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英雄魂歸

隨即在李波的帶領下,他們離開皇宮,騎上馬向城東跑去。很快,他們已經跑出了城,來到城北。

又縱馬奔馳一陣,他們來到碼頭附近,見到許多帶有皇室標誌的車駕,頓時明白這是到了允熥所在的地方,忙從馬上下來,將馬匹交給隨行的侍衛,跟隨李波向裡走去。

不一會兒見到允熥行過禮後,楊峰不由得問道:“官家,臣冒昧,敢問這是要做什麼?”

“兩個月前張溫帥領最後一批從安南撤出的將士返回京城,今日是帶領京城左近的這幾個衛所返回京城日子。”

“這次征伐安南,張愛卿居中調度,統籌負責,爲大軍順利擊敗安南之兵、平定安南全境立功甚大,所以朕前日聽聞他將會於今日返回後就決定在碼頭迎接他。”允熥笑道:“古之名將大勝回京後,君王都是出城三十里迎接。龍灣渡的碼頭離着京城沒有三十里遠,朕就多率領幾個人來迎接他。”

“官家待將士之厚,古之君王萬難能及。”楊峰馬上來了句馬屁。

“雖然知曉你這是一句馬屁,但朕還是覺得十分高興。”允熥開玩笑道。

他與楊峰說笑幾句,忽然又皺起眉頭:“只是依照一路上傳令的將士的話,張愛卿的身體不大好,在安南犯得病其實一直也沒好,只是強撐着打理軍隊之事。交王勸他在安南把病養好後再回來,但他執意要親自帶兵返回,交王侑不過他,只能隨他去了。”

“並且景川侯曹震曹愛卿、武定侯郭英郭愛卿等幾位愛卿這段日子的身子也不好,都病體纏綿的,曹行爲了侍奉曹愛卿都請了長假回家。”

“曹震、郭英二位愛卿在朕剛剛即位的時候還精神矍鑠,滿面紅光,說話粗聲粗氣,有足夠的精力來教導朕,領導五軍都督府,誰知才過了五年,就一個個的變成了這樣。”

“等張溫回來了,不論他病好沒好,朕都讓太醫給他檢查一下,放他幾個月的假在家休養。”

提到這些人現在身體不好,允熥的心情也不怎麼好。雖然曹震、郭英等人比不得徐達、常遇春等後世熟知的大將,但也爲大明建立、驅逐韃虜立下汗馬功勞,允熥對他們也是比較敬仰的,看到他們病體纏身自然不好受。

不過允熥只是稍稍沉浸在這樣的心情中,馬上就緩了過來,對楊峰說道:“這幾日朕不在京城,你都忙些什麼?”他當然知道通事舍人沒什麼事幹。

楊峰剛纔被允熥的幾句話也撩撥的心情不好。他爹今年也快六十了,身子骨明顯比不上前幾年,只是因爲不怎麼生病他才下意識忽略父親已經老了。剛纔聽到允熥的話也擔憂其自己的父親來。

因此他聽到允熥的問話後愣了一愣才說道:“啓稟官家,臣這幾日在宮裡將分派的事情處置完畢後,就看《撒馬爾罕國概要》此書,瞭解撒馬爾罕國的事情。”

“這很好。”允熥讚許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能現在就開始瞭解其國,很好。”

楊峰答應一聲,忽然想起一事,說道:“官家,臣有一事要稟報官家。”

“何事?”

“適才午時臣在院子中尋了一地方看《撒馬爾罕國概要》此書,有一名爲陳立傑的侍衛對臣頗爲好奇,就站在臣的身後看。臣與其交談,得知其竟然能夠認得書上的大多數文字,臣……”

楊峰話沒有說完,就被允熥打斷道:“陳立傑這個人能夠認識書上的大多數文字?”

允熥很驚訝。他當然知道陳立傑這一批獵戶出身的侍衛之前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來到他身邊才三年多,竟然就認識了這麼多字?

並且其實他認識這麼多字還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他爲什麼要學習認字。三年多認識很多字雖然對他這個年紀的人不正常,但也是可以達到的,但絕大多數侍衛的工作不需要認字,他沒有必要學習。

允熥登時就要宣陳立傑覲見。可就在此時,宋青書跑進來,匆忙行禮後說:“陛下,會寧候張大人率領的船隊要靠岸了。”

允熥立刻將陳立傑之事放下,吩咐身旁的小宦官爲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又戴上冠冕,走出營帳。楊峰匆忙跟出去。

他很快來到安排的御座前,下令奏樂。小宦官趕忙去四處傳旨。很快,設在碼頭前的奏凱樂位北邊的協律郎手忙腳亂的指揮樂工奏樂,樂工吹響了手中的樂器,威武雄壯的凱歌頓時飄蕩在碼頭上空。

文武百官聽到奏樂的聲音,趕忙將身子站的筆直,等待張溫下船。

又早已設置露布(一種寫有文字並用以通報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來傳遞軍事捷報)案於道正中,面向南方;受露布位於案東,承製位於案東北,都面向西方。宣露布位於文武百官站立之地的南邊,面向北方。

待船隻正式靠岸後,允熥也站起來,等待張溫帶領將士們下船。

可等了一會兒,他們卻見到李景隆身着黑衣,帶領將士從船上下來,面帶悲慼之色向允熥走過來。

允熥頓時心生不好的預感,上前幾步問道:“張愛卿呢?”

“陛下,”李景隆雙眼閃爍着淚珠,跪下說道:“會寧侯強撐病體帶兵返回京城,但在江上顛簸這幾日終於承受不住,於昨日晚上薨了。”

感謝所有訂閱的書友。

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035章 鐵門關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1021章 **主義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1498章 蘇州驚變——造反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561章 鬆綁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第812章 四王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1474章 下旨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140章 戰——死戰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969章 計算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167章 國力第973章 訓話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617章 榮譽感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954章 續婚姻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167章 曙光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907章 意圖不明的人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036章 決心第46章 再至麪館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45章 武德衛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1035章 鐵門關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776章 解惑(一)第401章 朱藍第577章 傳道番外20:祭拜長陵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795章 諸事第1143章 懸賞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76章 走進科學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99章 通知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134章 北平城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