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春和殿紀事

允熥回來的時候,王恭正在文華殿文淵閣正廳指使小宦官在重新佈置;雖然呂妃之前佈置的整個文淵閣的裝飾是很好看的,但是允熥肯定不願意繼續使用呂妃之前的佈置,所以讓王進他們幾個商量一個新的佈置,由王恭總負責。

見到允熥進來,王恭行禮問好。允熥也不願意衣服脫脫換換的,對王恭問道:“王步回來了嗎?在幹嘛?”

王恭回道:“王步正在後院幫着王喜斟酌整個文華殿太監的去留問題。”所有的宮女都被老朱派到了李側妃等妃嬪的新寢宮,沒有一個留在文華殿。

允熥說道:“既然王步他們都忙着呢,那你就派人進去把陳興他們今天送過來的宮外的小玩意兒拿出來,帶上兩個小宦官跟我去春和殿。對了,陳興是否買到了安慶的特產?”

王恭一邊讓小宦官進去取東西,一邊回道:“殿下,陳興特意說了有幾個安慶府樣式的小玩意兒,說是他跑了好多地方纔買到的。”

允熥在正廳坐下,一邊等着一邊和王恭閒聊。也沒有多長時間,進去取東西的小宦官出來,允熥帶着他們向現在李側妃和文英所住的春和殿走去。

允熥之所以要去親自見李側妃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允熥確實很感激李側妃的提醒,嚴格說來,之前的李崖、王步轉述唐伯鶴夫妻的提醒差點兒起了反作用,只有李側妃的提醒真正有用,所以允熥對她很感激。

第二,是爲了向老朱表示他對於親人的愛護和關心。

第三,文英今年已經十四歲(實歲)了,只比允熥小几個月而已,這在古代已經是可以出嫁的年齡了。明代的皇女大概是十七歲(虛歲)左右出嫁。後世的允熥沒注意過文英到底是多大出嫁的,不過他聽說朱標在還活着的時候就曾經和李側妃討論過這個問題,只是後來朱標過世才中斷。但是老朱隨時有可能提出這件事情,而李側妃在老朱面前是說不上話的,不過允熥可以,所以他要提前和李側妃溝通一下,以免耽誤了文英。

從文華殿到李側妃和文英現在住的春和殿也挺遠的,允熥又走了不短的時間,纔到春和殿。

這次他剛進殿門,李側妃就迎了出來,向允熥行禮。允熥也忙還禮。然後李側妃帶着允熥向正廳走去,半道上文英也出來了,兄妹二人又是一番行禮拜見,這纔到了正廳。

到了正廳,賓主落座,李側妃笑着問道:“不知殿下今日來我春和殿幹什麼?是來看英兒的嗎?你們兄妹還真是兄妹情深。”

允熥笑着回道:“今天的事情,確實是有和文英有關的地方,不過第一件事情,是”他說着,已經站起身來,並已經變成了很鄭重的表情,“感謝娘娘對於允熥的救命之恩。”說着躬身行禮。

李側妃馬上指使自己身邊的宦官去攙扶允熥,站起身來並說道:“殿下真是折煞我了,那是我應該做的,豈能受殿下之謝。”

允熥也知道她一定會讓人來攔,所以掙扎了幾下現確實是掙扎不動,直起身來又連聲道謝,李側妃當然推辭。二人互相推脫一會兒才罷。

然後允熥讓王恭把東西拿出來給李側妃,並說道:“今日我從宮外買來了一些小玩意兒給娘娘和妹妹,東西不值什麼,你們就不要推辭了。”

李側妃讓身邊的宮女去接過來,並說道:“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允熥又說道:“這之中有幾樣東西賣的人說是安慶的樣式,我也不知真假,娘娘看看我可是被騙了。”

李側妃聞言仔細看了一下這些東西,並驚喜地從中拿出幾樣說道:“殿下真是費心了。”

然後她像小孩子似的擺弄幾下,說道:“這個的樣式就是我們桐城縣的,那個是潛山的樣式,這裡和我們桐城的有細微的差別,外地人根本看不出來……”

她又說了幾句話,意識到自己失態了,忙住口說道:“對不住殿下,我睹物思鄉,一不小心失態了,還請殿下見諒。”

允熥回道:“不妨事。”允熥之前瞭解過李側妃的家庭情況,她家原本很窮,在她當上太子側妃之後得了些賞,家境也一天天在變好;但是她一個哥哥藉着她的名頭在外面張揚,被老朱知道後處死,李側妃也受到責罰,之後她的家裡人就不和她聯繫了。

她生的又是個女兒,生怕影響了孩子的以後,從不派宦官出宮,所以她已經有十年未見到過家鄉的事物了,有所失態也正常。

不過李側妃自己還是感覺比較尷尬,忙轉移話題:“殿下之前說的和英兒有干係的事情是什麼?”

允熥也轉移到正事:“是這樣的,文英今年年紀也不小了,我聽說之前父王還在世的時候就和娘娘商討過文英的婚事,可有此事?”

李側妃聽到他說道這個,已經知道允熥要說什麼了,忙回道:“是有此事。”文英忙掩面出門。

允熥知道文英感到尷尬,也不追問,說道:“文英也大了,就算是爲了父王守孝,但是不妨礙先定下人來。我是來問問娘娘的意思,是想要什麼樣的人家?皇爺爺和我說起來我也好答覆,不至於讓文英和一個不喜歡的人家過一輩子。”

李側妃很高興,因爲允熥來徵詢她的意見,而不是和老朱商量了就直接定下來,說明她是真的和文英感情好。她斟酌半晌,纔回道:“如果可以,請不要把文英賜婚給勳貴世家,找一家本分的文官家裡最好;要不開平王府也可。”

允熥理解她的顧慮,老朱殺得大將太多了,指不定在允熥繼位、老朱去世之前還要再殺一波,她可不想女兒變成寡婦。

但是允熥作爲一個準皇帝,想得多些,並且能更加把握老朱的心思:老朱一向是把公主嫁給手下大將,這不是允熥能改變的;特別是明知允熥有可能實行分封的情況下,更不可能了。

所以允熥說道:“娘娘,這皇爺爺的想法,我是沒法改變的,只能是能大概說幾句;並且,這時候皇爺爺定下的郡馬人選,一定是甚和皇爺爺心思,不會有事的人。”他隱約記得看過的《明史》裡邊朱標的長女嫁給了耿炳文的兒子,所以有此一說。

李側妃也是激動過頭了,清醒過來,知道除非老朱在幾個月內去世,否則文英的夫君人選一定是老朱來定,允熥只能是提提意見。並且允熥說的也有道理:這時賜婚的人家一定是給允熥籠絡人來的,不會有事。

然後允熥又說道:“娘娘何不問問文英的意見,是喜歡什麼樣的?這將來過日子是她的事情,總還是自己喜歡的好。我和文英是親兄妹,也不用避諱什麼。”他畢竟是有現代思維,覺得婚姻大事,應該問問本人的意見。

李側妃也覺得是正理,忙回道:“那我回頭問問文英的意思,改天再告知殿下。”

李側妃應該是關心則亂,這可是送客的話,她這就說出來了。不過允熥也不計較,並且他確實該走了,於是起身說道:“那娘娘忙,我先走了。”

李側妃這時也現自己說錯話了。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送客了。起身又謙讓幾句,把允熥送到春和殿門口。

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178章 祭祖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1395章 結果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508章 幻彩閣第178章 祭祖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843章 軍醫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273章 正名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1125章 傅安(二)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95章 新位置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208章 用方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34章 北平城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395章 結果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492章 閱卷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02章 考試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969章 計算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66章 看摺子的技巧第102章 考試第868章 反應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562章 滿江紅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291章 家族宴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1308章 反應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073章 決戰——後撤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64章 各種事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1137章 決心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521章 勸說第1020章 救援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516章 稅清氓第100章 後續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430章 案子開始文章相關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1049章 最終決戰——夜襲?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