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

他還力勸張溫道:“張先生,我就稱呼你一聲先生,還是坐船回京養病吧。趁着現在海上的風浪未起的時候回去,等開始颳大風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陛下,陛下能來看臣,臣銘感五內,但臣雖然生了病,自覺還不重。”

“況且也有大夫說,生病的時候遠行千里也未必是好事,臣也記得從前行軍的時候有將領因生了病返回,但也能將病養好的事情。陛下的好意臣當然明白,可臣還是覺得留在安南也不差,就不必多生事情了。”張溫推絕道。

允熥聽他說的有理,也就不再勉強,又叮囑照顧他的人道:“你們可要仔細了,將張先生照顧好了,朕定有賞賜。”

從張溫的住所出來返回行宮的路上,允熥特意看了看沿途的情形。南定城在當初打仗的時候毀掉了小半座城、西南兩面的城牆多有損傷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也知道城內的大多數百姓都已經被趕了出去。

但此時他看着沿途,發覺城內還算熱鬧,道路兩邊的店鋪不少,很有些做生意的人。允熥攔下一個正在街上巡邏的將士問了問,得知原來朱贊儀將安南境內還自認做漢人的人遷移了幾萬過來,又囑咐將士千萬不得騷擾他們,所以街面上還挺熱鬧的。

他又看向城牆,見到城牆上的破洞大多已經修補好,沒有修補好的也有人在一旁修補。城頭和城門處的守衛也很有秩序。

允熥暗自點頭。朱贊儀已經做的很不錯了,就是讓他來南定,也未必比贊儀做得好。

回了行宮,允熥先是打了一趟拳,又和李莎兒‘切磋’了一下,待熙怡起來了和她們一起用早膳。

正吃着,王喜忽然走過來在他耳邊輕聲說了什麼。允熥也輕聲吩咐幾句,三兩下將手裡的包子吃完,和李莎兒、熙怡笑着說道:“夫君有事要處置,就不陪你們了。”

“國事爲重,夫君不必掛念我們。”熙怡首先說道。她就是再孩子心性也知道該說什麼。李莎兒也跟着說了。

允熥也不知該露出什麼表情,又笑了笑走了。

他走後,熙怡有些感慨的說道:“我想回京城了。就是夫君不在身旁,好歹還有孩子,現在這,哎。也不知文垣、文圻、文垠、敏兒他們現在好不好,有沒有人生病。”

李莎兒也和她想的一樣。在京城雖然經常見不到允熥,但在自己的宮殿裡做什麼都方便,初一十五還能把家人叫進宮說說話;在安南雖說每天都能見到允熥,但說話的時候也不多,況且孩子和家人都看不到。

她們兩個說了幾句話,熙怡忽然按住頭說道:“也不知怎的這兩日晚上怎麼也睡不夠,現在又困了。李妹妹,我回去補個覺,咱們下午再聊天。”

李莎兒也沒有懷疑,笑道:“正好我也想回屋,就和薛姐姐一起回去吧。”

……

……

允熥來到書房,剛坐下就對王喜說道:“傳我來也進來。讓扶桑國的兩個使者等着。”

王喜答應一聲,吩咐小宦官給允熥沏茶,自己出去傳令。過不多時,茶水還沒有燒開,就見到我來也走進來,對着允熥跪下說道:“臣我來也見過陛下,陛下萬歲。”

允熥喝了一口一早兒燒開已經晾得差不多的白開水,盯着他看了半晌,說道:“起來吧。”

待我來也站起來,允熥說道:“你前日殺死7的事情,情有可原,朕就奪了原本想給你的世襲,但已經定下的你的官位不變,其餘的,朕也不追究了。”

“多謝陛下隆恩。”我來也馬上躬身說道,滿臉的高興。他倒不是爲自己的官位高興,而是他之前奏報的將那些戰死的扶桑武士的妻兒遷到大明的事情已經得到了准許,他若是個官總能照顧一二,不是官很多事情就沒法照顧他們。

“但是。”允熥馬上接着說道:“有一件事朕今日一定要知道,你到底是什麼身份?”

“陛下當初收下臣的時候並未問臣是什麼身份,爲什麼現在問起來?”我來也頓了頓,說道。

“大膽!陛下問你話,你回答就是了,怎敢反問陛下!”一個小宦官呵斥道。

允熥揮揮手止住小宦官的話,說道:“當初朕接納你的時候,以爲你不過是從扶桑流浪出來的武士,在南北朝中南朝的武士,因爲南朝敗北所以流落四方,不在意你的身份。”

“可你竟然能從扶桑召集那麼多人出來,朕就有所懷疑了。即使你真的是南朝的武士,身份地位也絕對不低,要不然不可能從扶桑召這許多武士前來。即使召來了,你也當不了頭領。”

“並且昨日朕在港口處見你的時候,扶桑來的使者竟然驚訝的喊出了聲。那個扶桑使者日野伸顯朕也知曉他的來歷,是扶桑國現在國君源義嗣的表兄弟,源義嗣的父親太政大臣源義滿正室的侄子,身份極高,能讓他認識的人,絕對不是平常人。”

“陛下爲何對我扶桑國的事情瞭如指掌?小小的扶桑,有什麼需要陛下注意的麼?”我來也不解的問道。現在楚王朱楨的次子朱孟炯就在橫濱當總兵,允熥想知道這些很容易,但他很不理解爲何允熥會願意關注扶桑。

允熥笑了笑,看着他說道:“朕重視扶桑難道不好麼?”

“你不要再打斷朕的話了,老實回答朕的問題。”

“若是你不說,看在你立下的功勞,朕也不會對你如何,但不能留你在大明瞭,會派人將你送到琉球。至於你願不願意回扶桑,朕也不會管。”

“你也別想着糊弄朕。現在扶桑的兩個使者就在另外一間屋子,朕稍後會找他們說話。朕就不相信,你們說謊還能說得一樣。”

我來也沉默了許久,允熥都有些不耐煩的時候,他說道:“陛下,臣這就說出自己的來歷。”

感謝所有訂閱的書友,正旦快樂。

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387章 喜歡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307章 祖宗們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209章 賢才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217章 接媳婦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1003章 在吐魯番第256章 多疑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562章 滿江紅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307章 祖宗們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33章 大雨落幽燕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466章 新任命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25章 立儲之兆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1251章 反應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1271章 教子第691章 猜到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722章 文坻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202章 小說家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937章 其它第103章 應酬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1390章 蘇州府的行動第1418章 蕭卓說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586章 五皇子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378章 禮物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162章 撫慰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170章 砸玻璃第1479章 囑咐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181章 安頓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1234章 足球第981章 本第186章 故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711章 要求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1003章 在吐魯番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