妹的人生脈絡爲主線,融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於一體,將重大主題與生動人物、豐富的故事巧妙相融,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建立新中國的必然歷史命運。由電視劇改編成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所面臨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將50集的電視劇體量,縮減到同一個戲劇空間,並在短時間內完成複雜敘事。姚遠曾與江奇濤共事多年,兩人曾多次參與集體創作。江奇濤說:“交由姚遠來擔任話劇版的編劇,我很放心。”

作爲國家一級編劇,姚遠幾乎拿遍了國內戲劇大獎,《商鞅》《厄爾尼諾報告》《李大釗》等扛鼎之作與他本人低調的個性形成了鮮明對比。此次執筆改編《人間正道是滄桑》,他希望用另一種方法把故事說出來。“什麼是人間正道?爲什麼這部劇到現在還有生命力?它不僅僅寫過去的故事,更展現人物在歷史洪流裡的翻滾浮沉。”姚遠表示,這部劇不是想告訴觀衆“結論”,而是意圖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從年輕觀衆的情感共鳴出發講好故事

“我第一次讀到毛主席的這首詩,當時只有20歲出頭,甚至並不知道‘人間正道是滄桑’該怎麼理解。我就去問老師、查字典。後來又去理解前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幾乎成了我的人生觀,遇到困難就會想起它。”陳薪伊說。已耕耘戲劇舞臺60年、迄今有近100部作品的陳薪伊,雖是耄耋之年,對戲劇藝術仍初心不改,近年來創排了話劇《洋麻將》、全女班莎劇《奧賽羅》、話劇交響劇詩龍亭蔡倫》等佳作。跨越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後再度合作,陳薪伊和姚遠直言:“這次默契度比排演《商鞅》時更好了。”

50集電視劇即便壓縮到五小時的舞臺呈現,也已非常“緊湊”,但陳薪伊還想再挑戰極限:“對觀衆來說,五個小時坐在劇場裡是一種疲憊戰,我不習慣做這樣的戲,我還是想把戲限制在三小時之內。”因此,她必須在《人間正道是滄桑》原有的楊、瞿兩家故事中取一舍一,但在取捨中優先考慮年輕觀衆的情感共鳴。“年輕人和上一代人的理解的確有不同,在楊家兄弟中,他們既喜歡楊立青,但同時會同情楊立仁,年輕人對人物的情感共鳴非常強烈,這讓我決定將話劇呈現的重心放在楊家。”(記者 童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