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強震至少20起!美研究驚察「地球自轉減速」…狂增地震
2名美國科學家在美國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年會發表合撰論文,內文警告地球自轉速度雖變化波動小,但些微改變將造成明年全球地震大幅增加,尤其是人口相當衆多的熱帶地區,將會出現劇烈的地震活動。
▲南韓慶尚北道浦項市北部發生芮氏規模5.4地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畢爾漢(Roger Bilham)與蒙大拿大學教授班迪克(Rebecca Bendick)上月在美國地質學會年會發表論文,指出地球自轉與地震活動有高度關聯,且自轉和大量地底能量的釋放有相關。畢爾漢和班迪克針對1900年以來芮氏規模7以上的強震進行研究,發現有五個時期強震明顯多於其他時期。在這些時期中,一年竟發生25至30起強烈地震,其餘時期每年平均僅發生15場強震。
學者進一步探究地震活動時期與其他可能的因素,發現每當地球自轉速度略爲減緩,每天減少1毫秒,接着要面對的問題卻是強震數量增加的時期。
▲伊拉克、伊朗13日發生芮氏規模7.3強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兩教授也發現,過去150年間,地球已數度出現數次自轉減緩的時期,這些時期長度約是5年,當地球自轉變慢時期結束後,強震數量就會增加。畢爾漢表示:「這相當直接,地球給了我們5年的強震預警期。」畢爾漢表示,地球逾4年前,自轉開始進入週期性減緩,若推算,可以推估明年就會進入強震大增的時期。今年迄今約僅有6起強烈地震,「但2018年起,可能每年都會有20起強烈地震。」
儘管畢爾漢和班迪克研判過去地震,地球自轉速度減緩後發生的強震,最常發生在赤道附近,仍很難預測地震將在何處發生,也不清楚爲何地球自轉速度會導致強震增加。科學家懷疑,也有可能是地核活動的些微改變,導致兩件事先後發生。據瞭解,約有10億人口居住在熱帶地區。
針對此事,中央氣象局表示,對於美國科學家預測因地球自轉速度變慢,明年全球發生規模7以上強烈地震的次數將達20次,以及中央大學李錫堤教授研究認爲目前臺灣確實已進入地震活躍期,相關學者的研究論述皆予以尊重。
氣象局表示,由美國地質調查所今年全球地震統計數據來看,全球至今已發生6次規模7以上地震,近期包括(臺灣時間)9月8日及20日震央位於墨西哥地震規模分別爲8.2及7.1,以及11月13日震央位於伊朗伊拉克邊境地震規模7.3,規模6至6.9地震有89次,全球大地震至目前在統計上並無特別活躍的趨勢,惟民衆仍應充實地震防災知識,隨時做好應變措施。
臺灣位處板塊邊界,地震之活動無法避免。要有效減少地震傷亡,應重視建築物結構的安全耐震性,平時具備地震、防災知識,隨時做好防災應變準備。氣象局本於權責24小時監測臺灣地區之地震活動,並快速對外發布有感地震資訊。一旦發生有感地震或異常地震活動,將於第一時間對外發布資訊,提供防救災業務之需求。
至於美國地質調查所監測全球地震分佈,中央氣象局接收其相關訊息,在全球地區若有發生規模大於6的地震,將其訊息轉發在氣象局官網上,供民衆瞭解地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