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看摺子的技巧

一行人經過北門橋附近,允熥想起一事,停住側身對王步說道:“山東麪館是在這附近吧,你去那裡代表孤對唐老闆一家表示感謝並且賞賜些東西。還有剛纔在錦衣衛忘了,李崖被安置在錦衣衛當了百戶,你也去他家代表孤表示感謝並賞賜些東西。”

王步回道:“殿下,陛下已經賞賜過他們了,特別是李崖,被賞賜爲錦衣衛的世襲百戶;殿下何必另外賞賜。”

允熥回道:“陛下的賞賜是陛下的,而他們的及時告知是救了孤一命,孤豈可沒有表示?”又轉過頭對陳興說道:“你去買一些平常人家的小玩意兒,要是有安慶府的特產最好。買完了帶到文華門,我會讓小宦官在那裡等着的。”陳興應諾。

王步和陳興各帶着一兩個人去辦事了,允熥撥馬趕往皇宮,又去戶部轉了一圈,在承天門把馬交給御馬監的太監,然後往謹身殿走去,同時不忘派人去文華殿告知王進派人在文華門安排人等候陳興。

允熥從未時(下午1點至3點)出宮,轉了一圈,現在不過是申時三刻(下午4點半),而老朱和往常一樣在批閱奏摺。他見到允熥走進來,說道:“允熥現在就回來了?”

允熥見還有其他太監,恭敬地行禮說道:“皇爺爺好。”然後直起身來回道:“回皇爺爺的話,戶部巴蜀司的各位官員把事情處理的很好,沒什麼需要我插手的,所以我只是四處轉了一圈,並沒有做什麼,所以纔回來的這麼早。”

允熥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但是我看因爲巴蜀司又加上了這麼一個活計,人員捉襟見肘,不敷使用,皇爺爺能不能從其他衙門臨時調派幾名官員去巴蜀司幫忙?”

老朱聽了他說話,說道:“和趙勉說了嗎?”說完,沒等允熥回答,又說道:“這個時節和趙勉說也沒用,整個戶部在春秋二季都是非常忙碌的,估計趙勉也是抽調不出人來的。”

允熥小小的拍了一個馬屁,說道:“皇爺爺真是明察秋毫,趙尚書就是這麼回答我的。”

老朱笑起來。要是官員這麼說,他肯定覺得官員是在拍馬屁;但是自己的兒孫這麼說,他很高興。

老朱說道:“讓爺爺想想哪個部門可以抽調出人來。現在雲南來的夷人尚未回去,禮部和理藩院是很忙的;工部也有在淮河沿岸修堤的公務,也抽不出人來;吏部和兵部現在也很忙碌啊。”至於他沒有說的刑部和大理寺,在整個洪武年間就沒有空閒的時候,隨時準備着抓捕並審判官員。

老朱又想了一會兒,說道:“也就只有都察院還可以抽調出人來了,朕給詹徽下個指令,讓他從都察院選派幾人去戶部幫忙。”

允熥又行禮說道:“孫兒代戶部巴蜀司各位官員謝皇爺爺。”不過他雖是道謝,但是也是在賣萌,又惹得老朱大笑起來。

然後老朱讓身邊服侍的宦官都出去,讓允熥坐到他自己身邊,對允熥說道:“允熥,你已經正式被冊封爲了儲君,當年標兒冊封爲皇太子,是在二十四歲(虛歲)纔開始並啓奏摺;但是爺爺現在已經六十五了,未必還有八、九年時間來等你長大,並且你比標兒也要更成熟、更聰明,爺爺現在就開始教你如何正確處理奏摺。”

他說着,從面前的厚厚的摺子堆裡取出五份奏摺,對允熥說道:“你看這五份摺子,分別是瞿能奏報討伐月魯帖木兒現在處境,鳳陽府奏報淮河治水之事,三秦布政使司奏請減免今年秋賦,華庭縣巡檢司奏報朝鮮入貢之事,吏部上報今年下半年滿三、六、九年任期、品級在正五品到從七品的官員調任或留任彙總呈報表。”

“處理政務,當以急務爲先,急務中,以軍情爲;這五份奏摺所奏請之事,瞿能所奏爲軍情最爲緊急,所以先處理這份奏摺。”

他說着打開瞿能的摺子,自己看了一遍,又讓允熥看了一遍,讓允熥思索了一會兒,問道:“有什麼現沒有?”

允熥回道:“爺爺,瞿能只是說了現在雖然在雙狼寨打敗了月魯帖木兒,但是讓他跑了,沒能全殲,現在追擊到了建昌,然後請換另一隻部隊打仗而已,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老朱說道:“瞿能這份奏摺還算老實,沒有什麼文過飾非之詞,但是也有含糊的地方。你看這句話‘雖甘州衛驍勇善戰,但今勞師已久,軍心思歸,請調蘭州諸衛替之’,實際情況很可能是甘州衛兵丁傷亡很大,已經不堪再戰,甚至如果還要驅使他們打仗就可能生抗命事情。”

“這種情況就一定要同意調換部隊,並且之後幾年內再在西北打仗,調派衛所的時候要考慮到甘州衛的情況。”

允熥說道:“那瞿能使用兵丁傷亡很大,難道不應該斥責一番嗎?”

老朱說道:“允熥,你要明白,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大將的脫穎而出,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兵丁死傷之上的;每一場戰爭的勝利,都有大量的兵丁付出生命爲代價。死傷是難免的。”

“並且,如果因爲一名將領打仗傷亡大就斥責他,那以後還有誰敢打仗?”

其實關於老朱說的這些話允熥在看史書的時候也明白,但是大道理好懂,在遇到具體的事情的時候沒有經歷過的人就很少能夠清醒的處理的。

不過好在允熥現在有老朱來給他指導,並傳授自己四十多年戎馬生涯的經驗。

然後老朱在摺子上寫了十幾個字,放到旁邊一個小框裡,允熥注意到框上寫着:五軍都督府。

之後老朱拿起‘三秦布政使司奏請減免今年秋賦’的摺子,對允熥說道:“賦稅是國家的重中之重,僅次於軍情,所以第二個處理這份奏摺。”然後同上,自己先看一遍,然後讓允熥看,再等一會兒問允熥的看法。

允熥這次比上次看的要細心的多,又多想了一些,說道:“從布政使司的奏摺來看,當地確實因爲天災**今年收成不好,沒法完成規定的糧食徵集事情,只不過這是單從摺子來看,無法得知摺子是不是存在誇大之詞。”

老朱說道:“你最後這句話說得很好,地方官雖然不敢無中生有(到後期就敢了),但是強調甚至誇大困難卻很平常。並且這些官員都是玩弄文字的好手,單單從奏摺上根本看不出來是不是實際情況。”

“這時功夫就要用在別處了。爺爺我基本上先是不處理摺子,留中不,等幾天看看三秦各府有沒有類似的摺子來;還有就是讓錦衣衛盯着三秦籍的朝中官員,看有沒有家書送來;還有就是讓臨近三秦的山硒、河難、巴蜀等布政使司與三秦接壤的各府,彙報本府和臨近的陝秦州府的情況。三管齊下,就可以做出比較正確的決定。”

允熥頓時歎服。老朱這也是考慮的非常周詳了,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全面的辦法了。這是現在沒有gps,如果現在有gps,老朱一定是讓戶部把gps定位的實時圖片打印出來給他看才做決定的。

老朱這次沒有在摺子上寫字,只是把它扔進了一個相對大一點的小框裡,框子上邊寫着:留中。

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1682章 “勸降”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13章 初到兵部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394章 燕軍第1226章 來京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866章 捷報第138章 戰——兩邊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562章 滿江紅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761章 三元宮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184章 醒來第1167章 曙光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212章 在人市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靈廟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260章 鍊鐵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79章 下鄉進村第637章 相模國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149章 對話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269章 驚動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366章 收攏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716章 新錢第1250章 副校長第969章 計算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765章 做夢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1264章 驚險第1483章 天文學大發現——太陽黑子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1418章 蕭卓說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1715章 她答應了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670章 攻緬——殺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981章 本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625章 體育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1377章 妹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28章 茹瑺評論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1148章 佛教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