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高管匆忙套現離職 創業板變質淪爲投機板

高管們急於減持套現的淘金心態投機行爲,已與創業板鼓勵企業創新的初衷背道而馳。這樣的創業板,正失去作爲中小型高新企業的孵化器意義和價值

創業板開板不足一年,既創造出令人驚歎的造富神話,也在上演着一幕創業高管連連離場怪現象

8月11日,創業板上市公司三五互聯(300051)發佈人事異動預告,稱公司新的一屆董事會產生,喬紅軍接替原董事、財務經理彭勇楊小亮接替原董事會秘書陸宏。在其上市招股說明書中,彭勇、陸宏本屆董事會的任職期限是到2010年8月14日。

公告發布後,有不少證券界人士懷疑彭陸二人的離職背後藏有隱情

創業板開板不足一年,既創造出令人驚歎的造富神話,也在上演着一幕創業高管連連離場的怪現象。

8月11日,創業板上市公司三五互聯(300051)發佈人事異動預告,稱公司新的一屆董事會產生,喬紅軍接替原董事、財務經理彭勇,楊小亮接替原董事會秘書陸宏。在其上市招股說明書中,彭勇、陸宏本屆董事會的任職期限是到2010年8月14日。

公告發布後,有不少證券界人士懷疑彭陸二人的離職背後藏有隱情。

根據《公司法》和《證券法》的規定,若彭勇、陸宏仍然在職,到公司上市週年之時,兩人各持有的三五互聯股份(彭勇50萬股,陸宏33萬股)雖然會解禁,但均只能減持25%。若二人提前離任,便可一舉地突破每年25%減持上限。根據深交所的規定,上市公司高管離任滿半年之後,其所持股份解禁50%;在離任後的18個月期滿,其所持股份全部解鎖。

若按離職當日的收盤價計算,彭勇持股市值爲2200萬元,陸宏則爲1452萬元。而據三五互聯的2009年年報顯示,彭陸二人的年薪分別不過16.92萬元和13.3萬元。忽略股價變動及繳納稅費等因素,兩高管的套現所得爲其年薪的上百倍。

令《IT時代週刊》驚奇的不是彭陸二人的離職,而是他們所代表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頻頻離場。

據統計,今年以來,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已有24家公司的33名高管辭職,平均每個月主動辭職的高管達到4名以上。

高管辭職不是新鮮事,但頻繁的主動辭職現象出現在開市不久的創業板,投資者不能不爲此加以懷疑。

尤其耐人尋味的是,有些高管們的辭職理由五花八門,如“夫妻兩地分居”、“身體健康堪憂”和“參加董事會不方便”等,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公衆面前。面對種種不堪一擊的說辭,業內普遍認爲,高管頻辭職主要還是限售股解禁惹的禍,他們的目的是早日將限售股套現。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截至8月20日,在創業板上市的103家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或私人企業,上市公司的高管基本上都持有原始股。由於這些原始股的成本非常低廉,一旦套現,持有者將一夜暴富成爲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在我國證券市場,原始股屬於限售股範疇,限售股需要在新股上市後鎖定一年才能解禁。更重要的是,《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高管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票,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總數的25%。這就大大地制約了高管們套現的進程。於是,爲了早日套現股票,有高管想出了“辭職套現”的高招,這更能早日將自己的紙上富貴轉化爲現實。

市盈率高企的創業板中這種減持套現誘惑無處不在。據證券行業人士介紹,常在創業板公司身上上演的“劇情”之一是,中途入股的創投或財務投資者“以小搏大”,IPO後賺得盆滿鉢溢。公司上市後,部分創投或財務投資人便迅速退出董事席位,爲未來減持套現贏取“時間差”。

同花順(300033)首開創業板公司高管辭職先河。該公司是去年12月25日掛牌,今年1月18日,公司董秘方超和監事易曉梅就雙雙辭職,距公司上市僅15個交易日。2月25日,梅泰諾(300038)副總裁文波,在公司正式掛牌後不到兩個月,因“個人身體原因”遞交了辭職報告。隨後,每月均有創業板高管宣佈離職,包括南風股份董事陳俊嶺和探路者董秘範勇建等。

較爲典型的案例是,華測檢測(300012)的兩大高管在一個月之內接踵離去。公司副總裁魏屹因個人原因在6月1日請辭;6月30日,公司收到副總裁聶鵬翔的辭職申請,理由仍是“個人原因”。兩人分別持有華測檢測的42.89萬股和35.39萬股。

分析人士認爲,不能說這33名高管的辭職都不正常,但大家都把時間點掐得如此精準,就比較令人費解。他表示應該有約80%的人是出於減持套現的目的請辭。而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對此毫不懷疑,他指出大部分辭職高管都是衝着減持套現去的,“他們的職業前景已經很清楚了,就是提前退休。目前創業板的股價太高,太吸引人了,高管拿着的是由股民們支付的退休金。”

有業內人士分析,多家公司在IPO籌備期廣引“強援”,重金招攬職業經理人。“但這些公司秘而不宣的是,在職業經理人在跳槽之前,多與新東家達成業績目標、股權激勵等約定。一旦公司順利上市,職業經理人旋即辭職。”這就如同一份對賭協議,在行業內這是秘而不宣的事情。董秘辭職也存在同樣的“淘金”心態。

而上市前極低的入股成本應是高管執着減持的主要動因,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高管旋即選擇了“落袋爲安”。

凸顯短期效應

從創業板的“老大哥”——中小板公司股份解禁後高管們頻繁拋售來看,高管減持自家股份似乎不可避免。

從已公佈半年報的部分創業板公司的業績來看,它們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約爲30%,低於市場預期,這樣的盈利增速難以支撐當前的高市盈率。

對此,博時創業成長基金經理孫佔軍表示,今年第四季度首批限售股解禁將爲創業板增加400多億的流動市值,無論標的是公司數量,還是每家公司的流通股數量,創業板股票的供給都會大量增加,這將豐富機構投資者的選擇,並刺激高估值的公司回到合理水平。“如果禁售期一過他們便馬上到市場上運作,應該就是套現無疑了。估計到10月份,創業板股市會有一個戲劇性的變化。”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表示。

由於大多數離職高管或核心技術人員在公司上市後立即“起身離席”,這些離職高管的以小搏大短期行爲,實際上與監管部門所追求的“建設一個具有創新表徵的對中國經濟具有中長期效應的創業板的目標”背道而馳。

更讓監管者和中小投資者爲之糾結的是,統計顯示,目前主動請辭的33名創業板高管中有14人直接或間接持有股份。這無疑宣示了在創業板市場上冀圖通過讓高管做股東,將高管的投資風險與公司利益掛鉤的做法並不是什麼靈丹妙藥。

根據歷史經驗,高管離職之後通常會有兩種情形:跳槽去新的公司,或者自立門戶。而這顯然對原公司不利。葉檀就表示,創業板大多都是成長型的公司,對技術創新、人才資源非常倚重,高管離職可能會帶走一部分資源,對公司發展不利。

真正令業界擔心的是高管集體離職對創業板的損害。著名財經評論家周俊生指出:“當創業板高管離職成爲一種風尚,就說明原先有關方面吹噓的創業市場有利於創業投資完全是一派胡言,一廂情願,這個市場的出現反而鼓勵了人們的投機,扼殺了創業投資的積極性。”這對市場來說無疑是個極大的悲哀。

加劇投資風險

有分析認爲,“辭職套現”遂了高管們的心願,但對投資者來說,則意味着創業板股票投資風險加大。

從限售股解禁角度看,高管選擇辭職來套現股票的做法加大了限售股解禁對市場的拋壓力度,並進一步加大相關個股的波動。並且,高管不惜“辭職套現”也意味着公司股票價格的高估和後市並不被看好,這也會動搖投資者的持股信心。

而據熟悉資本市場操作的人士告知,高管辭職套現不排除相關公司包裝上市的可能性,高管因此早套現早安全。他們認爲,從目前已披露中報的創業板公司來看,一大批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未必能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不少創業板公司已露出包裝上市的馬腳。而這類公司的高管更希望早日將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套現。

雖說創業板本身就是風險板,但創業板高管辭職風潮顯然進一步加大了其中的投資風險。尤其是在創業板即將迎來原始股解禁潮的情況下,投資者更應將高管的辭職當成是正在敲響的警鐘。

業內普遍認爲,就創業板高管集中辭職所映射出的公衆反應來看,與其說是他們對創業板高管的道德誠信拷問,倒不如說是對創業板制度建設過程中尚存在缺憾的疑問,和對監管部門強化配套制度措施的期待。譬如,中途突擊參股而又沒有擔任公司高管的發起人的入股資格問題、中途參股發起人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的鎖定期應該區別於一般發起人的問題、創業板高管人員的特殊誠信和信託責任等等,都是公衆投資者期待監管部門就制度給出回答的地方。

對此,專家們也給出了一定的解決辦法。如葉檀認爲,根據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自然人股東將在公司上市之前取得的股權在公司上市後進行轉讓必須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這樣的稅費相對偏低。因此,她建議使用“累進法”來制定稅費標準,以對上市公司的股東起到一定的牽制作用。李大霄則表示,要預防離職潮的再度出現,只能從買者身上入手,“買者不要出價太高,給他們支付的退休金不要太豐厚,就不會有那麼多辭職退休的了。”

去年10月30日,中國推出創業板,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包括創業板高管集中辭職套現之類的創業板自身體制性問題還沒有完全顯露,這決定了中國創業板的法律制度建設在短期內會有一定的滯後性,對此不能過分苛責,但這並不妨礙有關部門在既有的法律框架內尋求個別機制創新,通過要求擬上市主體及相關股東、高級管理人員出具“上市承諾”,來實現創業板參與各方的利益均衡,避免一方爲了自己的利益損害其他各方尤其是公衆投資者的利益。

有建議還認爲,面對創業板高管爲儘早減持套現而大規模去職所造成的創業板短期效應風險,監管部門可以要求相關擬上市創業板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承諾,在公司連續3年盈利之前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不進行轉讓;核心技術人員的競業禁止期限不得低於2年。

截至發稿時止,本刊記者獲悉,迴天膠業(300041)8月25日發佈公告稱公司董秘曾學毅因“工作變動”辭職。這是創業板開板以來的第34位辭職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