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

允熥回到文華殿的時候,已經是晚上接近亥時了。允熥今天折騰一圈,年齡又小,也挺累的,回來收拾一下就睡了。

第二天,十月初一。這一天允熥早早的起牀出門,到戶部門口接上巴蜀司郎中李仁和一名主事,一行人騎馬駕車向城北的兌換地點而去。現在李仁把巴蜀司的工作暫時都甩給了員外郎趙毅,自己一門心思撲在了這件事情上。

‘看來李仁也不是無慾無求,只不過是採用好好幹活的方式來讓我留下好印象。要不然一個郎中怎麼可能整天窩在兌換地點。’從來都是從利益角度考慮除親屬關係以外關係的允熥如此想着。

大清早的,在大街上走動的人也不多,車馬跑得都挺快的,不大一會兒就到了地方。那裡門口已經堆了一些百姓在等着,但是人倒是不多,也不知道是錦衣衛的留言散佈有效果了,還是大多數百姓都在觀望不想白跑一趟。

允熥見到是這種情況,並且應天府的衙役還沒到,也不好從大門進去。於是一行人把車馬放到了武德衛的地方,從武德衛的校場走進了兌換的地方。

裡面幾個從戶部和倉庫抽調來的吏員正等着呢。他們昨晚上就住在了這裡沒回家,因爲覺得允熥今天第一天會過來看看,所以大清早就開始幹活,到允熥來的時候他們已經把現場佈置的都差不多了,正指使抽調來的庫丁搬運糧食。

允熥看一下襬在一旁的漏刻,見已經是快到辰時了,說道:“應天府的衙役還沒到?”說着指着自己的一個侍衛,“你去應天府叫一下人。也不是說過一次了。”

那被點到的侍衛立刻出去騎馬往應天府衙奔去。

不大一會兒就到了預定換糧食的時間,但是現在應天府的衙役沒到,衆人怕糧食被百姓哄搶,也不敢開門。

又過了一會兒,他們見到一個穿着四品官服的三四十歲的中年男子帶着一幫一些衙役服色的人跑過來。他們到了門口,早已經準備好的吏員們待他們整理了一下隊伍,忙打開大門。衙役們站好隊伍,開始維持秩序。

那名官員則氣喘吁吁地走到允熥面前,行禮說道:“臣應天府丞張玉強見過皇太孫殿下。”

允熥馬上注意到的是一個府丞竟然親自帶着衙役過來,這馬屁拍的也太明顯了吧!不過這個不好問,所以他只是說道:“張府丞免禮。”

然後等到他起來了,允熥立刻問道:“戶部之前已經和應天府多次交代這件事情了,務必要求今天早上辰時之前到,今天怎麼現在纔到?”語氣頗爲不善。

他倒不是在乎這一小段時間,而是在乎應天府竟然不在乎他親自交辦過的事情;他可是剛被冊封爲皇太孫,應天府的王府尹就敢輕慢他,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這並不是僅僅有關什麼面子問題。允熥是下任皇帝,他親自交待的事情,下邊人都敢不在意,等他將來即位了,豈不是要和明代後期的皇帝一樣沒有辦法對付手下的大臣?更完全無法左右國家的大局?所以允熥下定決心,不管王興福的想法是什麼,回去一定要讓老朱罷掉他的官。

張玉強一聽,就知道是允熥生氣了,心中暗爽。因爲他當這個應天府丞已經快五年了,本來一年多前前任府尹被抓起來的時候他的資歷就已經夠了坐地升遷的要求,但是結果王興福從西安知府調過來當府尹斷了他的升遷之路。

不過他也不敢捏造事實。所以他說道:“回殿下的話,王府尹並未忽視殿下的吩咐,王府尹是先後兩次吩咐班頭要在今天申時之前來到這裡的。只是班頭是上元縣的老油子了,王府尹又做事呆板,是以班頭並未在意遲到一些時候;一直到今天殿下的侍衛親自去叫人,他們才知道是殿下親自吩咐的事情,這才馬不停蹄地趕過來。因爲班頭的身份過低,不配和殿下說話,所以讓臣趕過來解釋這件事情。”

允熥聽完他的解釋明白王興福是沒有太多責任的,雖然他沒有對班頭強調這件事情很重要,但是也幹活了,並未輕慢,不過允熥覺得王興福不適合幹衙門的主官。

而班頭則是有問題的。比自己高不知道多少個級別的人吩咐的事情都不在意,說明他平時肯定是把自己當做大爺的,這樣的人怎麼能留在官府裡!

官員允熥不好自己直接處理,但是現在只是一個衙役而已,允熥豈會放過!允熥馬上對張玉強說道:“你現在就下令,讓這個班頭滾蛋!不,”說着,他叫來陳興,對他說道“你去錦衣衛鎮撫司讓他們查查這個班頭的黑底,我就不信這樣一個班頭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然後找一個苦主去刑部告他,走正規流程除掉他。”允熥已經是動了殺心。

說起來這個班頭也夠倒黴的,不僅是不小心耽誤了允熥交辦的事情,更是撞在了允熥心情不好的時候。允熥可是差點兒被呂妃毒死,雖然善於從利益角度分析問題的他能理解呂妃的心思,所以並沒有什麼可以指責呂妃的地方,但是豈能不對呂妃心懷恨意。

但是在宮裡他什麼也不能幹,這兩天心情比較抑鬱。現在碰到這麼一個事情,所以就完全爆出來了。

張玉強知道這個班頭已經是必死了,他對這個班頭也不喜歡,但爲了在允熥面前留下好印象,還是勸道:“殿下何必親自吩咐這麼一個人物的事情;殿下乃是儲君,不必在意這些小事。”

但是他的勸慰起到了反效果。允熥雖然不便說出,但心裡想着:“還不是你們應天府的官員庸碌無爲讓這麼一個人當了這麼多年的班頭兒,才輪到我來處理。”本來就因爲這個張玉強不惜跑這麼老遠來拍馬屁的行爲而對他感官不好的允熥這下子對他的感官更加不好了。

張玉強見允熥沒有說話,也不知道自己說的是對是錯,又因爲自己在這裡也沒什麼事情幹了,行禮告別返回了應天府衙。

第183章 準備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292章 過年了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666章 攻緬——投降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55章 ……陰謀——誤事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246章 接旨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1035章 鐵門關第139章 戰——血戰第706章 接見使者之前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383章 事情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1021章 **主義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583章 親人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1366章 岱璇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817章 大結局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199章 四輔官第195章 新位置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205章 勸諫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981章 本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645章 鐵紀鐵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