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走進科學

京城西城外,龍灣渡。

未時初刻的時候,在這裡停着數條大船,岸邊還有一大羣人聚在一起,似乎是在互相進行上船前的告別。但你仔細一看,就會現其中一多半人穿着西南諸夷的服飾,而另外一小半兒穿着官服。

這正是理藩院正在送從雲南來京城拜祭沐英的各土司土官回去。朱元璋沒法總拖着他們不讓他們回去,所以在幾次查訪不出後同意了他們回去的請求。

大多數土司或者頭人比較着急回去,倒不是怕被篡了位置,敢到京城來的都是有把握不會出事的人;主要是因爲他們已經出來一個多月了,天也要變冷了。那時的全球氣溫比現在低,雲南那裡到冬天雖不至於草木皆枯,但是野物也都貓冬,各土司需要準備過冬,所以他們着急回去。

下邊的人除了思念親人的,倒都是樂不思蜀的樣子。天朝傳統,來京城的外夷都是好好招待,吃穿用度比他們在自己家裡還好,當然不願意回去。

但是有一個土司來的人,上至土司的弟弟,下至最普通的族人,雖然並未表現出多麼想要回去的樣子,但是今天到了碼頭處,明顯是鬆了一口氣。

他們當然就是雲南省臨安府教化三都司的人。前幾天他們生怕被朱元璋現,天天提心吊膽的,今天總算放心了。

龍者黑悄悄對龍上登說道:“爹,總算是可以回去了。前幾天來理藩院多次把咱們都叫出來、並仔細查看面龐長相的那些人是來追查毒藥的來歷的吧,真是把我嚇得夠嗆,生怕被現。”

龍屏兒則關注的是另外方面的事情:“不知道到底是誰要給誰下毒?咱們這些天一直深居簡出,除了參加的大明冊封皇太孫典禮以外,其他的事情一點兒不知道。”

龍者黑說道:“告訴你們多少次了,不許再談論這件事。現在還沒有回到咱們土司呢。”

二人住口不談。又等了一會兒,理藩院的人幹完了應有的送夷歸去的程序,讓他們上船回去。他們將從這裡坐船沿江河一直到湖廣省西南靠近廣西的地方,然後下船再走回自己的土司。

龍家的人都是着急趕緊上船,只有龍屏兒雖然隨着衆人上了船,但是一直站在船尾。船開出去老遠了,都快看不清京城的城牆了,龍上登來勸屏兒進船艙休息,龍屏兒說道:“大明的京城真的是太繁華了,來之前我根本想象不出。大哥,你說咱們將來還有再來京城的機會嗎?”

龍上登隨口答道:“會有機會的,一定會有機會的。”

龍屏兒知道他言不由衷,但是已經看不清京城了,只能一臉遺憾地跟隨大哥走進船艙。

=====================================================

允熥回到文華殿文淵閣,想了想還是等晚上去乾清宮和老朱一起用膳時再和老朱說在常家的經過。他在寢殿歇了會兒,來到書房拿起今天早上謹身殿的小宦官送過來的昨晚上老硃批答的奏摺,準備開始看。

他推開窗戶,感受着撲面而來的來自鮮卑利亞的冷空氣,暗歎自己還得忍受沒有玻璃窗戶的日子。然後他坐下來,攤開摺子,突然想到:自己不是剛有了一個小莊子了嗎?這個莊子不僅可以給自己提供銀錢,還可以作爲進行科學實驗的地點嘛!

想到這裡,允熥也沒有心思看奏摺了。他想:雖然自己手裡沒有任何工匠,但是可以去城南僱傭嘛,匠戶也不是一年到頭都有國家的工作任務,空閒時候也接一些私活兒好掙點錢改善生活。

當然涉及到軍械,比如火藥、鎧甲之類的私活兒是不敢接的,但是其他的無礙。允熥現在想到的想要改善的就是玻璃和水泥,這兩樣非常有用,也並不是像曬鹽一樣非得大規模生產才行。

不過問題是允熥並不知道該怎麼製造玻璃和水泥。玻璃還好些,允熥記得這時候威尼斯人應該已經制造出了玻璃,西方人能製造出,沒道理東方人制造不出;但是水泥就不好說了,西方國家也是到近代才明的,只能是嘗試一下。

另外允熥還想大規模建鍊鋼。允熥前世就是出身於鋼鐵廠的工人家庭,對於鍊鐵、鍊鋼很熟悉;但正因爲熟悉,才清楚鍊鋼有多麼不易。五十年代的土法高爐煉出來的只是生鐵,並不是鋼,想加工成鋼還需要其他步驟,這先不提,僅僅是建造高爐都是很困難的。

明代的耐火磚、造渣劑都達不到工業革命以後的水準,並且這是生產工藝的差距,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至少允熥沒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他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把動力由木炭或者煤改爲焦炭。並且建造高爐的投入太大,允熥現在可沒有那麼多錢來砸進去實驗,只能等到自己當了皇帝以後再說了。

允熥的思維又擴展到了對於整個科技的思考。有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雖然在明代初年中國的科技水平總體上還在西方國家之上,但是在天文學和地理學上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了。

自從董仲舒揚光大了天人感應理論以來,在中國,天文學問題和地理學問題就統統變成了哲學問題。雖然我們對於天文現象的觀測技術一直在提高,但是一直沒有人研究、或者不被允許研究各種天文現象的原因。真實的歷史上一直到明末中國對於天文學和地理學現象原因的研究程度和漢代也差不了多少,認爲‘天圓地方’的還大有人在。

而洪武年間同時代的西方國家已經有很多學者認爲地球是一個球體了,雖然他們當時無法證明這一點,但是並不妨礙他們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也正是基於‘地球’的概念。

如果這樣也就罷了,但問題是,對於天體物理學的研究正是現代科學體系的起點,開普勒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等一起標誌着現代科學體系的初步建立。如果不能建立現代科學體系,不管與牛頓等人建立的科學體系是否一樣,那中國被西方國家過,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所以允熥認爲必須打破‘天人感應’理論。但是怎樣打破這個被大家普遍認同的理論允熥現在毫無眉目。

在屋子裡踱着步子的允熥走來走去,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王步敲門,告訴他已經到了酉時初刻的時候,他才驚覺自己竟然一下午什麼也沒幹,淨琢磨這個了。

反應過來的允熥看着堆在桌子上的奏摺欲哭無淚。但是馬上就是和老朱一起吃晚飯的時間了,也沒有空看了。允熥只能隨便抓了幾個草草看了看,然後就出去謹身殿了。

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1539章 答應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番外22:女朋友與警察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1377章 妹第971章 年輕人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625章 體育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564章 吳王府第74章 拜訪常家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78章 祭祖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1516章 抓人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後記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531章 帶誰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1539章 答應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75章 常母密談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1374章 日心說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583章 親人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353章 徐南青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280章 心得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696章 孩子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700章 難斷(二合一五千字章節,求訂閱!)第937章 其它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490章 薛氏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035章 鐵門關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164章 各種事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373章 重力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1177章 演戲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13章 出行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