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

雖然俞周文認爲陛下讓衛所士兵也練習齊步走和正步走是要激勵講武堂的學生,但其實允熥並沒有想那麼多,他只是單純的要推廣正步走和齊步走而已。

所以即使他聽到錦衣衛在講武堂的暗線彙報俞周文和鄭軒的話以後,也只是笑了笑,繼續書寫自己要下達的命令。

寫好後允熥對王喜說道:“你讓楊士奇再潤色一下,命侍衛去吳忠的府邸傳旨。”

王喜應諾,拿着手詔去了側殿。允熥伸伸懶腰,起來前往坤寧宮。

吃飯時熙瑤說道:“夫君,秦王有意將二妹許配給宋晟的次子宋琥,是秦王妃劉氏給我寫的家書中提到的,夫君意下如何?”

“宋晟的次子宋琥?”允熥沉吟道:“他現在是跟隨宋晟在哈密吧?”

“夫君,秦王有意依照兩漢的故名,改哈密爲伊吾。”熙瑤說道。

“哈密改伊吾之事準了,你給劉妃回信時讓尚炳正式上書便好;這將長安嫁給宋琥之事……”

允熥有些猶豫。宋晟鎮守肅州、涼州等地二十餘年,在當地的影響很大,若是允許長安郡主嫁給他二兒子,對中央統治涼州不太好。他對於尚炳也不是沒有防備,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而已。

不過他又轉念一想,宋晟的長子宋瑄此時就在京城府軍右衛擔任指揮使,自己也不會讓宋晟長久的擔任秦藩左相,答應了也沒什麼,說道:“夫君準了,你在回信中告訴尚炳就好。”

熙瑤應諾。允熥又道:“夫君有件事和你說,夫君打算將吳忠的女兒嫁給允熞爲正妃,就是前一陣子十二叔和你推薦的那個人。朕給允熞寫封家書通知他。你準備一下,開始行六禮,夫君臘月讓他回京完婚。”

熙瑤答應着,想了想又道:“陛下,吳忠的這個女兒性子剛硬,而允熞的性子也不綿軟,不太合適吧。”

“這不一樣。允熞是去開荒了,一個性子剛強的王妃可以輔助允熞。允熞雖然喜武厭文,但一向多謀而少斷和允炆很像,我覺得讓吳氏去輔佐他很合適。”允熥說道。

既然允熥覺得合適,熙瑤也不會繼續反對。她又說起了今日宮裡發生的事情。

“夫君,今日永安王妃入宮來拜見我,臣妾根本看不出來她是個扶桑人,一舉一動和咱們大明人一模一樣。還是熙怡好奇地問扶桑國內之事,她才演示了一下扶桑國內的風俗。”

“這扶桑女子走路竟然是大腿不動只動小腿,臣妾要不是看她演示,根本想不到只動小腿如何走路。臣妾模仿了一下,才走了幾步路就感覺大腿要抽筋,真不知道她們是怎麼熬過來的。”熙瑤嘆道。

“扶桑女子從小穿和服,雖然和服是他們根據唐代傳過去的唐服修改而成的,但其實已經有了很大區別。女子穿的和服把大腿完全包裹住根本不能動,所以才演化出這樣走路方式。”允熥前世瞭解過這件事,所以解釋道。

誰知熙瑤卻用含着某種意味的眼神看了允熥一眼,然後才若無其事的繼續聊天。情商不高的允熥沒想明白她這個眼神什麼意思。

第二天上午,允熥宣召永安王朱孟炯入宮。

對於扶桑,允熥考慮過是不是派兵徹底征服它,但考慮的結果還是不要這麼做。以大明的國力打敗扶桑輕而易舉,但要征服扶桑,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扶桑武士當年正面剛蒙古人都剛得過,大明勢必損失慘重,得不償失。何況對於扶桑武士允熥已經制定了種種任用的計劃,讓他們爲大明的東方帝國建立貢獻自己的力量。

既然不能打,允熥又十分想要橫濱,就只能通過和平手段了。朱孟炯當初之所以迎娶一個扶桑人爲正妃。就是爲了取得橫濱港,這個太平洋上的重要港口。

允熥對他說道:“孟炯,過兩日你就要去橫濱上任當地總兵之職了。爲兄撥給你一個千戶作爲維持港口治安的部隊和你的衛隊。”

“扶桑畢竟是一個國家,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國家,你在當地一方面要維持自己的獨立性,一方面也要和當地的大名交好。這中間的分寸你要把握好。爲兄之所以不多撥給你軍隊,也是因爲這一點。”

允熥叮囑了幾句,朱孟炯問道:“皇兄,我可以在當地招募扶桑人爲兵麼?”

“不要多招,不能超過一個千戶的人數。並且儘量不要觸怒當地的大名。”

“你大概也知道,扶桑本州島關東地區並不是直接隸屬於義滿管轄,當地的大名對於義滿很有戒心,你太過於招兵買馬很可能引起他們的警惕,認爲你在幫着義滿。你的妻子可是義滿的女兒。”允熥道。

‘我一個大明的王爺會幫着小小的扶桑國君?’朱孟炯心中想着。不過他知道允熥說的有道理,所以點點頭。

允熥最後拿出一本《戰國策》,遞給朱孟炯說道:“扶桑就如同春秋戰國時期的華夏,多看看《戰國策》、《國語》,有好處。”

朱孟炯應諾。

允熥最後問道:“你有什麼想問的麼?”

朱孟炯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問道:“皇兄,你到底爲何一定要控制橫濱呢?這個地方到底有什麼特殊的?難道是地底下有黃金?”

“並非如此。這和地底下有沒有黃金,甚至其他任何礦產無關,只和橫濱的地理位置有關。”允熥道。

“橫濱的地理位置有什麼特殊呢麼?”朱孟炯疑惑地問道。方鳴謙兩次探索回來後,繪製了比較詳盡的東海—永明海—扶桑沿海地圖和航海圖,朱孟炯自然也看過。

在他看來橫濱已經是最東端的地方了,雖然聽說在再東面還有島嶼,也有人居住,但那些地方都沒有價值。所以橫濱的地理位置有什麼特殊的?

允熥總不能和他說在遙遠的東面還有一片面積很大的大陸,斟酌片刻後允熥說道:“將來你會知道的。”

朱孟炯自然對於這個答案不滿意,但他也不敢繼續問,只能退下了。

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276章 連帶處置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1264章 驚險第11章 文官反撲第1476章 結束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襲第1425章 抵達京城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366章 岱璇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713章 劍指……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106章 婚禮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67章 國力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11章 文官反撲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435章 還有第173章 張彥方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1376章 醞釀風暴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776章 解惑(一)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105章 殉葬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196章 新問題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5章 各自盤算第685章 對蒙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531章 帶誰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446章 說話第495章 殿試第171章 上朝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1010章 焦急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1454章 銀行業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4章 靈堂和送行後記第1558章 增兵!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