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

王喜一邊依照允熥的吩咐,一邊笑道:“陛下這是怎麼了?”

“朕在講武堂站了一個時辰!雖然也來回走動,但一直沒有坐下。”允熥享受着痠痛的腳被熱水浸泡的舒服,說道:“若不是在講武堂泡腳實在不像話,朕當時就泡腳了。”

“陛下何必自己給自己找罪受。”王喜說道。

“哎,有時候這罪就是不得不受,身爲皇帝也身不由己。”允熥說道。他說完了這句話,又道:“上直衛的指揮使都入宮了麼?還有陳性善和五軍都督府的幾位都督?”

“陛下,他們都已經入宮了,等着陛下宣召呢。”王喜說道。

“好,等朕泡一會兒腳,一刻鐘後去見他們。”允熥說道。

一刻鐘後,熱水已經變成了溫水,王喜給他擦乾了腳,穿上襪子和鞋,允熥去接見被他召入宮的人。

首先接見的是上直衛的指揮使。允熥吩咐他們的事情很簡單:“你們十一個衛,每衛挑選一個百戶聯繫齊步走,正步走。朕待會兒讓侍衛給你們演示什麼叫做正步走和齊步走。” Wωω⊙Tтkǎ n⊙C〇

“等一個月後,朕要親自檢查你們這十一個衛挑選出來的百戶齊步走、正步走練習的如何。練習的最好的,朕必有獎賞!不僅是百戶的上下官兵有所獎賞,你們這些指揮使朕也會有獎賞。”

“並且朕還命令講武堂的學生也聯繫正步走和齊步走,若是有哪個百戶比講武堂的學生聯繫的還好,所有的士兵一律授予虛銜試百戶;百戶、試百戶官升一級!”

這些人和講武堂的學生一樣莫名其妙:練習這個0有什麼用?不過聽到允熥的獎賞後他們都將疑惑拋到了一邊:管他有什麼用呢!只要能有賞賜、能得到陛下的青眼,那都不重要。

幾人紛紛應諾。允熥看着他們的背影都覺得有些人的腰板都挺直了許多,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允熥隨後去接見他召進宮五軍都督府的人。

允熥先和他們寒暄了一陣。現在大明五軍都督府裡大多是勳貴,其中有些人還是允熥的長輩,比如含山公主的駙馬尹清、大名公主的駙馬李堅。允熥雖然已經將許多不合心意的人趕回家讓他們自己吃自己了,比如懷慶公主的駙馬王寧,但此時武將比文官更講資歷,他的親信都太年輕當不了都督,所以他仍然不得不與他們虛與委蛇。

過了好一會兒才寒暄完畢,允熥也不廢話,直接說道:“朕今日叫諸位愛卿過來,是有事情要吩咐。”

允熥吩咐了兩件事。第一件事,自此以後,允許身上有世襲職位之人犯法時,除殺人及十惡不赦之罪外,允許以世職衝抵罪行;

第二,增加上直衛士兵的俸祿,爲京衛依照上直衛士兵的俸祿半數發俸。

允熥話一出口,頓時引得下面的人議論紛紛,不過當然的是,他們都支持允熥的這兩件事。他們的後代獲得世職的不少,雖然多數都是虛職,但依照陛下的旨意也可以在犯罪時衝抵罪行;至於後一條,雖然和他們沒有直接關係,但對他們沒有任何壞處,他們也樂得士兵的待遇提升。

只有一人反對。“陛下,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陛下何以優待軍戶?”陳性善說道。

“陳卿,既然身上有世職,那麼要麼祖上爲大明立下過功勞,要麼自己爲大明立下過功勞,既然如此,朕對這些有功之臣略有些優待有何不可?”

陳性善又與允熥爭辯了幾句,但被允熥壓下。允熥就是要優待軍人。封建社會如何體現一個人的地位高?能有些許特權,就是地位高的體現。允熥給予有世職的武將用世職衝抵罪過的特權,就是擡高士兵地位的重要方式。

爲何扶桑的武士、歐洲的騎士,很多混得十分落魄,還沒普通百姓的生活好,但依然有無數普通百姓甚至手上有倆錢的商人羨慕武士或騎士?就是因爲扶桑的武士和歐洲的騎士有特權,隨便砍個普通百姓什麼事都沒有。

華夏古代勳貴階層,也就是相當於歐洲的高階貴族階層是有各種各樣的特權的,但中下層世襲文武,類似於歐洲的騎士,幾乎沒有任何特權,只是比普通百姓衣食無憂而已。

當然大明是全世界最平等的國家,讓士兵有像他們歐洲、扶桑的同行那樣的特權肯定是不行的,不僅百姓和文人接受不了,就是允熥也害怕軍隊的勢力膨脹到他們歐洲、扶桑的同行那樣影響皇帝的統治。但給予稍稍的一點兒特權還是可以的。

至於第二條同樣是爲了擡高軍人的地位。大明從前除了上直衛外,其它的衛所士兵都沒有俸祿,自己種田養活自己。朱元璋通過這種方式得以花費極少兒養活二百多萬大軍。但這一政策是有弊端的。

首先就如同唐代府兵制崩潰一樣,普通士兵若是常年在外征戰,家裡的土地沒人耕種,慢慢的就無法通過種地自己養活自己,歷史上明代中期開始很多大明的軍隊出去打仗穿的就和叫花子一樣。

這就帶來了第二個問題。他們爲了維持生存,在老家還不顯,在外地作戰沿路搶劫是常有的事情,以補貼自己在外作戰種不了地的損失。

這最後導致衛所制全面崩壞,從皇帝還是,到地方的各級文武官員,挑選部分衛所兵編入了營兵,成爲明代後期打仗的主要軍隊;而其他的衛所兵徹底淪爲了農夫。淪爲農夫的還算幸運的,靠着海邊沒有多少耕地的衛所,不要說普通士兵,就是世襲的武將淪爲叫花子的都不少。

允熥現在的財政狀況遠遠好於歷史上的建文、永樂年間,所以他可以給大多數軍隊都發俸祿,讓他們變成職業軍隊,而不是歷史上類似於叫花子的疑似軍隊。

第1378章 禮物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652章 岷王——過兵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525章 見面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680章 三清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490章 薛氏第343章 安王府第196章 新問題第76章 走進科學第145章 卡廷——截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165章 送行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靈廟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588章 宗喀巴第172章 投奔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231章 比武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536章 拜訪第583章 親人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1271章 教子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1021章 **主義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364章 逃亡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473章 親子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958章 拜祭第1673章 三日後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481章 改任第1268章 科舉漏洞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306章 元宵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010章 焦急第1213章 來頭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204章 彌勒佛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59章 還是朝鮮第223章 讀書之苦與文采飛揚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993章 樣子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421章 浮現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395章 燕軍人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1483章 天文學大發現——太陽黑子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1148章 佛教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