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微電子“闖關”創業板:業績高增長難掩現金流質量不高 現場檢查遭監管警示|清流·IPO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周淼 主編|趙妍

近日,深交所公佈了對黃山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芯微電子”)的監管函。2022年3月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受理了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2022年4月22日,芯微電子被隨機抽取確定爲現場檢查對象。經查明,芯微電子存在多項違規情形:

一是刪除了2022年5月以前的ERP信息系統上機日誌,由於信息未備份,現場檢查組無法恢復並查詢相關上機記錄,二是實際執行的收入確認政策與招股說明書披露情況不一致,三是未充分揭示核心專利即將到期、實用新型專利被宣告無效的風險,四是未充分披露財務覈算不規範的情形,如存貨跌價準備不充分等。

據此,深交所上市審覈中心對芯微電子採取書面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據瞭解,芯微電子此次其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爲國金證券,保薦代表人爲莊斌、程宇。公司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芯片、器件和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以晶閘管爲主,涵蓋MOSFET、整流二極管和肖特基二極管。

受益於行業的高景氣度,芯微電子近兩年經營業績增長迅速。但與頭部企業相比,公司營收規模、產品品類及研發狀況仍與之存在差距。比如在業績上,以2022年上半年例,芯微電子營收1.84 億元;而其選取的4家同行可比公司捷捷微電(300623.SZ)、揚傑科技(300373.SZ)、華微電子(600360.SH)、立昂微(605358.SH)營收分別爲8.4億元、29.51億元、10.49 億元、15.65億元。

業績增長靠行業景氣度

芯微電子前身爲黃山電器廠,成立於2005年,2020年整體變更改製爲“黃山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實際控制人爲王日新、王民安父子二人,二人合計直接持有公司59.05%的股權。自成立起來,芯微電子立足於功率半導體產業,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電力傳輸、計算機、新能源等領域。

從業績來看,2019年至2022 年上半年,芯微電子營業收入分別爲 16985.74 萬元、22935.11 萬元、37850.83 萬元、18356.34 萬元,淨利潤分別爲 2921.12 萬元、4197.78 萬元、10246.6 萬元、4569.94 萬元;具體來看,晶閘管(芯片和器件)合計收入佔主營收入比自2019年的69.44%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38.86%,而MOSFET芯片產品佔比則自16.02%升至22.18%。

而對於上述業績的快速增長,芯微電子指出,公司於2020年實現6英寸硅外延片及5英寸晶閘管芯片的量產,進一步提升了公司整體競爭力。在此背景下,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受到行業景氣度上升的影響,比如公司的MOSFET芯片,該產品在在2018年至2020年一直虧本運營,直至2021年受市場行情影響毛利率激增至40.16%,進而也爲公司業績作出了貢獻。

但進入 2022 年下半年,以消費者爲導向的終端市場出現需求持續疲軟、產品價格下降的情形,公司當年第三季度受到較大影響,主營收入構成有所變化,導致毛利率相對較高的晶閘管、MOSFET 等產品的貢獻率低於上年,再加上費用率有所上升等因素,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36.67%,預計2022年全年同比下降35.38%-37.50%。

需要說明的是,芯微電子主要以IDM模式經營,這一模式雖可以可以減少原材料的採購成本,降低生產成本,但由於需要自建產線,IDM模式經營的公司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研發、技術改造和擴產資金,如公司2021年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現金自數千萬增至1.83億。而企業或也面臨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存貨跌價等風險。

從存貨的情況來看,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芯微電子各期末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爲 5510.69 萬元、6920.36 萬元、7014.06 萬元、1.18億元;而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比例達10.52%、6.66%、3.81%和 3.63%。其中2019年、2020年,則主要是對於MOSFET芯片及MOSFET器件產品的計提,該生產線建設前期投入成本大,而後來未能達到盈虧平衡點。

而在此情況下,芯微電子還加碼擴產。據瞭解,截至報告期末,其幾大生產線均未滿產,如6 英寸肖特基二極管芯片(萬片)產能利用率僅爲37.77%,部分產線還因市場行情回落影響產能利用率下降,比如4 英寸芯片產線產能利用率自2021年的88.32%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 60.35%。

現金收入比偏低

相比業績的高增長,芯微電子的現金流質量卻不高,報告期各期經營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806.93萬元、2803.64萬元、4975.21萬元、1520.1萬元,與淨利潤相差數千萬不等;對此,監管要求其解釋淨利潤與現金流產生差異的原因以及與同行公司對比現金收入比等指標。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芯微電子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現金收入比分別爲0.54、0.55、0.56、0.47,而同行平均值分別爲0.83、0.67、0.71、0.83,同行業可比公司如捷捷微電、立昂微、華微電子等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的現金收入比均在1左右。

芯微電子將其經營現金流淨額低於淨利潤,及現金收入比低於同行的原因,均歸因爲公司通過收取承兌匯票的形式收取貨款;此外,在與同行對比時,芯微電子還模擬計算了扣除匯票款影響的現金收入比,而在其模擬的情況下,其各期模擬現金收入比均大於1。

不過清流工作室注意到,上述同行可比公司中,華微電子也稱受行業特性影響,其客戶會較多地使用商業承兌匯票的形式進行結算;立昂微在投資者平臺迴應現金收入比的情況時也稱,“根據半導體公司的行業慣例,下游客戶訂單一般採用銀行承兌匯票的方式回款”。

所以,實際上其他同行也採取承兌匯票的形式收取貨款,在這一情況下,芯微電子上述解釋是否站的住腳?

除此之外,芯微電子的應收賬款也備受關注。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芯微電子的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爲 5,275.45 萬元、 6,106.58 萬元、9,032.53 萬元、10,435.58 萬元,佔當期營收比分別爲 34.86%、36.40%、39.71%、38.46%。對此,監管曾要求公司說明報告期內主要客戶信用政策及應收賬款期後回款情況。

據招股書,芯微電子主要採用賒銷的形式向客戶進行產品銷售,並依據客戶的信譽狀況、資金實力、合作時間、歷史交易情況等因素執行不同的信用政策,一般在合同/ 訂單中約定信用期,通常最長不超過 4 個月。據此,芯微電子稱,公司對主要客戶信用政策未發生重大變化,不存在放鬆信用期以刺激銷售的情形。

清流工作室問詢業內人士及梳理招股書得知,信用期即企業允許客戶從購貨到付款的時間,而在芯微電子問詢回覆函曾提到,信用期2個月相當於月結30天的結算方式,即月末對賬後30天付款;芯微電子雖然披露了其客戶的應收賬款回款情況,但或未嚴格執行其所披露的信用政策。

比如宜興傑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芯微電子並未披露稱該公司期後回款餘額及比例,不過從芯微電子對2022年6月30日對其設定的信用期也爲60天;也就是說,公司相關應收賬款應在7月31日還清;但在芯微電子相關問詢函附註顯示,該公司回款比例較低系貨款尚在賬期中;除此之外,芯微電子的其他客戶也存在逾期還款的情況,但問詢回覆函也未對此說明;

如廣州歐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應收賬款餘額爲303.72萬元,而芯微電子對其制定的信用期也爲60 天;不過截至2022年8月31日,其回款餘額爲239.03萬元,期後回款比例爲78.7%。類似的情況還有廣州市奧德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其信用期爲60天,但截至2022年8月31日,該公司也未完全回款。

核心技術專利即將失效

從招股書來看,芯微電子曾給自己打上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安徽省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安徽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標籤,並稱建有博士後工作站,迄今已承擔多項國家級、省級項目。但這樣一家高科技公司,芯微電子的核心發明專利卻面臨過期的風險。

據監管函,深交所表示,此次現場檢查發現,芯微電子一項核心技術發明專利“晶閘管、專用於製造晶閘管的芯片及其製造方法”(專利號:ZL200410065393.0)即將於2024年到期,另外,公司一項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晶閘管芯片”(專利號:ZL201420028085.X)”已於2021年被宣告無效。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1-6月,上述兩項專利對應產品形成的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爲74.81%、68.98%、55.03%、42.24%。對此,芯微電子卻未在招股說明書中充分披露上述專利即將到期、已被宣告無效的情況,未充分揭示是否存在對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風險。

據問詢函,正邦電子曾對芯微電子名下專利號爲201420028085.X名稱爲“一種晶閘管芯片”的實用新型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無效宣告請求。2021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該專利權無效;此後2021年6月,芯微電子先後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上訴,但截至目前仍未有結果。

不過,芯微電子卻稱,相關專利失效對公司經營不存重大影響,且公司在上述晶閘管產品領域已形成了專利羣,相關指標處於行業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具備與國際同類產品競爭的實力。不過清流工作室注意到,芯微電子披露的與晶閘管系列產品相關的主要核心技術中,部分核心技術對應的最早的專利申請日期可追溯到2004年,而最近的則是在2019年。

雖然芯微電子稱非常重視技術的研發和積累,但在專利數和研發人員上,芯微電子均不及同行。截至2021年12月30日,捷捷微電、揚傑科技、華微電子、立昂微專利數量分別爲99項、285項、74項和62項,芯微電子僅爲20項。研發人員方面,上述可比同行分別爲208人、676人、616人和273人,芯微電子僅爲88人。

而在其5名核心技術人員中,具有本科學歷佔比也不足一半,其中饒祖剛爲北京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王民安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本科,其餘三人學歷背景均爲大專。此外,在總體員工學歷構成上,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本科員工數量佔比僅1.92%,大專及以下員工佔比高達9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