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女過瘦 引發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羣反覆嘔吐

▲郭綜合醫院外科黃太謙院長提醒民衆,如果親友有人很瘦,又時常嘔吐時,應及早就醫檢查是否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羣」,並進行治療維持健康。(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一名17歲少女過度減重伴隨飲食異常罹患「神經性厭食症」,出現反覆嘔吐現象,前往就醫到診時體重僅有42公斤,身體檢查發現上腹區有「搖水聲」,這是液體空氣充滿在胃部的特殊聲音,之後做了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脹滿的十二指腸及狹窄的主動脈上腸繫膜動脈夾角,診斷爲「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羣」。

郭綜合醫院外科黃太謙副院長指出在解剖學上,消化道從口、食道、胃到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恰恰通過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的夾角。這個夾角原本就堆積脂肪,脂肪的體積可以撐開夾角;當人變瘦,夾角內的脂肪減少時,這個空間將隨之縮小,壓住十二指腸,讓食物無法通過。研究發現,這個夾角在正常時大約38到65度之間,但小於25度時就容易發生阻塞。

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羣少見,大約每1千人出現1到3名,女性男性多,特別是10到39歲的女性更頻繁,原因繫上系模動脈夾住十二指腸造成腸阻塞,早點診斷就可以進行正確的治療,一旦忽略,仍有機會造成死亡。死亡的原因爲營養不良、脫水、電解質異常、胃出血甚至穿孔,嚴重耗弱性疾病癌症、嚴重外傷、營養吸收不良症、或是神經性厭食症等)以及解剖位置異常(十二指腸懸吊太高或上腸系模動脈起源處過低,都增高十二指腸被夾住的機會)的人是好發族羣

病況,輕度的,吃的少就有飽脹感;嚴重時會吐出含有膽汁胃液、體重下降等;在某些姿勢時,包括趴着、左側躺、或者將膝蓋提到胸前,可以讓病人覺得舒緩。檢查上較常用的是鋇劑上消化道攝影及電腦斷層,可以看到阻滯在十二指腸的鋇劑斷面,在電腦斷層上則呈現窄縮的主動脈與上腸系模動脈的空間。

治療上以保守療法爲主,適時的鼻胃管減壓引流、矯正脫水及離子異常、提供高能量營養輸液、以通過阻塞處的鼻腸管餵食等,可得到8成的成功率。但在保守療法失敗或不願拖長病程時,就需考慮手術治療,常用的術式皆以繞開阻塞爲原則,包括十二指腸空腸繞道術、胃空腸繞道術、史壯氏(Strong’s)懸韌帶鬆解術等,可依各種考慮進行適當的手術。

黃太謙副院長說,當你發現周遭的人很瘦,又時常嘔吐時,應該提醒到腸胃內、外科求診,以早日診斷並進行治療,維持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