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關於常家

但是晚上從老朱的謹身殿出來之後,允熥縮在袖子裡的手因爲激動抓着內袍,再加上汗水的沁溼,內袍已經快要被抓爛了。因爲就在剛纔,老朱在回答完他的問題之後,說道:“允熥,十二日常升就要出去北方屯兵了。他好歹是你的舅舅,你明天上午去看看他吧。並且常老夫人(指常遇春的妻子)也還在,你也應該去拜見。我已經派人去通知他們在家等着了。”

允熥當場就很激動。老朱既然允許他去見常升,就是默許了他與常家建立聯繫,甚至藉助常家的勢力。

一方面允熥還有與常家的親情;另一方面,允熥也想借助常家的力量;哪怕常家只把一部分勢力展示給他——這幾乎是必然的,誰都會留一手——他也能借助這些力量擴大自己的勢力,提前進行一些科學實驗,社會學研究,進一步團結自己的侍衛。

允熥渾身是汗的回到了文華殿。說來也怪,前世的允熥就是一緊張就出汗,今世還是這樣。然後他折騰到很晚才睡覺。

這晚,長安街上的開國公府同樣燈火通明,徹夜不息。常遇春的次子常升、三子常森(注1)、和他們的妻子,常升的長子常繼宗,還有常遇春的妻子藍老夫人都聚在後院常母(指藍老夫人)的大院正廳。常茂的妻子馮氏(注2)作爲寡婦已不管家務,所以未在。

常升作爲現在常家的當家人,面對常母恭敬地說道:“母親,剛纔陛下派人來傳話,說明天讓皇太孫殿下來咱們府裡‘探親’。”因爲在場的還有很多下人,所以常升用‘皇太孫’稱之。

在場的人是匆匆被叫過來的,只有常升和常母知道這件事情,連常升的妻子胡氏(注3)都不知道,所以大家一時間都被驚呆了。

“哐當”一聲,一個小丫鬟手裡端着的銅盆掉到地上,盆裡的水四散飛濺,打溼了不少下人的衣裙,連正好坐在旁邊的常繼宗的衣服都打溼了。

那名小丫鬟馬上驚恐地蹲下身拿起盆,然後手足無措地蹲在那裡,不知道該怎麼辦。

因爲這名丫鬟是常母的人,其他人不好斥責,常母說道:“抱琴,你下去吧,不用收拾了。”又對所有的下人說道:“你們都下去。”所有的下人聞言魚貫而出,並無半點聲響出,包括剛纔盆掉在地上的抱琴。

經過這麼一折騰,大家倒是都回過神來了。胡氏問道:“消息可確實?真是陛下派人來的?”

常升說道:“那個來的侍衛我也認識,斷然不會錯。再說了,在京城裡,還有人敢假傳皇上的命令不成?”

大家一聽也是在理,常森說道:“陛下這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會突然讓允熥來咱們家?”

常母說道:“森兒,說話小心些,要叫皇太孫殿下。”

常森也自知失言,但狡辯道:“母親,我不過是在都是自家人的時候才這麼說罷了。”

常母嚴厲的說道:“在自家人面前也不能亂說。”常森見母親似有怒之狀,頓時不言語了。

常升岔開話題說道:“我看陛下要皇太孫殿下來咱們府裡,一是要殿下認親人,以示天家也是有親情的;二是想借助咱們府裡的勢力來在宮外協助允熥。陛下畢竟日理萬機,沒有時候時時照看殿下,所以讓我們幫助。”

常母說道:“陛下爲什麼不自己增撥侍衛等歸殿下所用?非要咱們府裡來?”

常升說道:“不這樣,他怎麼來削弱我常家的勢力?”

常聽到這,說道:“那咱們就這麼讓他來削弱?”

常升反問:“不這樣那怎麼辦?殿下只要能順利繼位,就是對於我們最大的好處。經過呂妃下毒案,大家應該已經意識到天家親情在溫情脈脈的表面之下涌動的暗潮了,所以我們只能讓出一部分勢力來幫着殿下。”

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也沒有人在辯駁。不過大家都反感老朱的如此算計,連帶着對於允熥要來的喜悅也沖淡不少。

接下來在場的常家人又討論了明天應該怎麼迎接允熥的問題。衆人仔細分析了來送信侍衛的話,再加上這麼不正規的傳信形式,一致認爲應該是一次‘非正式’拜訪。但是爲了以防萬一,還得準備正式拜訪需要的用具。後半夜常家就是在準備迎接的各種禮儀用具的過程中度過的。

第二天特別早的時候,允熥就醒了。然後他又在牀上折騰了一會兒,才起牀。他穿好家居服,敲敲牆,早已等待在屋外的太監們走進屋子,開始收拾服侍。允熥不習慣讓人服侍着穿衣服,也不願意在自己還在寢殿的時候有人可以隨便進出,所以他嚴禁在自己晚上睡覺的時候有人進來,即使是王進他們幾個也不行。

所以就定下規矩,每天早上辰時之前未得允熥傳喚所有人不得入內;如果允熥在辰時仍未起,則由王進或者其他三人中的一個進去叫醒允熥。

允熥起牀洗漱完畢,穿好外袍,就出了門,向宮外走去。

=====================================================

此時早朝已經結束,各位大臣如果沒有被逮捕的,都回自己衙門幹活去了,被逮捕的當然去吃牢飯了。但今天有一個人散朝之後未走,那就是曹國公李景隆。

李景隆是來試探老朱是不是同意他把妹妹嫁給常繼宗的。畢竟兩個國公府,還是現在大明勢力最強的三個國公府之二聯姻,老朱的感覺怎麼樣很重要。

並且先岐陽王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現在朱元璋的外甥孫女要定人家,在其他長輩已經都死掉了的前提之下,他去問問朱元璋的意思也不算突兀。

李景隆掐好時間,到謹身殿拜見朱元璋。

朱元璋對於李景隆來拜見他比較詫異。現在也沒有什麼事情,征討月魯帖木兒的差事給了藍玉,他李景隆跟着馮勝、傅友德等人去各地屯兵的任務分配已經分完了,他來這裡幹嘛?不過朱元璋還是叫他進來了。

李景隆進門先恭恭敬敬的行禮,然後又說了兩句題外話之後,馬上就進入正題。他說道:“陛下,現在彤兒(李景隆的妹妹李彤)已經十五了,也不小了,也該出嫁了;我給她選了一家,陛下您也是她的長輩,您給看看合不合適。”

朱元璋一聽,就知道是選的勳貴世家,不過此時他還沒有想到是選的常家。他以爲李景隆是來探聽他選擇的這家是不是在自己的剷除名單上,仗着親戚的關係來問問。

老朱其實考慮過要不要把李彤許給允熥爲太孫妃,但是考慮來考慮去的,還是不願意李家的勢力太膨脹,所以排除了。

老朱說道:“那就說來聽聽,選的是哪一家?”

李景隆說道:“是開國公長子常繼宗,今年已經十九歲(虛歲),比彤兒就大四歲,也不算多。我已經和常升半開玩笑的說過了,他也不反對,陛下身爲長輩,對於彤兒的這個歸宿覺得怎麼樣?”

朱元璋這才清楚他的算盤,沉思半晌。李景隆站在一邊,靜靜等着,看似平靜,但是也是背後汗水浸溼了朝服。

朱元璋沉思不短的時間。最後他覺得:雖然允熥上臺之後必然擡高常家的地位,但是常升和常森都才能平庸,常升唯一可取的地方是謙虛謹慎,而常森乾脆沒有優點;而徐暉祖有大將之才,徐增壽也是本領出衆,他們又不是外戚,能得到文官支持,未必會被常家壓倒。等到藍玉、馮勝等人都死了,徐家很可能成爲武將之。但是如果李家偏向常家,李景隆才能雖然不如徐暉祖,但是也還可以(注4),就可以維持一個平衡狀態。

所以朱元璋說道:“常繼宗爲人正派,會是彤兒的好歸宿。”

李景隆心願達成,大喜過望,馬上跪倒在地,連連稱謝。然後一直到朱元璋快不耐煩了才告辭出去。

========================================================

注1:常森《明史》無載,但很多其他史料都說有這麼個人,所以就寫上了。他的夫人是吳氏,江陰侯(後追封江國公)吳良的女兒,吳高的姐姐。

注2:常茂的妻子是宋國公馮勝的女兒。

注3:常升的妻子胡氏是胡大海的女兒。

注4:對於李景隆的軍事才能問題,我個人認爲帶兵尚可,指揮差勁,適合當個管後勤的或者參謀長。以後會具體分析。

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33章 大雨落幽燕第1138章 陳立傑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404章 目眥盡裂發盡上指冠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364章 逃亡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248章 龍潭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518章 爲什麼第437章 宣府城外的獵戶第776章 解惑(一)第112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跪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499章 兵藩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1261章 格致監與再見羅貫中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1140章 臨危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548章 高科技產業園區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304章 水師第213章 發福利第1211章 再等等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258章 車軌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1418章 蕭卓說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645章 鐵紀鐵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79章 下鄉進村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1695章 什麼!允熥還有過這樣的想法!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