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

允熥是真的忘了他還有一個姑姑,還是年紀最大的親姑姑還在江浦居住。他每天記掛着的事情很多,況且臨安公主在歷史上也沒什麼能讓人記住的事蹟,他當年免除了李善長後人的罪過後就把他們放在了腦後。

反倒是面前的寧國公主讓人印象深刻。允熥擡起頭看向她:歷史上寧國公主在得知梅殷的死訊後,闖進皇宮一邊哭,一邊拉着朱棣的衣服大喊道:“我丈夫呢”,可以說是非常有勇氣。朱棣既然已經做了初一,未必不敢做十五。

允熥忽然想到了什麼,對寧國公主說道:“姑姑,你可願意去女子學校當老師?”

“啊?”寧國公主驚訝地喊了一句。她回到京城已經數天了,當然也聽說了這個深深地被大家懷疑是皇帝打算爲自己或者爲兒子挑選妃嬪的學校。

寧國公主認爲允熥不是淫邪之輩,不太可能要爲自己挑選嬪妃就設立這麼一個學校;但她也不敢確定允熥是不是有爲兒子挑選嬪妃甚至正妃的意圖。

所以她不願意去女子學校教書,在這麼一個學校教書有可能捲入她不想捲入的事情中,經歷過洪武年間政治鬥爭的她只想一家人安安穩穩的。

可允熥已經開口要求了,她不敢推脫,只能說道:“陛下想讓我教什麼呢?”

“姑姑性格堅毅,並且吃苦耐勞,這正是大明的勳貴、官員所缺乏的。”允熥說道:“現在很多沒有經歷過開國時期苦楚的二代勳貴都性格綿軟,吃不得苦,更不必提這些小姑娘了。朕希望她們能像姑姑一樣,性格堅毅,吃苦耐勞。”

“朕並不是要讓她們像姑姑一樣可以自己做飯,但是一定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

“大多數孩子,小時候都和自己的母親接觸較多而與父親接觸較少,由母親養大;而古人又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語,所以孩子能不能成才和母親關係很大。若是他們的母親都是懦弱之人,難保孩子不是懦弱之人。所以朕要讓這些女子學校的學生都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

允熥的話雖然很有些偏門,但並非沒有道理。也有古人意識到了孩子的母親很重要,所以有些商人會讓兒子迎娶窮秀才家的女兒,以期能沾染‘書香門第’的氣息。

不過寧國公主最早想到的卻不是這一點。‘看來允熥要在這些人中挑選皇后王妃,不是空穴來風。’

“可我還是不太清楚到底要教導她們什麼。”寧國公主說道。‘難道要教導她們做飯?’

“過幾日你首先要教導她們的,是”允熥附在寧國公主的耳邊,說了幾句話。

“陛下,這,”寧國公主十分驚訝的看着允熥。

“這怎麼了,當年皇爺爺即位之初,奶奶還幹過這樣的事情,她們難道比奶奶還要尊貴不成?”允熥說道。

“她們當然沒有母親尊貴。既然如此,我就去課堂上教導她們。”寧國公主滿心不願,但只能答應。

允熥也知道她不會願意。這純粹是得罪人的課,可以說是費力不討好,誰也不願意教。允熥只能尋找宮裡一輩子不出宮的女官或地位足夠高不怕那些女學生的人來教。宮裡的女官一時半會兒沒有合適的,正好寧國公主的氣質十分符合,就把她派差了。

“朕聽聞姑姑的小女兒今年正好六歲?敏兒今年也六歲,不如讓她入宮和敏兒一起讀書。順昌雖然年紀很輕,但朕看他頗有才幹,年後提拔他當指揮使。”允熥說道。

寧國公主知道,這是允熥在安撫她,擡舉她的兒女來安撫她。但兒子升官是好事,女兒入宮和大公主相伴未必是好事。

“明洛在家太淘氣,恐怕和敏兒不想和。”寧國公主說道。

“淘氣就更好了,敏兒也十分淘氣,朕本來還擔心她會受敏兒欺負,這下子就不必擔心了。”允熥笑道。

“那過兩日我就將明洛送入宮。”寧國公主只能說道。

……

……

第二日允熥上朝,將進諫‘以職抵罪’的幾份奏摺藏在袖子裡,待正事商議完後,他不等其它文官說話,問解縉道:“解卿,你可記得《史記》、《漢書》所言,漢高祖入咸陽如何迅速得到關中百姓的支持的?”

“陛下,漢高祖入咸陽後,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之後項羽又極爲殘暴,所過皆破,更焚燬阿旁宮,殘殺秦國降卒,是以關中父老皆歸心漢高祖。”解縉說道。

“約法三章的內容爲何?”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朕昨日看《史記》,偶然看到了當年漢高祖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的內容,越看越覺得怎麼有些熟悉?後來朕想起來,這和朕前幾日頒佈的‘以職抵罪’很是類似啊。”

“並且漢代實行二十等軍功爵制,各等級的爵位均可抵罪。那朕就疑惑了,爲何漢代之制被太史公、司馬光所讚頌,而朕類似的政策卻被諸位大臣所進諫呢?”允熥慢條斯理地說道。

頓時下面有了些反應。有一部分文官和允熥一樣一開始並未聯想到漢代的制度——科舉考試並不考史書,通讀歷代史書的人並不多,很多人即使知道約法三章的典故也一時半會聯想不到——此時都啞口無言;但也有一部分人之前就已經聯想到了漢代的制度。

但是在這些人說話前,允熥忽然又道:“夏輔官暴昭、秋輔官郭鎮、冬輔官解縉,以及六部尚書上前聽旨。”

這些人有些莫名其妙,包括解縉:之前他和允熥對答的那番話都是昨晚已經商量好的,可昨天的商量並沒有這一出。

他們飽含着疑惑上前一步。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夏輔官暴昭、秋輔官郭鎮、冬輔官解縉,吏部尚書李仁、戶部尚書齊泰、刑部尚書茹瑺,……,自從朕繼位已來,輔佐朕治理國家,勞苦功高。今許一子世蔭尚寶司丞之職,欽此。”

=========================

初,公主聞殷死,謂上果殺殷,牽衣大哭,問駙馬安在。

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761章 三元宮第1720章 退休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1251章 反應第308章 封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1479章 囑咐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625章 體育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556章 獻女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1141章 善後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152章 追悼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931章 客棧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852章 刺激進兵感謝和求訂閱第584章 奴僕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421章 浮現第1124章 傅安(一)第100章 後續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1124章 傅安(一)第101章 玻璃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288章 追捕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13章 出行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446章 說話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840章 升龍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616章 齊步走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第544章 聽到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1471章 打臉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1217章 接媳婦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765章 做夢第1796章 又有進展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1098章 遺書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1722章 文坻第565章 道理第1049章 最終決戰——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