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民衆餐後不潔牙 醫:蛀牙、牙周病機率大增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蔡恆惠(左)與臺灣箭牌企業事務總監賴櫻暖,提醒民衆愛牙守則,應在餐後10分鐘內養成潔牙習慣,維持口腔健康。 (圖/記者徐恩樂攝,下同)記者徐恩樂/臺北報導現代人飲食越趨精緻化,加上每天習慣喝手搖飲料、吃甜點食物入口」的次數也隨着增加!根據口腔保健調查顯示,部分民衆吃完東西后懶得刷牙,臺灣高達7成人口未養成餐後潔牙習慣,食物殘渣容易造成口中酸性提高。醫師就指出,若餐後10分鐘內沒有潔牙,孳生的牙菌斑會酸蝕牙齒琺瑯質,造成蛀牙牙周病口腔疾病機率上升。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蔡恆惠針對國人潔牙習慣調查發現,約有9成的民衆認爲餐後潔牙是必須的習慣,但實際做到的民衆卻不到3成,更有超過61%民衆餐後間隔刷牙時間達12小時當中有高達90%以上民衆刷牙不徹底,一般人潔牙時間點依然在早晨與睡前,一天只刷2次,中間若有吃水果、點心完全置之不理,忽略餐後潔牙的重要性

臺灣成人蛀牙機率已達8成,12歲以下兒童齟齒蛀牙平均達2.5顆,蔡恆惠表示,民衆進餐次數越高就得更加註重潔牙衛生,應在黃金10分鐘內潔牙。蔡恆惠特別提出「愛牙四守則」呼籲民衆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包含洗牙、口腔牙菌斑偵測、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將牙齒表面刷乾淨,降低細菌附着力、使用牙線棒清除牙垢殘渣。▲Extra無糖口香糖7片裝,從16日起到3月29日止,民衆只要到7-ELEVEN門市購買,即可享買1送1優惠。蔡恆惠進一步指出,國人普遍愛喝茶飲,但1杯飲料的糖量就等於22顆方糖,而市售飲料都含蔗糖,傷害牙齒的機率最高,大幅提高蛀牙及口腔疾病發生率,應注意自身的飲食習慣,減少酸性食物攝取,例如肉類含糖飲料等,每餐最後進食蔬菜,則可平衡口腔酸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