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

接下來就到了七月十九日,這是個歷史性的日期,今天將名留青史,多年以後,年輕的人們將以崇敬之心問及今天之事……

簡單的說就是,在允熥又一次打斷了身體已基本康復的允炆看書並與他熱情地交換了對於徐暉祖和李景隆的看法並打算結束的時候,朱元璋派來的太監來到文淵閣叫允炆和允熥去謹身殿。

允熥當時就吃了一驚,嗯,允炆也吃了一驚,呂妃也吃了一驚。謹身殿那是老朱日常處理奏摺或者接見大臣的地方,不知道是隻叫了我們兩個還是有別人。要是隻有我們兩個,那意思就太明確了。允熥想着。呂妃和允炆顯然都想到了。

不過此時多想也無用,呂妃忙指使小宦官把允炆的衣服由家居的常服換成外出的衣服,允熥現在穿的衣服不用換,等允炆穿戴好了,一起出,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步行(注1),兩人一起來到了謹身殿。

這是允熥這個人,從記事以來第二次來到這裡,前次來這裡還是小時候,大概是洪武十五六年的時候,老朱讓所有的孫子去檢閱軍隊,然後在這裡一邊處理摺子一邊等着孩子們回來,朱高熾還以其呆萌呆萌的表現博得老朱的開懷大笑。

允熥和允炆走進殿內,在小宦官的帶領下,走進老朱常用來接見大臣的東閣內。允熥眼睛一掃,還好,殿內還有二叔秦王朱樉,三叔晉王朱棡,七叔齊王朱榑,十一叔蜀王朱椿,十二叔湘王朱柏,十七叔寧王朱權,以及燕王世子朱高熾等人,並不是只召見了他們兩個,要不然允熥真怕呂妃爲了萬無一失鋌而走險把他幹掉。

老朱應該沒講什麼敏感話題,殿內氣氛還算輕鬆。看到他們進來,老朱溫和地招呼他倆坐下,待允熥和允炆問好完畢,問道:“今日你們倆聊了什麼?”顯然老朱知道每天這個點兒允熥會去看允炆。

允炆作爲兄長,回道:“今天我和允熥先論了故中山王(徐達)與故岐陽王(李文忠)的功績,後來論了現魏國公與曹國公孰優孰劣。”

老朱於是問道:“那你們各自覺得徐暉祖和李景隆誰更有統兵之能?”

允熥回道:“二哥覺得曹國公在河難等地多次練兵,頗的讚譽,比魏國公更爲有能;但孫兒認爲,魏國公自幼得武寧公(徐達)真傳,遇事沉穩,與衆將爲善,頗有大將之風,亦曾多有歷練,而曹國公爲人獨斷,卻又思慮較多,怕是交戰之中不易把握戰機。”

允熥說的當然不是他自己的見解啦!這全是他通過看《明朝那些事兒》和《明史》中李景隆的表現和評價然後用自己的話總結的,絕對是非常正確的!

他還沒說太難聽的呢,比如‘誇誇其談、與部下爭功’啥的。主要是他還不太適應皇孫的角色,現代的小老百姓那敢得罪有錢有勢的!怕說的太狠得罪李景隆。

老朱聽完他的話,沒什麼反應,轉頭又問別人:“你們覺得呢?”允熥的叔叔和叔伯兄弟們可沒他這些顧慮,對他們來說,兩個臣子而已,就是說錯了,又能怎麼。

湘王朱柏先說道:“兒子覺得允熥說的有道理,兒子也曾和徐暉祖一起到北邊打仗,徐暉祖不管戰之大小如何都預先偵查探情況,做好各種情況的準備,交戰之時調兵遣將也很有條理,雖未曾獨立打過大仗,但兒子相信徐暉祖能爲名將;而李景隆善誇誇其談,未必不是紙上談兵。”

齊王朱榑也說道:“那李景隆油頭粉面的小子,一看就像是趙括;徐暉祖爲人沉穩,看起來就像是大將之才。”允熥還吒噫了一下,不是說朱榑好色貪財,王爺當的十分昏庸嗎,原來看人還挺準的。

隨後,秦王朱樉等人也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有認爲徐暉祖更厲害的,也有認爲李景隆更厲害的,還有覺得差不多的。其他人允熥就沒在意,就注意朱權和朱高熾了,沒想到這兩人都認爲李景隆更厲害。

朱高熾還可以理解,後世他還沒太大的名聲;朱權就太讓他失望了,“寧王善謀”就這個看人的水準,怪不得燕王靖難的時候輕而易舉的把他給忽悠了!

朱元璋一直面帶笑容地聽着他們討論,一句能表露自己想法的話都沒有說。大家互相說了幾句,話題就逐漸跑偏了,主要是這個話題太侷限了。就在話題跑偏到未知的,小孩子不宜參加的話題之前,允熥問道:“皇爺爺,之前叔叔們在說什麼?”

朱元璋沒有答話,秦王朱樉說道:“去年雲南多有蠻夷造反,今年從四月開始,罕東(大概在敦煌至酒泉一代)、都勻(在貴州)、畢節(同在貴州)、建昌衛(巴蜀)等地蠻夷和蒙元降將相繼造反。因大軍行進,糜費甚巨,朝中遂有文臣提出放棄這些蠻夷之地,善加安撫,使其不生事即可。父皇讓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也纔剛開始討論。”

允熥還沒聽完秦王的話,有句話就差點脫口而出:‘大明帝國的土地雖大,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作爲一個經受多年愛國主義教育和關心時事的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雖然並沒有什麼班可接,但仍然反對任何喪失領土的行爲。

到了大明帝國很可能可以接班了,更不會同意任何放棄領土的行爲。允熥廢了很大的力氣才忍住先不說話組織組織語言。

允熥一邊想該說什麼,一邊暗罵上奏摺的無恥文臣,雖然他並不知道誰上的這份摺子。這時,湘王朱柏說:“剛纔七哥和十一哥說如果大軍久攻不下,爲了節省花費,應當允許他們稱臣,大軍撤回,詳加安撫,弟弟大不以爲然。”

“那蠻夷之民多是畏威而不懷德之輩,若大軍撤回允其稱臣,他們必以爲我大明怕了他們,一定更加驕橫,殺人越貨,荼毒邊民,不如一次打掉他們的囂張氣焰,使其畏威而懼之。”

湘王朱柏的思想很符合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大國沙文主義啊,很符合我的胃口,不錯,允熥想。隨後,朱榑又反駁了幾句,晉王等也說了幾句,話說的都很簡單,有的人還很猶豫,顯然是觀點還不確定。

叔叔輩的說完了,該小輩了。作爲在坐的火字旁輩的人中最大的一個,朱允炆當仁不讓的得第一個言。

允炆說道:“幾位王叔說的都有有其道理之處,邊境蠻夷之民多是畏威而不懷德之輩,已經歸順我大明的如降而復叛,當鎮壓之,不然邊民必受荼毒;但西部邊疆地形複雜多山,大軍行進不易,鎮壓叛亂往往費時日久,還難以竟全功,所以以後對於外族歸附當慎之又慎,以防得不償失,以後固守現境即可。”

聽到允炆的最後一句話,允熥腦中忽然想到了一個現代人總結的觀點,但一時不好組織語言,面對高熾問詢的眼神,示意他先說。

高熾不解,不過也不是什麼大事,於是先說了自己的意見,大概內容與允炆差不多,只是突出表達了江山已經被皇爺爺打好,後代除了時不時打擊一下北元,其他的守成即可。其他人聽了允炆和高熾的話,也覺得很有道理,不少人都微微點頭,包括**oss朱元璋在內。

大家都說完了,只剩下允熥還沒有言了(其實不言也可以,但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允熥怎麼可能不言呢)。允熥咳了咳嗓子,雖然此時大家並沒有都盯着他。除了湘王和齊王有點兒互相針對外,現場氣氛也比較輕鬆,但允熥還是很緊張,這畢竟是他第一次在老朱面前表意見,也很可能成爲他爭奪儲君之位的第一次公開表現。

允熥又深吸了一口氣,並且儘量看向空無一人的地方,才說道:“孫兒比較認同十二叔的觀點,但還有不同之處;剛纔二哥說以後對於外族部落歸附當慎之是對的,但以後固守現在的疆土是不對的,我大明還需要不斷的開疆擴土。”

聽了允熥的話,大家其實沒太大的感覺,不過是又一個鷹派而已;老朱都微微皺眉,因爲這個觀點完全與他的理念相背離,老朱希望爲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固化的,萬世不易又相對簡便易行的制度,但如果子孫後代不斷的對外擴張,自漢代以後的歷朝歷代,對外擴張大多消耗國力很大但成效甚微,得不償失。

老朱的觀點是有道理的,秦漢時期已經把周圍容易征服的地區都征服了,形成了後來的傳統漢地,剩下的地方都是不好控制的地方,從漢武帝起開始馴化這些地方的蠻夷,或移民實邊,但到明初也沒有太大的成效。這個以後在細說,因爲允熥接下來要說的話不是從這個角度說的。

=====================================================

注1:明代皇宮很大的,北平故宮是仿造南京故宮造的,去過北平故宮的人都知道有多大了。同時皇子基本沒有宮內騎馬、乘轎的待遇,所以要走很久。

第584章 奴僕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687章 白帳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55章 ……陰謀——誤事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1137章 決心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1266章 想法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258章 車軌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1680章 崩塌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103章 應酬第1458章 求封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第167章 國力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傳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56章 ……陰謀——重點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165章 送行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687章 白帳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66章 看摺子的技巧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561章 鬆綁第101章 玻璃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292章 過年了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525章 促商二旨番外13:大辯論上第16章 首抄詩詞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486章 惦記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868章 反應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784章 工業時代——搗毀機器運動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664章 巴布納——第一聲大笑第13章 初到兵部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678章 岷寧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