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

只有楊峰的母親王氏私下裡悄悄對楊峰說道:“峰兒,你尚了主,是咱們全家的榮耀,但對你自己未必是好事!皇家的公主咱們家也管不得,若是生性嬌縱可就苦了你了。”

“你從前不是也在皇上身邊當過侍衛?可知道中山公主的性情如何?”

“娘,中山長公主性情很好,絕非刁蠻之人。”楊峰答道。

王氏又仔細詢問幾句,才鬆了口氣說道:“這樣娘就放心了。”

雖然允熥這道聖旨並未大肆宣揚,但建業朝頭一次有公主下嫁豈會不引起衆人的注意?更何況楊氏族人恨不得宣揚的全國人民都知道,所以當日下了朝後沒多久在京的文武百官都已經知曉了。

與楊峰關係不錯的武將以及少數文官馬上也命下人準備禮物,等着下值後去恭賀;和楊峰很陌生的,一些武將大多想着如何靠上去,其餘的則暗暗注意以後不要得罪了他。

大多數文官都覺得不太妥當,不過也不會爲此上摺子;但有一小部分文官很反對此事,激烈的上奏摺進諫。

允熥早就料定會有進諫的人了,所有進諫的奏摺全部親自看一遍,對僅僅指出公主殿下嫁給鰥夫不妥當、言辭也不甚激烈的人當做沒看見奏摺,但對於洋洋灑灑引經據典寫了一堆或者言辭激烈的全部下旨予以申斥,並且列入預備貶斥的行列中。

這場風波過去後,楊家就開始預備起婚禮來。由於楊峰是要與公主成婚,楊家生怕顯得簡陋,所以竭盡所能預備婚禮,家裡這些年積攢下來的錢差不多都會被花光。楊峰二弟的老婆有些不滿,但也不敢公開說,只得在自己的院子裡與丈夫抱怨。

楊峰第二天一早就來宮裡上值,半路上很是被當年的同僚嘲笑了一番。他當侍衛的時候調到允熥身邊後就是七品,後來一路升到正四品,當副將後掛了正三品的銜,現在竟然又來當正七品的通事舍人。與楊峰還算熟悉的李波查驗過他的手詔後笑道:“楊通事,快來參見上官。”

“一邊去!”楊峰也笑了:“雖然你現在的官銜比我高,但也管不着我,算什麼上官!”

“就是不算上官,也比你官大,面見高官豈能不行禮。”

“好好好,見過李大人。”楊峰也就開玩笑似的躬身說道。

嬉鬧過一陣,楊峰走進乾清宮。秋輔官李須虎見到他點點頭——他昨天下午已經知道了楊峰要來當通事舍人的事情,雖然很驚訝,但也沒有多說什麼,此時與楊峰寒暄幾句,還回憶了一番當年他在詹事府任職、楊峰當侍衛時候的往事,安排了一個座位。

不一會兒允熥下朝回來,見到楊峰就把他叫到身邊笑道:“楊峰,冊封你爲中山長公主駙馬的聖旨已經擬好下發了,從今日起,你可就是朕的妹夫了。”

楊峰不知如何接話,只是微笑着。好在允熥馬上繼續說道:“不過雖然你是朕的妹夫,也要禮敬上官與同僚友好,千萬不能擺出駙馬的樣子來。”

“做事也要勤勉,朕用人只有四個字:公忠廉能,越貼合這四個字的朕就越是提拔。祖宗的功勞可以讓人一輩子錦衣玉食,但可不是直接爲官的依據。”家裡人的話昨晚已經說過了,今天就是公家的話了。

楊峰馬上躬身答應。他當初能夠被朱元璋選中到允熥身邊爲侍衛就是因爲謹慎的個性,即使沒有允熥的吩咐也不會儀仗自己駙馬的身份到處招搖的。

允熥叮囑過後,又道:“今日你初來,恐怕對朕的內閣如何運作尚不熟悉,就先熟悉一番。你退下吧。”

楊峰答應一聲,躬身退下。

在座的舍人們都對他十分客氣,有人甚至將他當做上官來對待。雖然大家都沒有想明白皇上爲何任命楊峰爲通事舍人,但他顯然不可能是撲街了,後來聽聞他成爲駙馬後更確定了自己的想法。

就這樣過了數月,很快到了八月份。

……

……

八月初九這一日一早,楊峰按時來到乾清宮上值。他走進前殿,與同僚打聲招呼,就坐下來開始一天的工作。

不過雖然說是工作,但其實他也沒什麼事情。昨日是朱元璋誕辰七十五週年,允熥前日就帶領全家和在京的所有藩王去孝陵祭祖了。既然皇帝不在,無論是商討朝政還是草擬聖旨之事都沒有,至於票擬摺子,五軍都督府的摺子本來就少,又有李須虎這個秋輔官在,他一天也撈不到幾份摺子批答。

所以楊峰將茶沏好後,就拿出一本書看了起來。只見書的封面上寫着《撒馬爾罕國概要》。

任何一場戰爭,都不是能夠輕易發動的,所謂爲將者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實力相差不大、將領的指揮才能也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情報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但允熥對於哪些情報重要那些情報不重要的觀點與這個時代的人不太一樣。允熥認爲,人口多寡、糧草多寡、社會組織構成、軍隊組織構成、國內百姓對打仗是否支持、軍隊將領對打仗是否支持、士兵的士氣如何等事情,比戰術級別的情報要重要得多——能提前得知敵軍將要伏擊自己的情報當然十分重要,但在雙方大軍已經互相駐紮在幾十裡外要當面硬碰硬的時候,戰術級別的情報就不那麼重要了。

尤其是社會組織構成,中華之人對於這一點的重要性一直認識不足,以爲全天下都是和中華一樣的社會構成,頂多以爲與春秋戰國時代一樣,不大能意識到宗教等其他要素的重要作用,即使他幾次強調此事,成效也不大。

爲了普及自己的觀點,提高戰爭獲勝的機率,允熥即位第二年就下令秦藩的人與錦衣衛合力派人去撒馬爾罕國的地方蒐集這些情報,哪怕是白菜的價格也要記下彙總傳回來,在去年年底初步編寫了這本《撒馬爾罕國概要》。

楊峰津津有味的看着。這本書涉及到了許多撒馬爾罕的風土人情,對於中原之民來說很稀奇,所以楊峰看的很投入,不時小聲嘆道:“原來如此!”“爲何會如此?”“這個風俗好奇怪”等等。

中午吃過午飯,楊峰也沒有去他們可以睡午覺的殿閣,而是就在乾清宮內找了一個背風又遮陽的亭子,坐下看了起來。

他正看着,忽然感覺身旁似乎有人喘息的聲音,忙側頭一看,就見到一個身穿侍衛服色的人站在他身旁,眼睛盯着他手上的書。

“陳侍衛對此書很好奇?”楊峰認得這個叫做陳立傑的侍衛。

“楊大人恕罪。”陳立傑馬上躬身行禮道:“下官在這附近值守,聽到楊大人一邊看着書還一邊嘀咕着什麼,心下好奇,於是湊過來看一看。不想書中寫了這麼多的奇聞異事,所以忍不住看了起來。”

“這也沒什麼。陛下並未說此書不得其他人觀看。只是,你認識這上面的字?”楊峰記得和李波打聽宮內侍衛的時候,聽他說起這個叫做陳立傑的侍衛是獵戶出身,機緣巧合之下來到允熥身邊爲侍衛,應該不認識字纔對。

“楊大人,在下來到皇上身邊爲侍衛後,因看皇上身邊原來的侍衛都識字,所以也自學文字,那書上的文字差不多都認識。”陳立傑答道。

‘他是建業二年初纔來到陛下身邊爲侍衛的,到今年才三年,就認識了這麼多字,了不得啊!當一個侍衛有些屈才了。’楊峰在心裡想着。

不過他卻沒有說此事,而是對陳立傑說道:“我記得陳侍衛你爲正六品,在下現在才正七品,可當不起你大人的稱呼,,直呼我的名字就成,或者叫在下楊通事、楊舍人也可。”

“楊大人現下雖然僅僅只是正七品,但皇上對大人十分重視,下官萬萬不敢直呼大人的名字。況且依照規矩,駙馬爲從一品,下官稱呼大人也是應當。”陳立傑說道。

楊峰聽到這話再也無話可說,只能低下頭繼續看書。

可就在這時,從不遠處忽然傳來他熟悉的聲音道:“總算找到你了。”楊峰擡起頭,果然見到了李波正向他走過來。

“你不是護衛陛下去了孝陵麼?你回來了,怎麼沒見陛下的車駕?”楊峰馬上問道。

“奉聖上口諭,宣你出宮面見。”李波說道。

楊峰當然奇怪爲何允熥回京後沒有馬上回宮而是要宣他出宮,遲疑了一下才答應道:“是。”

李波又對陳立傑等侍衛說道:“你們也一起出宮,去護衛聖上。”

“是。”衆人答應一聲。

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感謝和求訂閱第129章 過山東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1261章 格致監與再見羅貫中第937章 其它第1395章 結果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634章 橫濱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1136章 上陣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687章 白帳第165章 送行番外13:大辯論上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246章 接旨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1036章 決心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1529章 小武則天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282章 年前第107章 成親第156章 兩家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565章 道理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033章 見到之後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474章 下旨第629章 檢閱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354章 前夜第616章 齊步走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670章 攻緬——殺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516章 抓人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1010章 焦急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512章 供詞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672章 經緯西南——兩個番國第699章 說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205章 勸諫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765章 做夢第129章 過山東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143章 戰——安全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896章 我來也原來是這個身份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