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女常便秘 罹腸癌風險大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便秘需要就醫治療嗎?最新調查發現,國內高達8成女性發生便秘不會就醫,5成認爲不需就醫,而自行購買瀉劑、浣腸,甚至利用偏方改善。醫師指出,使用不正確的方式改善便秘,可能傷害腸胃功能,長期濫用瀉劑更會造成大腸黏膜發炎、腸平滑肌萎縮,建議就醫找出病因,以免增加罹患腸癌風險

▲7成女性便秘 恐增大腸癌風險(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臺灣消化醫學會去年5月,針對國內30至59歲女性,共520名,進行「便秘就醫調查」,結果發現,近7成女性有便秘困擾,但高達8成不會就醫改善。另外,有5成認爲不需就醫,其中3成使用偏方,包括喝黑棗汁、喝蜂蜜水,甚至會吃過期食物迫使身體排便;2成自行購買瀉劑、浣腸,或使用大腸水療改善。

調查也發現,7成有便秘困擾的女性,每人平均嘗試3.5種方法自我解便,試過5種以上方法者,更超過2成,近6認爲症狀持續7天以上才需就醫,更有1成4的人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纔會想尋求醫師協助。

臺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消化內科醫師林肇堂指出,民衆常以爲便秘只是小毛病,通常會先自行嘗試各種偏方,如果沒辦法緩解纔會使用瀉劑,以爲讓身體可以排便問題就已解決,其實便秘成因複雜,可能伴隨痔瘡、腸打結、肛裂,甚至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胡亂使用偏方、瀉劑,便秘問題恐更嚴重。林肇堂強調,未經醫師指示自行使用瀉劑、灌腸,長期濫用會無法自行排便,更可能引發大腸黏膜發炎、腸平滑肌萎縮,傷害腸道蠕動功能,變成慢性腹瀉。

目前治療便秘以瀉劑爲主,當使用瀉劑無效者,醫師通常施以灌腸,甚至考慮手術截短腸道。臺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明賢建議,針對瀉劑無效的慢性便秘女性患者,可考慮使用衛福部覈准口服便秘治療藥物,能夠促進腸道自然蠕動功能,改善便秘問題。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